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诊疗现状与进展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6,32(1) : 104-107.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6.01.029
摘要

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PM-CNV)的危险因素包括老龄、眼轴长、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薄、患眼有萎缩斑或漆裂纹,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这些因素引起的视网膜色素上皮萎缩或缺氧导致外层视网膜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关。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可提示PM-CNV病灶类型、位置和活动性。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可见活动期PM-CNV表现为紧临视网膜色素上皮的强反射区域伴极少量视网膜下积液;瘢痕期表现为病灶表面强反射,伴下方信号快速衰减;萎缩期则表现为平坦退化病灶和脉络膜视网膜萎缩。光动力疗法与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是目前治疗PM-CNV的主要方法。其中,抗VEGF药物玻璃体腔注射为目前更多推崇关注的治疗方法。但其治疗频率、再治疗及终止治疗标准等具体用药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均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进一步观察探讨。

引用本文: 占宗议, 李梓敬, 丁小燕. 病理性近视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诊疗现状与进展 [J] .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16, 32(1) : 104-107.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16.01.029.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1065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病理性近视(PM)指高度近视伴眼底病理性改变,人群患病率约0.9%~3.1%,而其中发生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者约占5.2%~11.3%。PM继发CNV(PM-CNV)是造成患者视力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预后较差。目前主要治疗方法是光动力疗法(PDT)与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其中,抗VEGF药物治疗已有较多小样本临床观察证实其有效性与安全性,但对其治疗方案、再治疗标准、随访方案等仍有争议。现就PM-CNV的诊疗现状与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