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不同程度DR对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42(8) : 736-743.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30209-00044
摘要
目的

采用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SS-OCTA)测量糖尿病患者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3D CVI)并评估其与不同程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纳入2022年3—12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139名受试者139眼,包括糖尿病患眼115眼和无糖尿病对照眼24眼。根据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标准七视野彩色眼底图像对DR进行分级,将糖尿病患眼分为无DR组34眼、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42眼、NPDR合并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组21眼和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8眼。采用SS-OCTA扫描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3 mm×3 mm区域,利用仪器内置软件分别测量黄斑中心凹1 mm(C1)及旁中心凹3 mm(C3)3D-CVI、脉络膜血管体积(CVV)、脉络膜间质体积和脉络膜厚度;旁中心凹进一步分为上方、下方、颞侧、鼻侧区域,测量其3D CVI。3D CVI定义为CVV与脉络膜总体积的比值。比较各组间不同区域脉络膜参数差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评估3D CVI的影响因素。

结果

各组受检眼3D CVI-C1和3D CVI-C3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03、3.036,均P<0.05),其中PDR组3D CVI-C1小于无DR组,3D CVI-C3小于对照组和无D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受检眼旁中心凹下方和鼻侧3D CVI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14、4.020,均P<0.05),其中PDR组下方3D CVI小于无DR组,PDR组鼻侧3D CVI均小于对照组、无DR组、NPDR组和NPDR合并D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控制年龄、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后,DR病变程度是中心凹及旁中心凹3D CVI的影响因素,PDR眼对中心凹及旁中心凹3D CVI影响最大,与无DR眼相比,PDR眼中心凹3D CVI降低0.019(95%CI:-0.031~-0.007,P=0.003),旁中心凹3D CVI降低0.019(95%CI:-0.030~-0.008,P=0.001);与无DR眼相比,NPDR合并DME眼中心凹3D CVI降低0.014(95%CI:-0.027~0.000,P=0.044)。

结论

黄斑中心凹3D CVI与DR严重程度有关,黄斑区脉络膜中大血管3D CVI的降低可能是DR加重的敏感指标。

引用本文: 纪风涛, 王慧, 李永蓉, 等.  不同程度DR对三维脉络膜血管指数变化的影响及其意义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4, 42(8) : 736-743.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30209-0004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2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约1/3的糖尿病患者出现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以及新生血管形成。DR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然而最近研究表明其也可能与脉络膜血管异常有关,脉络膜血管的准确评估对于了解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脉络膜机制至关重要。脉络膜是视网膜外层和黄斑中心凹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位于Bruch膜与巩膜之间,由复杂的三维(three dimension,3D)结构和相互连接的血管网络组成,位置较深,传统方法难以准确评估体内脉络膜血管的变化。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 domain-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增强深度扫描模式,能够无创获得脉络膜血管图像。然而,SD-OCT容易受到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散射影响,另外其波长较短,脉络膜血管成像灵敏度较低。扫频源OCT血管成像(swept 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SS-OCTA)具有比SD-OCT更长的激光波长,较少受到RPE散射影响,可以3D显示脉络膜整体结构,因此观察脉络膜血流变化更具优势。最近一些研究评估了DR患者脉络膜血管指数(choroidal vascularity index,CVI)、脉络膜血管密度(choroidal vascular density,CVD)的改变,发现中重度DR患者CVD和CVI均减小。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线扫描或通过黄斑的单个测量点上,可能不足以揭示脉络膜血管整体状态的变化。研究不同区域3D CVI将有助于阐明DR发展过程中脉络膜血管的变化,对于了解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脉络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利用SS-OCTA从3D层面观察不同程度DR患者脉络膜血管的变化,以期揭示脉络膜血管改变在DR进展中的作用。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