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新生儿肺部超声对先天性肺气道畸形的诊断价值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9,28(11) : 945-950. DOI: 10.3760/cma.j.issn.1004-4477.2019.11.005
摘要
目的

分析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PAM)的肺部超声(LUS)特点,并通过与胸部X线(CXR)进行比较,评价新生儿期LUS对CPAM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32例产前超声以及出生后CT诊断为CPAM的新生儿的LUS和CXR图像特征,并比较LUS和CXR的直接征象、间接征象。

结果

32例CPAM患儿中,10例(31.25%)表现为单个无回声囊性病灶,其中3例合并肺实变;4例(12.5%)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且相通的无回声囊性病灶,其中3例合并肺实变;16例(50%)表现为不规则的低回声肺实变,其内可伴或不伴支气管充气征;2例(6.25%)患儿仅表现为密集B-线。病灶周围非特征性超声表现为胸膜线不光滑、不清晰,A-线减少或消失,密集B-线或B-线融合。新生儿LUS对于病灶大小的测量受限。32例患儿中,CT显示大囊型10例(31.25%),微囊型22例(68.75%)。11例(34.4%)患儿CXR未见异常,CXR与LUS相比,LUS检查的直接征象(包括单个或多个囊性病灶)与CXR的直接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而LUS的间接征象较CXR的间接征象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CPAM患儿的LUS图像表现多样,LUS可用于新生儿期CPAM的初步定性筛查,其间接征象诊断价值优于CXR。

引用本文: 冯鑫, 俞钢, 夏波, 等.  新生儿肺部超声对先天性肺气道畸形的诊断价值 [J] .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2019, 28(11) : 945-950. DOI: 10.3760/cma.j.issn.1004-4477.2019.11.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先天性肺气道畸形(congenital pulmonary airway malformation,CPAM)是一种以肺部组织呈多囊样包块合并支气管异常增殖为特征的错构瘤样病变,其发病率为1.04/10 000,在男性中发病率稍高,常累及部分肺叶或整个肺叶,80%~95%的病变位于单个肺叶,约1%的病变会在双侧肺叶出现。随着产前超声影像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大多数CPAM在胎儿期得以诊断。文献报道,大多数CPAM患儿预后良好,约5%患儿出生后出现呼吸道症状,需要尽快检查确诊,并及时进行手术干预,而对于出生后无症状、孕晚期超声提示胸腔肿块消失的患儿,临床常常面临生后完善系列胸部X线(CXR)检查,且CXR为阴性结果下甚至需要胸部增强CT进行影像学诊断;此外,对于双胎或多胎中出现CPAM患儿,可能面临双胎甚至多胎均需要进行CXR甚至胸部增强CT进行影像学诊断。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