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遗传学论著
先天性肌强直一家系的CLCN1基因突变分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8,35(3) : 400-402. DOI: 10.3760/cma.j.issn.1003-9406.2018.03.021
摘要
目的

探讨1个先天性肌强直家系的离子通道蛋白-1 (chloride channel 1,CLCNl)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

收集先证者和其父母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用PCR方法对先证者及其父母、弟弟的CLCN1基因进行DNA测序。

结果

先证者CLCN1基因第8及11外显子各发现1处错义突变,分别是c.937G>A和c.1205C>T。其母亲存在第8外显子c.937G>A突变,其父亲存在第11外显子c.1205C>T突变,其弟未见上述突变。

结论

在一个先天性肌强直家系中发现了新的CLCN1突变位点,为研究我国人群CLCN1突变类型、遗传方式提供参考。

引用本文: 荆凤, 李海江, 杨丹, 等.  先天性肌强直一家系的CLCN1基因突变分析 [J]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18, 35(3) : 400-402. DOI: 10.3760/cma.j.issn.1003-9406.2018.03.02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143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先天性肌强直(myotonia congenita,MC)是以肌强直和肌肥大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肌肉疾病,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Thomsen病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Becker病,其致病基因为定位于7q35区的氯离子通道蛋白-1(chloride channel 1,CLCN1)基因,有23个外显子,编码的蛋白包含988个氨基酸。迄今为止,超过200个突变位点已被报道,包括点突变、短序列插入与缺失突变、移码突变、错义突变等,大部分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且为复合杂合突变。先天性肌强直较为罕见,国内鲜有相关突变的报道。我们对云南省1个先天性肌强直家系进行基因测序,探讨该家系CLCN1基因的突变特点。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