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与规范
进展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成像模式及应用专家共识(2024)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42(2) : 97-107.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30522-00183
摘要

进展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病理改变以外层视网膜萎缩和变薄,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增生或萎缩以及黄斑新生血管为主,包括地图样萎缩和湿性AMD,严重危害患者视力。目前,检测、量化和监测进展期AMD的眼底成像模式主要包括彩色眼底照相、眼底自发荧光、眼底近红外反射、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菁绿血管造影等。近年来发展的眼底成像模式包括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炫彩眼底成像、广角照相成像和多光谱成像等,也广泛应用于进展期AMD的成像检查。这些进展期AMD成像模式的最优化选择对于检测、量化和监测进展期AMD至关重要,并可能会影响相关临床诊疗的时效和成本。目前,进展期AMD成像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成像方案的选择和图像分析算法技术的研究。然而,国内外在检测、量化和监测进展期AMD的传统及当代先进的成像模式方面尚未达成共识。因此,本共识专家组就进展期AMD的各种成像模式进行了系统性讨论,在大量临床病例进行大样本分析的基础上,评估了各种成像模式的优缺点,并对每种成像模式在进展期AMD未来研究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总结。本共识专家组针对进展期AMD诊断和监测的不同阶段,结合经济效益成本分析,提出了各种适用技术的选择方法建议。

引用本文: 《进展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成像模式及应用专家共识(2024)》专家组, 国际转化医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眼科影像与智能医疗分会. 进展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成像模式及应用专家共识(2024)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 42(2) : 97-107.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30522-0018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1 《进展期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成像模式及应用专家共识(2024)》制定背景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与衰老相关的黄斑区视网膜结构的退行性改变,其主要危害是中心视力进行性丧失。早期AMD对视力影响较小,主要表现为细胞外沉积物蓄积、色素移行进入视网膜、玻璃膜疣增大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发生色素减退和色素沉着。进展期AMD是病变的中晚期改变,其临床表现以外层视网膜萎缩和变薄、RPE丢失以及黄斑新生血管(macular neovascularization,MNV)为主[1],包括地图样萎缩和湿性AMD等,严重危害患者的中心视力,表现为中心暗点和/或严重的视物变形,双眼先后发病者会导致患者视觉功能严重受损,使其无法阅读、识别人脸或驾驶汽车。进展期AMD分为新生血管性(湿性)和萎缩性(干性)AMD。临床实践发现,这些病变可以同时存在于同一眼中,分析进展期AMD的具体分类、严重程度和疾病预后是临床诊疗中的关键问题。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