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
人眼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的光相干断层扫描影像特征观察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36(1) : 20-24.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20.01.005
摘要
目的

观察人眼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PPVP)的OCT影像特征。

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5月至2017年2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眼科行OCT检查发现PPVP的受检者107名173只眼纳入研究。行频域OCT (SD-OCT)、扫频光源OCT (SS-OCT)检查分别为103、70只眼。SD-OCT检查采用德国Heidelberg公司Spectralis OCT仪进行。SS-OCT检查采用日本Topcon公司DRI OCT仪的玻璃体增强扫描模式。观察PPVP不同类型OCT成像差异以及影像特征。

结果

所有受检眼SD-OCT、SS-OCT检查均可见PPVP结构清晰,表现为黄斑区前弱反射船形腔隙,前界为玻璃体胶原,后界为玻璃体皮质;PPVP鼻侧存在一弱反射的无凝胶区域(Martegiani区),两者之间存在连接通道。其形态特点两种检查方式所见相似,但SS-OCT对PPVP的成像更清晰。

结论

人眼PPVP的OCT影像特征为黄斑区前弱反射船形腔隙,前界为玻璃体胶原,后界为玻璃体皮质;其鼻侧存在Martegiani区。

引用本文: 左成, 何元旭, 杨俊峰. 人眼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的光相干断层扫描影像特征观察 [J] . 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 36(1) : 20-24. DOI: 10.3760/cma.j.issn.1005-1015.2020.01.00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2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731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玻璃体呈凝胶状结构且具有透明性和可移动性,因而难以对其具体结构进行分析。1990年,Kleiner等使用荧光素对84具人尸体眼的玻璃体进行染色,发现黄斑区前有一个液化的囊袋样结构,其前界是玻璃体凝胶,后界是薄层的玻璃体皮质,并将其称为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PPVP );而Worst曾将这种结构命名为黄斑前囊。其后曲安奈德辅助玻璃体切割手术也验证了PPVP的存在。但目前关于PPVP的OCT影像特征观察尚少。我们对行OCT检查并发现PPVP的受检者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类型OCT对PPVP的成像差异和影像特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