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DNaseⅠ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抑制效应研究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56(10) : 920-924. DOI: 10.35541/cjd.20230196
摘要
目的

探讨DNaseⅠ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抑制效应。

方法

构建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并给予DNaseⅠ处理,分为不同DNaseⅠ浓度组(0、5、10、20 U/ml)。采用四甲基氮盐法检测生物膜活力,结晶紫半定量法检测生物膜含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结构及活菌/死菌比值。组间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5、10、20 U/ml的DNaseⅠ处理后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活力值分别为1.882 ± 0.421、1.653 ± 0.287、1.473 ± 0.154,与阴性对照组(2.668 ± 0.245)相比存在显著抑制,且DNaseⅠ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显著(F = 9.68,P = 0.005)。5、10、20 U/ml DNaseⅠ组生物膜含量值分别为1.039 ± 0.003、0.489 ± 0.079、0.147 ± 0.034,与阴性对照组(1.359 ± 0.071)相比显著降低,且DNaseⅠ浓度越高生物膜含量越低(F = 174.40,P < 0.00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5、10、20 U/ml DNaseⅠ组生物膜结构被破坏,且DNaseⅠ浓度越高生物膜结构破坏越严重。5、10、20 U/ml DNaseⅠ组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活菌/死菌比值分别为2.303 ± 0.457、1.534 ± 0.526、1.263 ± 0.354,比阴性对照组(4.475 ± 0.146)显著降低,且浓度越高生物膜活菌/死菌比值越低(F = 56.75,P < 0.000 1)。

结论

DNaseⅠ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结构有破坏作用,对其活力有抑制作用。

引用本文: 周蒙, 郑娜娜, 曾荣, 等.  DNaseⅠ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的抑制效应研究 [J] . 中华皮肤科杂志, 2023, 56(10) : 920-924. DOI: 10.35541/cjd.2023019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2  关键词  3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214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在痤疮皮损中广泛存在,由于其复杂的三维立体结构,显著增加了耐药性和致病性。生物膜组分中包含生物膜细胞外基质中的DNA。近年来发现,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细胞外基质中存在大量的细胞外DNA(extracellular DNA,eDNA)。eDNA作为重要的损伤相关模式分子,在宿主细胞中与组蛋白形成复合物,被吞噬内化,进而破坏宿主免疫耐受;此外,eDNA也可以通过凝血、炎症水平过高、细胞死亡和溶解组织蛋白等途径引起损伤。DNA酶Ⅰ(DNaseⅠ)是清除eDNA的主要方式,然而目前尚不清楚使用DNaseⅠ是否能够破坏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本研究拟探索不同浓度的DNaseⅠ对痤疮丙酸杆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为DNaseⅠ应用于痤疮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试读结束,后阅读更多内容。注册新用户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全文的内容
  • 绑定机构账号,免费阅读本篇文章
  • 购买本篇文献,获得本篇文章的阅读权限
  • 购买本期,获得本期所有论文的阅读权限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