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F6基因" />
临床遗传学论著
一个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家系的致病基因鉴定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1,38(1) : 52-55. DOI: 10.3760/cma.j.cn511374-20200308-00144
摘要
目的

对一个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家系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探寻其致病原因。

方法

对该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和既往史调查,排除综合征型唇腭裂。对该家系1例患儿的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筛查到候选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后,采用Sanger测序对该家系成员及100名健康对照个体进行共分离分析和人群验证分析。

结果

全外显子组测序及疾病共分离分析显示,该家系患者IRF6基因第4外显子存在c.253A>G(p.Cys85Arg)变异,且该突变未在健康对照个体中检出,文献尚未见报道。

结论

IRF6基因第4外显子c.253A>G错义变异是导致该家系发病的原因。

引用本文: 张明洁, 黄佳, 史菲菲, 等.  一个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家系的致病基因鉴定 [J]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1, 38(1) : 52-55. DOI: 10.3760/cma.j.cn511374-20200308-0014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3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647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唇腭裂是一种常见的先天畸形,可分为综合征型唇腭裂(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SCL/P)和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NSCL/P)。根据流行病学和胚胎学发育机制的差异,唇腭裂又分为唇裂伴或不伴腭裂(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cleft palate, CL/P)和单纯腭裂(cleft palate only, CPO)。SCL/P伴发有其他系统或器官畸形,多为单基因突变引起的疾病,呈孟德尔遗传。NSCL/P指仅具有唇腭裂的表型,临床上较常见,约70%的CL/P患者和50%的CPO患者为非综合征型。目前,NSCL/P的致病机制仍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CL/P是一种多基因易感疾病,而CPO则可能为单一主基因隐性遗传。近年来,对于NSCL/P的关联分析已发现大量的易感位点与其发生有关,而针对NSCL/P致病基因的研究尚不多见。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个典型的显性遗传NSCL/P家系,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的方法,筛查相关的致病基因,报告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