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18F-FMISO PET/CT显像评估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9,39(4) : 218-221. DOI: 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9.04.006
摘要
目的

采用18F-硝基咪唑丙醇(FMISO) PET/CT显像评估甘氨双唑钠(CMNa)对食管癌的放射增敏作用。

方法

前瞻性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本院胸外科确诊的食管癌患者60例,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成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56.6±10.0)岁]和试验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59.3±9.0)岁];对照组采取单纯放疗,试验组在常规放疗时给予CMNa治疗。每组患者治疗前1周及治疗结束后1周均行18F-FMISO PET/CT显像,对显像结果行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测得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计算肿瘤与肌肉的摄取比值(T/M)、乏氧体积(HV)等参数。采用配对t检验、两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分析数据。

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T/M为3.92±0.57和1.66±0.35, HV为(1.84±0.31)和(1.04±0.15) mm3;试验组治疗前后T/M为4.01±0.68和1.27±0.11,HV为(2.01±0.22)和(0.90±0.09) mm3;放疗后2组患者原发灶T/M和HV均明显小于放疗前(t值:12.15~24.43,均P<0.05),且试验组T/M和HV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ΔT/M: 2.77±0.60和2.25±0.49,ΔHV:(1.12±0.18)和(0.81±0.26) mm3t值:3.00和1.80,均P<0.05]。3个月后随访,试验组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高于对照组[80.0%(24/30)和53.3%(16/30); χ2=4.80,P<0.05]。

结论

CMNa对食管癌具有放射增敏作用,18F-FMISO PET/CT显像可对其进行评估。

引用本文: 陈灯运, 徐慧琴, 汪会, 等.  18F-FMISO PET/CT显像评估甘氨双唑钠对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 [J] . 中华核医学与分子影像杂志, 2019, 39(4) : 218-221. DOI: 10.3760/cma.j.issn.2095-2848.2019.04.006.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1  关键词  7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395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我国食管癌发生率与死亡率均较高,多数患者在因进食哽噎就诊时已处于疾病的中晚期,失去手术机会,放疗成为其主要治疗方法。肿瘤细胞的放疗抵抗、放疗后局部复发和转移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肿瘤内乏氧细胞的存在是放疗抵抗的关键,肿瘤放射增敏剂,特别是乏氧细胞增敏剂是解决肿瘤内乏氧抗拒性的有效途径之一。甘氨双唑钠(sodium glycididazole, CMNa)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乏氧细胞放射增敏剂,属于硝基咪唑类化合物,本身几乎无治疗肿瘤的作用,但对乏氧细胞有放射增敏效果,且不良反应小,在肺癌、鼻咽癌、食管癌等肿瘤中均具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 。18F-硝基咪唑丙醇(fluoromisonidazole, FMISO)能够较好地反映肿瘤组织内的乏氧情况,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研究,其能够选择性滞留在乏氧组织或细胞中,通过PET/CT显像无创性评价肿瘤组织的乏氧程度及范围。本研究拟通过18F-FMISO PET/CT显像观察食管癌放疗前后乏氧状况及局部控制率的改变,并观察CMNa对食管癌患者的放疗增敏作用。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