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抑制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滤过区瘢痕化相关研究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42(4) : 397-400.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1130-00807
摘要

Ahmed青光眼引流阀(AGV)植入术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主要手段之一,其相对于常规滤过性手术具有更高的手术成功率。但AGV作为异物常会引起滤过区瘢痕组织增生,包裹引流盘,从而抑制房水外流,引起眼压重新升高,导致手术失败。尽管AGV植入术中和术后多次注射抗代谢药物可抑制术后滤过区瘢痕化,但术后多次结膜下注射不仅会引起患者的不适,而且会引起相应并发症,因此需要对AGV进行改进,避免反复注射药物,使药物在局部缓慢释放,同时减轻AGV的异物反应。最近,Ologen胶原蛋白、聚2-羟基甲基丙烯酸乙酯凝胶、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天然蛋白页岩等新型材料及技术的应用为抑制AGV植入术后滤过区瘢痕化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选择。本文从AGV引流盘材料的发展、AGV联合新型材料药物缓释系统的构建、AGV引流盘结构的改进等方面对抑制滤过区瘢痕化的方法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江梦璐, 董艾萌, 原慧萍. 抑制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后滤过区瘢痕化相关研究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 42(4) : 397-400.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1130-00807.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青光眼是目前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1],随着人口增长及老龄化加剧,青光眼患者的数量将日益增加,据统计,到2040年,全球青光眼患者将增加到1.118亿[2]。迄今为止,降低眼压被认为是治疗青光眼有效且唯一的手段[3],传统的降眼压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激光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经常规滤过性手术联合抗代谢药物治疗,并给予最大耐受量抗青光眼药物后,仍难以将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青光眼,统称为难治性青光眼。Ahmed青光眼引流阀(Ahmed glaucoma valve,AGV)已被广泛用于治疗难治性青光眼[4],成为其首选治疗方式之一。难治性青光眼经小梁切除术和引流装置植入术后5年的成功率分别为53.1%和70.2%[5]。然而因患者人群、病情严重程度、植入物和植入手术方式的不同以及伴发眼病的不同,手术成功率也不尽相同。据报道,AGV植入术后3年和5年累计成功率分别为59.4%和45.1%[6]。分析其远期成功率下降原因,发现植入物作为异物引起特征性伤口愈合反应是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其可导致术后滤过区瘢痕组织增生、包裹引流盘、抑制房水外流,导致眼压重新升高[7]。本文就AGV植入术后滤过区瘢痕化这一难题,从AGV引流盘材料的发展、AGV联合新型材料药物缓释系统的构建、AGV引流盘结构的改进等方面就抑制AGV植入术后滤过区瘢痕化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