临床研究
人羊膜填塞与内界膜翻转填塞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比较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42(1) : 47-5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121-00028
摘要
目的

对比玻璃体切割(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或内界膜翻转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疗效。

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的高度近视MHRD患者15例16眼。所有患者均接受PPV,根据术中黄斑裂孔填塞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人羊膜填塞组7例7眼和内界膜填塞组8例9眼。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测定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采用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激光扫描检眼镜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眼底情况并判定黄斑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

结果

人羊膜填塞组6眼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即复位,内界膜填塞组所有术眼均实现一次手术后视网膜复位。初次手术后,人羊膜填塞组5眼黄斑裂孔闭合,内界膜填塞组8眼黄斑裂孔闭合,2个组间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4.420,P<0.05);术后不同时间点BCVA均优于术前值,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间BCVA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组别=0.183,P>0.05)。人羊膜填塞组和内界膜填塞组分别有2眼和4眼出现术后一过性高眼压,给予降眼压治疗1周后均恢复正常。

结论

PPV联合人羊膜填塞术及内界膜填塞术治疗高度近视MHRD均安全有效,且人羊膜填塞术在伴随复杂的眼底情况时也能保持良好的视网膜解剖学复位及功能恢复。

引用本文: 王楚翘, 周激波, 姚腾腾, 等.  人羊膜填塞与内界膜翻转填塞对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疗效比较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 42(1) : 47-5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121-00028.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是高度近视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好发于中老年女性,通常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高度近视MHR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眼轴增长所致的后巩膜葡萄肿及玻璃体黄斑区所受的前后及切线方向持续牵拉等因素有关[1,2]。自1982年玻璃体切割术(pars plana vitrectomy,PPV)首次被应用于MHRD以来[3],MHRD的手术方式已由PPV联合气体或硅油填充术逐步改良至PPV联合内界膜剥除、PPV联合内界膜填塞及PPV联合内界膜翻转填塞术等。2010年,Michalewska等[4]首次采用内界膜翻转覆盖术治疗裂孔直径>400 μm的特发性黄斑裂孔(macular hole,MH),术后MH的愈合率及患眼视力均有所提高。随后有研究者将该技术改良至将翻转过的内界膜插入MH中,以防止内界膜瓣与裂孔脱离,从而更加有效闭合MH[5]。Rizzo等[6]提出利用视网膜下人羊膜填塞的方法来治疗复发性MH或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并认为该方法可有效提高MH闭合率及视网膜复位率,且术后患眼功能有明显改善。内界膜或人羊膜等组织填塞裂孔并与视网膜组织黏附,有助于在裂孔处形成相对封闭的解剖环境,从而促进闭孔的愈合[4,7]。但目前关于人羊膜在MH填塞中的临床应用仅有少数几例,其解剖和功能预后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拟比较PPV术中人羊膜填塞与内界膜填塞对高度近视MHRD的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