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与高分辨率CT(HRCT)定量相关性。
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对照的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住院治疗的CPFE综合征患者239例和同期收治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294例及肺气肿患者287例,根据肺部纤维化程度<5%、≥5%且<10%、≥10%将CPFE综合征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纤维化亚组;又根据肺气肿程度≥10%且<20%、≥20%且<30%、≥30%,将CPFE组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肺气肿亚组。分别比较CPFE组、IPF组、肺气肿组之间;轻度、中度、重度纤维化亚组之间;轻度、中度、重度肺气肿亚组之间的肺功能指标,分析CPFE组肺功能指标与HRCT所示肺纤维化、肺气肿及实质肺破坏的总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CPFE组肺动脉收缩压高于IPF组和肺气肿组(P值均<0.05)。CPFE组RV%pred、TLC%pred、RV/TLC%pred低于肺气肿组(P值均<0.05),CPFE组FEV1%pred、FEV1/FVC高于肺气肿组,低于IPF组(P值均<0.05)。CPFE组DLCO、DLCO%pred、DLCO/VA、DLCO/VA%pred低于IPF组和肺气肿组(P值均<0.05)。CPFE不同纤维化程度肺功能比较,重度纤维化组VC%pred、TLC%pred、FVC%pred、DLCO、DLCO%pred低于中度纤维化组(P值均<0.05),RV%pred低于轻、中度纤维化组(P值均<0.05),FEV1/FVC高于轻、中度纤维化组(P值均<0.05),CPFE不同肺气肿程度肺功能比较,重度肺气肿组FEV1%pred、FEV1/FVC低于轻、中度肺气肿组(P值均<0.05),DLCO、DLCO%pred、DLCO/VA、DLCO/VA%pred低于轻度肺气肿组(P值均<0.05),CPFE综合征患者HRCT所示肺纤维化程度与VC%pred、RV%pred、TLC%pred、FVC%pred、FEV1/FVC、DLCO、DLCO%pred、DLCO/VA、DLCO/VA%pred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30、-0.34、-0.42、-0.29、0.35、-0.26、-0.26、-0.13、-0.14,P值均<0.05),HRCT所示肺气肿程度与FEV1%pred、FEV1/FVC、DLCO、DLCO%pred、DLCO/VA、DLCO/VA%pred存在相关性(r值分别为-0.32、-0.43、-0.26、-0.26、-0.34、-0.33,P值均<0.05),HRCT所示实质肺破坏的总体严重程度与VC%pred、FVC%pred、FEV1%pred、FEV1/FVC、DLCO、DLCO%pred、DLCO/VA、DLCO/VA%pred存在负相关(r值分别为-0.17、-0.17、-0.35、-0.36、-0.37、-0.37、-0.41、-0.41,P值均<0.05)。
CPFE综合征好发于老年男性吸烟者,易合并肺动脉高压,弥散功能显著下降,胸部HRCT定量测量可一定程度评估弥散功能。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特发性肺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和肺气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以往的观点认为,二者独立存在。2005年Cottin等正式提出肺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ombined pulmonary fibrosis and emphysema,CPFE)综合征概念,影像学特点为胸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上存在上肺野分布的肺气肿和下肺野及胸膜下分布为主的肺纤维化。研究发现,CPFE综合征好发于老年吸烟男性,最突出的临床症状为气促或呼吸困难,肺功能特点为肺容量基本正常,弥散功能显著减退,预后较差,5年生存率为54.6%,中位生存期为6.1年,当合并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时,预后更差。近年来,随着胸部HRCT快速发展,研究报道8%~33%的IPF患者影像学存在肺气肿,30%的肺气肿患者存在IPF,CPFE综合征并不罕见。为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CPFE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及与胸部HRCT定量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