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MRI评估腰椎椎旁肌退变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中华骨科杂志, 2023,43(14) : 985-990. DOI: 10.3760/cma.j.cn121113-20221208-00694
摘要

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疼痛,而非特异性下腰痛被认为与椎旁肌退变所致的腰椎失稳有关,因此评估椎旁肌退变有助于预判下腰痛相关疾病的进展。MRI评估椎旁肌退变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方式,其测量参数是椎旁肌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脂肪浸润。为了更准确地反映椎旁肌退变的程度,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功能性CSA、相对CSA和肌肉-脂肪浸润指数等测量方法。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应用非对称回波三点法水脂分离技术可早期发现脂肪浸润改变、基于化学位移编码的水-脂肪MRI而衍生的质子密度脂肪分数也获得广泛应用,为椎旁肌退变研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许多研究试图通过MRI探讨椎旁肌退变与非特异性下腰痛、腰椎退行性疾病、退行性腰椎侧凸以及骨质疏松等相关疾病之间的关系,证实椎旁肌退变受椎间盘、关节突以及终板退变等因素的影响,还与脊柱侧后凸畸形互为因果关系。椎体和椎旁肌的脂肪含量越高,则骨脆性越大,而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发生后的椎体成形术可延缓椎旁肌退变,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引用本文: 黎宁, 徐宝山, 杜立龙. MRI评估腰椎椎旁肌退变及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J] . 中华骨科杂志, 2023, 43(14) : 985-990. DOI: 10.3760/cma.j.cn121113-20221208-00694.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下腰痛是临床常见的疼痛,调查发现高达84%的人群经历过下腰痛,其中慢性下腰痛患病率约为23%,其中11%~12%的患者因此致残[1]。在排除腰椎骨折、感染和肿瘤等特异性因素后,非特异性下腰痛被认为与椎旁肌退变所致的腰椎失稳有关[2],而退变最严重的椎旁肌组织内会有脂肪浸润[3]。脂肪浸润是长期卧床或慢性腰背痛患者合并腰椎失稳的生物学标志。De Martino等[4]发现卧床制动60 d后椎旁肌间隙的脂肪浸润显著增加,腰椎间盘突出风险也相应地加大。椎旁肌作为腰椎核心肌群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腰椎前凸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Muellner等[5]发现随着脂肪浸润增加椎旁肌力量下降,继发骨盆代偿性后倾,是脊柱矢状面失衡的始动因素。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