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42(5) : 442-447.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113-00013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为临床合理诊疗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诊断为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患者31例31眼,平均年龄(53.0±10.8)岁。随访观察眼部临床特征、病原微生物检查及药物敏感试验、治疗及转归。

结果

患者慢性泪囊炎病史平均(3.6±1.9)年,角膜溃疡多位于角膜周边部,形态呈圆形,边界清晰。角膜刮片培养阳性率为74.2%(23/31),19眼查见细菌,3眼查见真菌菌丝,1眼同时查见革兰阳性球菌及真菌菌丝。微生物培养阳性率为74.2%(23/31),20眼细菌培养阳性(革兰阳性球菌16眼,革兰阴性杆菌4眼),3眼真菌培养阳性。革兰染色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福平、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敏感率分别为100%(16/16)、87.5%(14/16)、81.3%(13/16)、75.0%(12/16)。所有患者均通过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其中22眼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口吻合术,7眼行泪囊摘除术,2眼行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角膜溃疡深度<1/3角膜厚度(CT)者9眼,其中6眼经药物治疗(10.8±3.2)d后溃疡愈合,3眼行角膜病损切除术;溃疡深度为1/3~2/3 CT者6眼,均行结膜瓣遮盖术;溃疡深度>2/3 CT者16眼,其中6眼行板层角膜移植术,8眼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2眼合并感染性眼内炎行眼内容物剜除术。

结论

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多位于角膜周边部,以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最为常见。轻症患者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角膜溃疡逐渐愈合,感染严重的患者需要根据角膜溃疡的深度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行治疗。

引用本文: 黄晴, 单凤梅, 李洁, 等.  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 42(5) : 442-447.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113-0001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慢性泪囊炎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是由于鼻泪管阻塞或狭窄导致泪囊内泪液潴留,并伴随着细菌感染。泪囊脓液里的细菌不断排出至眼表,容易引发反复发作的结膜炎、角膜炎甚至难治性角膜溃疡等。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慢性泪囊炎的病原菌种类及药物敏感性发生了较大变化,但慢性泪囊炎反复发作导致角膜溃疡的临床特征及病原学研究报道较少,尚无法指导临床诊疗。本研究拟对慢性泪囊炎相关角膜溃疡的典型体征、微生物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行分析,以期为该病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