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2,37(6) : 447-451. DOI: 10.3760/cma.j.cn113855-20211118-00670
摘要
目的

分析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致肾血管性高血压(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RVH)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8例肾动脉FMD并RVH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38例患者肾动脉CTA示40支肾动脉受累,其中多灶型狭窄6支,局灶型狭窄34支。33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2例患者接受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1例患者合并肾动脉瘤行肾动脉支架置入辅以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治疗。患者术后平均收缩压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9.79±17.63)mmHg比(178.52±28.63)mmHg,t=-11.42,P<0.001]。中位随访时间35.5个月,4例患者出现肾动脉再狭窄而接受再干预治疗。

结论

对于肾动脉FMD合并RVH患者,经皮肾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安全、有效,尤其是局灶型狭窄病变患者,早中期效果良好。

引用本文: 马志岭, 周志斌, 化召辉, 等.  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J] .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22, 37(6) : 447-451. DOI: 10.3760/cma.j.cn113855-20211118-0067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515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继发性高血压在高血压人群中约占5%~10%,肾血管性高血压(renovascular hypertension,RVH)作为其中的一种,在高血压人群中发病率约为1%~5%,可表现为无症状的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RVH或缺血性肾病等。RVH常见病因主要为肾动脉粥样硬化,但大约10%的RVH患者管腔变窄并非由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而是因肾动脉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FMD)所致。FM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特发性、节段性、非炎性、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引起动脉壁异常增生,导致中小动脉发生狭窄、动脉瘤、夹层等病变。FMD最常累及肾动脉,可导致RVH和进行性肾萎缩。随着临床中FMD的诊断率逐渐提高,FMD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大家关注,但相关研究报道尚少。本文对肾动脉FMD致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