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遗传学论著
一个Smith-Lemli-Opitz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分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0,37(11) : 1272-1275. DOI: 10.3760/cma.j.cn511374-20190929-00502
摘要
目的

报道一个中国Smith-Lemli-Opitz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和致病基因变异,并探讨儿童早期诊断的重要性。

方法

收集该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抽取外周血基因组DNA,应用高通量测序进行全外显子组检测,对候选基因变异位点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并提取先证者及其父母外周血RNA进行反转录测序验证。

结果

先证者和家系中另一例患儿均表现有智力和运动障碍、小头畸形、小下颌、鼻孔前翻、双足2/3并趾。先证者还有尿道下裂、单一上切牙、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的表现,其中单一上切牙为该患儿特有的表型;2例患儿均为DHCR7基因父源c.278C>T(p.T93M)变异和母源c.907G>A (p.G303R)变异,二个变异是已知的致病变异,表型正常的姐姐是p.T93M变异携带者。

结论

DHCR7基因的复合杂合变异c.278C>T(p.T93M)和c.907G>A (p.G303R)是引起该家系患儿发病的遗传学病因,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有助于其早期诊断和治疗。

引用本文: 高超, 段佳丽, 张沛, 等.  一个Smith-Lemli-Opitz综合征家系的临床表型和遗传学分析 [J] .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020, 37(11) : 1272-1275. DOI: 10.3760/cma.j.cn511374-20190929-0050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4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589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Smith-Lemli-Opitz综合征(Smith-Lemli-Opitz syndrome,SLOS,MIM# 270400)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小头畸形、小下颌、双足2/3并趾等。1964年由Smith、Lemli和Opitz三位医师首次报道,该病由此命名。SLOS的发病机制是胆固醇生物合成通路终反应的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7-dehydrocholesterol reductase, DHCR7)编码基因发生变异,导致DHCR7基因编码的酶功能异常,使患者血中胆固醇水平降低、7-脱氢胆固醇大量积聚,从而引发相关表型。SLOS多见于欧洲和北美人群,亚洲及非洲人群报道较少,本文中我们对1个中国汉族SLOS家系的临床特征和分子遗传机制进行了探讨。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