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微流控芯片在眼科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42(3) : 285-289.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1115-00629
摘要

微流控芯片是一门多学科交叉技术。其中,微流控器官芯片技术飞速发展通过在微米量级对细胞和微环境进行精确调控,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克服传统动物模型和细胞培养技术的不足。在眼科领域,微流控器官芯片模型主要集中在仿生角膜、视网膜和眼后房等以进行干眼、青光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模型的研究。另外,控芯片实现对泪液、眼内液标志物的连续监测和即时诊断已成为当下的研究热点。微流控芯片在药物分析、药物研发与筛选领域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来微流控芯片在眼科体外模型构建、即时检测和药物分析等应用方面的进展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引用本文: 吴钰清, 洪佳旭. 微流控芯片在眼科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 42(3) : 285-289.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11115-0062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微流控芯片是一种集成了样品制备、反应和检测等多种操作的微米大小芯片,具有快速、低消耗和高通量的特点[1]。其最早起源于微型全分析系统,旨在微芯片上实现传统实验室的分析功能[2]。微流控芯片技术是由微机电技术发展而来的一项革命性技术,其通过微管道网络和精准调控微流体来实现样品制备、分离和检测,并调控流体的表面张力、毛细管力、流体粘度、剪切力等力学特征,从而构建微流体系统,实现一种或多种分析功能[3]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