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疗技术之根管的化学预备和消毒
·
DOI: 10.3760/cma.j.issn.1002-0098.2019.11.013
Root canal treatment: key steps in root canal irrigation and medicaments
Liang Yuhong
Yue Lin
·
DOI: 10.3760/cma.j.issn.1002-0098.2019.11.013
10932
700
0
8
47
19
APP内阅读
摘要
根管预备过程中,机械预备与化学预备相辅相成,互相补充,利用化学药物的杀菌和渗透作用,联合应用多种化学药物,并结合其他动能冲洗设备加强冲洗效果,以最大限度去除根管内感染。对于感染根管,在各疗次间,可将根管消毒药物充填于根管内,起到进一步抑菌和物理屏障防止再感染的作用。与此同时,需要考虑到药物对根尖周组织的刺激性和诊间再感染的问题。
引用本文
梁宇红,岳林. 根管治疗技术之根管的化学预备和消毒[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9,54(11):788-792.
DOI:10.3760/cma.j.issn.1002-0098.2019.11.013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前两讲讲述了根管机械预备技术,但根管内的感染物常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于玷污层和牙本质小管内
[
1
],很难通过机械切割方式进行清理;而且根管解剖极其复杂,根尖部根管横截面甚至呈筛孔状,侧支根管、根尖部根管分叉、根管间的交通支等复杂的"小管结构"是机械预备不能到达之处,所以单纯靠机械清理方式并不能达到理想的根管清创效果
[
2
]。瑞士学者Nair观察到88%根尖切除标本的"小管系统"中均存在细菌生物膜
[
3
]。因此,根管清创过程中,机械预备和化学消毒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此外牙根被包绕在牙槽骨中,由于根尖部根管存在"气锁效应(vapor lock effect)",手用冲洗器很难将冲洗液输送到相对封闭的根尖部根管,导致感染物残留。气锁效应是指液体进入末端闭合的毛细管时,气体栓于毛细管末端,使液体无法完全渗透的现象。对此在根管冲洗过程中应用各种动能冲洗设备,可以活化或促进化学药物发挥作用,进入根管深部并促进液体返流,最大限度去除根管内感染
[
4
]。
本讲将围绕根管治疗中根管冲洗药物、冲洗设备以及操作步骤进行讲解,并讨论根管封药的作用。
一、常用的根管化学冲洗药物
根管冲洗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通过流体冲刷达到清除切削下来的牙本质残屑的作用,另一方面是通过化学药物杀灭或抑制根管内感染微生物、溶解坏死的牙髓组织、中和毒素,并起到适当的润滑作用。将化学药液通过冲洗器注入根管,或联合超声波、声波、激光等动能设备辅助进行强化灌洗。下面介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根管冲洗剂
[
5
,
6
,
7
]。
(一)次氯酸钠(sodium hypochlorite,NaClO)
次氯酸钠水溶液呈碱性,是强氧化剂,也用做消毒剂和家用漂白剂。次氯酸钠是应用最广泛的根管冲洗药物,具有广谱杀菌、溶解组织、中和细菌毒素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润滑功能
[
8
]。次氯酸钠在酸性水溶液中解离为Na
+和ClO
-,生成次氯酸(HClO),干扰细菌细胞生物膜的氧化磷酸化和细菌DNA的合成过程,从而发挥灭菌作用。
温度和浓度均可对次氯酸钠杀菌效果产生影响。临床使用的次氯酸钠溶液浓度为0.5%~6.0%,2.5%以上的次氯酸钠具有溶解有机组织的作用,且随着浓度增高,杀菌效果和组织溶解能力逐渐增强。同时,其对组织的刺激性、腐蚀性和细胞毒性也增加
[
9
]。次氯酸钠溶液加热至37 ℃以上杀菌效果增强。
(二)氯己定(chlorhexidine)
氯己定又名洗必泰,临床上应用的0.2%~2.0%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具有稳定长效的广谱抗菌特性,作为根管冲洗剂使用的浓度为2%。其抗菌机制是药物穿透细菌胞壁或细胞外膜,攻击细菌的胞质膜或内膜,从而杀灭生物膜中的细菌。氯己定是一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与根管壁钙离子螯合,也具有结合蛋白质的能力。当其吸附在根管壁表面,可以在根管系统中保留抑菌活性长达12周
[
10
