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新型纳米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物玻璃体腔注射对食蟹猴眼部的安全性——形态学评价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42(7) : 613-620.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212-00052
摘要
目的

评估一种新型纳米神经营养因子复合物(NP-CNTFs)在非人灵长类动物眼内应用的安全性。

方法

利用纳米工艺制备包裹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的纳米粒。选取3只成年雄性食蟹猴,单眼玻璃体腔注射10 μl NP-CNTFs(1 μg/μl)作为NP-CNTFs组,对侧眼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作为对照组。在注射前、注射后第3天和第7天,对食蟹猴行常规眼前节检查以评估结膜充血、前房闪辉及前房细胞等眼部症状并评分;采用彩色眼底照相观察眼底情况;采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测视网膜形态结构及厚度。

结果

所制备NP-CNTFs粒径为(317±3)nm,多分散性指数为0.042±0.015,Zeta电位为(-38.9±0.7)mV,具备较好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相容性。眼前节检查显示,NP-CNTFs组在注射后第3天表现出较对照组稍明显的结膜充血、前房闪辉和前房细胞,但在注射后第7天基本恢复正常。NP-CNTFs组与对照组注射后第3天眼前节症状评分分别为(2.67±0.88)和(1.00±0.58)分,注射后第7天分别为(0.67±0.33)和(0.33±0.33)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50、1.00,均P>0.05)。彩色眼底照相结果显示,NP-CNTFs组和对照组在注射后第7天眼底均正常,未见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出血、视网膜出血或视盘水肿等异常改变。SD-OCT结果显示,NP-CNTFs组和对照组在注射后第7天均未见明显视网膜组织学改变。NP-CNTFs组和对照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分别为(107.67±0.88)和(111.00±3.22)μm,黄斑中央凹厚度分别为(255.67±2.03)和(254.67±3.84)μm,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43、0.50,均P>0.05)。

结论

新型纳米药物NP-CTNFs在食蟹猴眼内应用的安全性较好。

引用本文: 张天璐, 刘一帆, 沈吟. 新型纳米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物玻璃体腔注射对食蟹猴眼部的安全性——形态学评价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 42(7) : 613-620.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20212-0005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视网膜退行性疾病是全世界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法。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在以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及遗传性视网膜退行性疾病中均表现出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其中对于CNTF的研究尤为广泛。研究表明,CNTF可在视网膜变性过程中延缓光感受器细胞死亡,并促进视锥细胞外节再生;此外,其还通过影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生理特性以及其他细胞因子/神经营养因子的分泌调节远端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Bruch膜复合体微环境,对视网膜组织表现出一定的保护作用。据报道,CNTF可降低视网膜退行性疾病动物模型中光感受器细胞死亡导致的视力丧失的发生率。然而,CNTF半衰期较短,治疗过程中需进行多次玻璃体腔注射以维持长期疗效,而多次注射引起眼内炎、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血管阻塞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增加。因此,寻求安全、长效的CNTF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纳米粒作为一种新型药物递送载体,可实现缓释、控释和靶向给药,从多方面提高了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在众多纳米粒载体中,硫酸葡聚糖-壳聚糖纳米载体(dextran sulfate-chitosan nanoparticles,DSCS NPs)尤其适用于蛋白质类药物的递送。DSCS NPs可有效包裹并稳定治疗性多肽/蛋白质,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增强治疗效果。将CNTF蛋白包裹于DSCS NPs中所制备的一种新型纳米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复合物(nanoparticles incorporated with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NP-CNTFs)可通过控制聚合物的性质和降解时间来调控药物的扩散,有望实现单次玻璃体腔注射即达到长效治疗效果。目前,NP-CNTFs玻璃体腔注射的眼部安全性尚不明确。本研究拟制备NP-CNTFs并观察其玻璃体腔注射后对食蟹猴眼部组织的短期影响,探索其应用于非人灵长类动物的眼部安全性,为开发基于纳米粒治疗视网膜退行性疾病的潜在药物提供实验基础。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