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笔谈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的新方案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46(2) : 87-91.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8.02.003
引用本文: 王淼, 刘静, 赵冬. 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评估的新方案 [J]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8, 46(2) : 87-91. DOI: 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8.02.00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247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总体危险评估和危险分层是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策略。对个体患者进行ASCVD总体危险评估不仅有助于临床医生关注患者的多重危险因素状况并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决策,最大程度地降低患者ASCVD的总体危险,同时也有助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自我健康管理。目前国内外发布的血脂异常防治指南均推荐根据个体的ASCVD总体危险的高低(低、中、高和极高危)决定调脂治疗的起始水平和目标水平。2007年我国颁布的第一部《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简称2007版指南)提供了中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3.4 mmol/L(130 mg/dl)人群的心血管病危险评估和分层方案,为我国血脂异常患者的临床诊疗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2007年以来,不断更新的研究进一步揭示LDL-C水平与ASCVD发病危险呈连续性关联,在原定义LDL-C正常范围内人群的降脂治疗亦可进一步降低ASCVD的发病危险,且LDL-C的降低幅度和ASCVD发病危险的降低呈现直线关系。近年来,国际多个专业机构更新和颁布了血脂异常防治指南,这些指南的ASCVD发病危险评估和分层方案均包括了LDL-C或总胆固醇(TC)处于较低水平的人群。有多部指南指出目前的危险评估方案难于早期识别中青年人群心血管病危险的差异,2部指南建议采用余生危险评估对中青年ASCVD的发病危险进行分层。在对中国心血管病防治需求和现有证据分析的基础上,2016年出版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简称2016版指南)在修订过程中将更新ASCVD总体发病危险评估方案作为该指南修订中要解决的17个核心问题之一。由于篇幅所限,在2016版指南中没有对发病危险评估方案的制定过程进行详细的介绍。另外,在2016版指南用于临床实践后很多医生希望了解ASCVD发病危险评估方案制定的原理和过程,以便能更充分地理解ASCVD发病危险评估并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推广应用。为此,本文将介绍2016版指南中ASCVD发病危险评估方案的主要工作内容、制定依据和关键技术。2018年新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中ASCVD总体危险评估部分也采用了本方案。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