],进而减少细菌繁殖,故多用于严重感染根管和再治疗根管的终末冲洗,以使其在根管壁发挥缓释功能,延长根管内的抑菌时间。但是,氯己定既不具有溶解坏死组织的能力,也不能去除玷污层,故临床操作中在根管机械预备时使用的冲洗液仍首推次氯酸钠。需注意的是,氯己定与次氯酸钠混合可产生有毒的橘红色沉淀物氯苯胺,还能堵塞牙本质小管。故应用氯己定进行根管终末冲洗前,需用生理盐水或蒸馏水先将根管内的次氯酸钠替换出来。
(三)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 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
(四)其他
1.无水乙醇(ethanol,C
2H
5OH):
根管的终末冲洗也可选用95%乙醇(无水乙醇)。利用其强挥发性快速有效地带走根管系统内的水分,起到干燥根管的作用,还可以降低根管壁的表面张力,利于根管充填时封闭剂进入根管和牙本质小管的细微结构,提高封闭效果。
2.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
2O
2):
过氧化氢也称双氧水,用于根管冲洗时3% H
2O
2溶液的杀菌作用缓慢有限,因此并不推荐临床应用。
二、根管冲洗的方法
(一)传统手用冲洗器冲洗
根管冲洗器的作用是将冲洗剂推送入根管深部,不妨碍根管内液体向冠方回流。冲洗器尖端管径、开口设计和进入根管的深度均可影响根管冲洗的效果。临床推荐使用5 ml专用根管冲洗器针头:27号管径0.45 mm,30号管径0.3 mm,尖端为平头或盲端,针头开口于针管侧方,保证了针管与根管壁之间有液体回流的空间。黏膜注射针头容易卡顿于根管,在加力冲洗操作中易将冲洗剂推出根尖孔,故不建议使用。
(二)动能辅助荡洗
1.超声冲洗和超声荡洗:
超声冲洗或荡洗的工作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根管中的液体内发挥声流作用、空穴作用以激活冲洗液。空穴作用是指超声波引起冲洗液高频振动后频繁产生气泡,气泡破裂使周围压力升高形成冲击波作用于根管壁,清除根管中的残屑与微生物。此外,超声工作尖的振荡与空化气泡爆破产生的冲击波在液体中传播,产生声流,可以打破根尖区的气锁效应,促进冲洗液向根尖和侧方运动,从而加强根管清洁的效果。同时周围温度升高,可以提高次氯酸钠冲洗液的抗菌性和组织溶解性。用超声波辅助根管冲洗环节有两种操作模式:一是流动水随超声工作尖不断进入根管进行超声冲洗,研究显示将超声工作尖置于预备完成的根管内但不与根管壁接触、不切割根管壁所起的作用可产生较好的根管清理效果,这就是1987年Ahmad提出的所谓"被动超声冲洗(passive ultrasonic irrigation,PUI)"概念
[
12
]。另一种操作方法是在根管内注入化学冲洗液,再置入直径15至25号的超声工作尖、深入根管距离工作长度1~2 mm处进行间断荡洗,超声工作尖尽量不接触管壁,以产生更强的声流作用,每20 s使用手用冲洗器更新冲洗液2 ml,每个根管间断荡洗3次,共1 min。与传统手用注射器冲洗比较,PUI联合次氯酸钠溶液和EDTA溶液荡洗能更好地去除根尖区与根管不规则区、根管峡部的微生物、牙本质碎屑及玷污层等,提高根管冲洗效果。超声冲洗或荡洗建议在根管机械预备完成后进行。
2.声波荡洗:
3.激光活化荡洗:
自1965年Stern将激光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以来,目前应用于牙髓领域的激光有二极管激光、Nd:YAG激光、铒激光及CO
2激光等,临床应用多利用其热效应发挥作用。采用2 940 nm波长的Er:YAG红外激光与冲洗剂联合的冲洗方法称为激光活化冲洗法(laser activated irrigation,LAI)
[
15
]。Er:YAG激光与冲洗剂可产生协同作用,激光产生的能量被水强烈吸收,在根管冲洗液中产生蒸汽和气泡,并发生光机械效应,这些气泡形成和内爆产生的冲击波使液体快速移动,在根管壁产生剪切应力,从而清除根管壁的碎屑,破坏玷污层;同时光机械作用还可以提高冲洗剂的化学性能和渗透性,有效去除玷污层。进行LAI时根管内置入的激光工作头产生的热效应可对根管壁和根尖周组织造成热损伤。
2012年Divito提出光诱导光声流(photon-initiated photoacoustic streaming,PIPS)冲洗技术,该技术采用低功率、短脉宽激光,仅将工作头浸入充满冲洗液的髓室中,通过产生冲击波推动液体在根管内流动,达到冲洗根管的目的
[
16
]。PIPS技术可以避免对根管壁及根周组织的热损伤
[
15
,
16
,
17
]。由于激光辅助根管冲洗需要较昂贵的激光设备,根管清理效果尚需更多的研究证据支持,在临床应用还不普及。
目前推荐的冲洗策略是激光与冲洗液联合活化冲洗3个循环,每次30 s,间隔中使用NaClO、17%EDTA溶液及水冲洗
[
15
]。
4.EndoVac:
