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ouzon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特征为颅缝早闭导致颅骨畸形,面部畸形和眼球突出的三联征。该病的基因及分子基础已确定,结合其临床特征,牙槽特点,美学缺陷和心理背景,实施外科手术和正畸干预等一系列治疗方法可使该病患者得到明显改善。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狭颅症是一种先天性缺陷,其特征是大脑生长和发育完成之前过早融合一条或多条颅缝,导致颅骨、大脑、面部、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受限。据报道,有>100种狭颅症在活产儿发病率为1∶2 500。在狭颅症患儿中,有症状占15%。迄今为止,已鉴定出180多种综合征,约8%病例具有家族遗传性。Crouzon综合征(CS)是狭颅症中最常见的综合征,主要与多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FGFR2)突变有关。FGFR2、FGFR3相关性颅缝早闭在早期有明显的下颌骨形态改变,证实了下颌骨形态相关的基因型-表型对应假说。该综合征首次由Louis Edouard Octave Crouzon于1912年报道,当时在一对母子中定义了颅骨畸形,眼球突出、面部畸形的典型三联征。每百万活产儿中约有16.5例发生CS。CS常见表现有,合并其他颅缝早闭的狭颅症、短头畸形、额突、斜视、眼眶突出症、下颌前突、上颌骨发育不全,还包括听力损失(55%)、C2和C3脊柱融合(30%)、进行性脑积水(30%)、视神经水肿、支气管狭窄、皮肤异常、自发性小脑扁桃体疝等。这些症状要么变得更加突出,要么随着时间而消失。患儿的肢体和智力能力通常是正常的,但是当颅内压持续升高继而损害大脑发育时,会智力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