EndoVac冲洗系统是一种根管负压冲洗系统,由主输送头、大套管及小套管组成。工作原理:与注射器相连的主输送头向髓腔内注入冲洗剂,与此同时,外径为0.55 mm的大套管深入根管中段,或外径0.32 mm的小套管伸到近工作长度处,不断从根管深部抽吸液体,以解除根尖区的气锁效应,使冲洗剂达到根尖部,促进感染物清除。根管须预备至35号及以上才能使用EndoVac
[
18
]。由于根管冲洗中的根尖区气锁效应限制冲洗液与根管壁之间的有效接触,负压吸引可以在根尖部形成真空,消除气锁效应。
5.GentleWave:
6.根管搅动荡洗:
根管冲洗过程中,在根管内置入器械至根尖段进行搅动,可使冲洗液进入根尖部根管。以往曾有以手用K锉进行如上操作的报道,效果有限。近年出现了由热处理后的镍钛合金丝制成的机动旋转荡洗锉针(XP-endo Finisher,M3-Max),小锥度或无锥度,勺形末端。锉针在根管内可随根管粗细伸展或压缩,增加了与根管壁的接触范围,在器械旋转过程中弧形勺背抽打根管壁,刮除不规则根管壁上的贴附物,同时更强地搅动根管内的液体,促使根尖部液体与根管中上部液体进行交换,从而增加根管清洁的效果。
三、根管冲洗策略
根管冲洗策略可用8个字概括:频繁大量,贯穿始终。频繁和大量是指每次更换根管器械时均用2 ml次氯酸钠溶液充分冲洗;贯穿始终是指髓腔进入后,即于髓室内先行滴入次氯酸钠冲洗液充盈髓室和根管,进行充分浸泡,并在髓腔初预备和根管机械预备全过程中,均以次氯酸钠冲洗剂伴随直至完成根管预备。
根管经机械预备后管腔已得到扩大,冲洗器和冲洗液能到达根管深部,此时终末冲洗非常重要。终末冲洗前根尖部至少预备至30号,以便30号冲洗器针头可到达根尖区。终末冲洗应首先选用大剂量次氯酸钠冲洗剂,每个根管至少5 ml,直到冲洗液清亮;再用5 ml EDTA溶液冲洗以清除玷污层;最后使用次氯酸钠冲洗剂替换掉根管内的EDTA,并使其渗入开放的牙本质小管中。在上述操作过程中,为保证冲洗剂进入根管深部,可配合使用各种辅助动能冲洗方法,如超声、声波、激光、负压吸引或机械搅动等措施对化学冲洗液进行活化;或每个根管换更化学冲洗液3次,间隔用有水模式超声冲洗20 s,共1 min,以增加冲洗效果。对于严重感染根管,尤其是窦道溢脓或再治疗的根管,可选用2%氯己定作为终末冲洗剂,但应先以水或95%乙醇去除机械预备时留在根管内的次氯酸钠或EDTA
[
15
,
21
]。
在根管充填前可选用95%乙醇每根管注入3 ml进行荡洗,以使根管系统干燥,降低表面张力,利于根管封闭剂的渗透和封闭。
简而言之,目前更推荐多种冲洗液联合应用的根管冲洗策略,以获得效能互补或增强的效果,提高根管清洁程度。
四、根管封药
当患牙根管感染严重和(或)存在严重肿痛症状、窦道、根管内有活动性渗出时,通过在根管内放置抑菌消炎的化学药剂,可进一步减少根管预备后根管内的细菌量,并形成物理屏障,防止根管内残留的细菌再度繁殖和冠方渗漏减轻患牙的症状。根管内所封药物必须具备确定的抑菌或杀菌效果,目前更提倡使用杀菌力强的糊剂,且所封药物需与根管壁接触并密封髓腔。封药时间一般为1~2周,患牙无不适症状、根管内无渗出,即可进行后续治疗。
当临床上操作时间不足、需多个疗次完成根管治疗时,也需要进行暂时的根管封药。但需要注意的是,对非感染根管一般不主张根管封药,提倡一次完成根管预备和充填,以减少诊间感染的风险
[
5
,
6
,
7
]。
(一)根管封药的常用药物
1.氢氧化钙糊剂:
氢氧化钙糊剂是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诊间抗菌消毒药物,强碱性(pH:12.5~12.8)
[
22
]。一般将氢氧化钙粉与生理盐水调拌成糊状,或采用成品的水基氢氧化钙。将糊剂封入根管1~2周,如需要长时间封药(大于1个月),可选择油基氢氧化钙药物如Vitapex。
2.氯己定:
氯己定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局部消毒剂,不溶于水,需与葡萄糖酸或乙酸形成水溶性的二葡萄糖酸盐或二乙酸盐。口腔临床常用的剂型为0.2%~2.0%葡萄糖酸氯己定溶液或凝胶。氯己定可单独作为根管消毒药物用于诊间封药,也可与氢氧化钙联合使用。研究证实氯己定凝胶与氢氧化钙混合作为根管内封药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能更有效地清除粪肠球菌感染。
3.其他根管封药:
(1)抗生素制剂:根管内使用抗生素封药并未作为常规治疗方法,其局部应用杀菌效果有限,且可能出现耐药。也有用抗生素联合皮质类固醇糊剂进行根管封药,消除根尖部牙周膜的炎症和水肿。近年来,牙髓血运重建术中使用甲硝唑、米诺环素和环丙沙星三联抗生素进行根管消毒。由于三联抗生素的抑菌效果与氢氧化钙无明显差别,且米诺环素可能引起牙齿变色,欧洲牙髓病学会推荐在牙髓血运重建术中使用氢氧化钙封药
[
23
]。
(2)酚类和醛类:如甲醛甲酚、樟脑酚等药物的根管内杀菌力强,但其毒性也大,生物相容性差,由于安全性问题近年应用越来越少。
(二)根管封药和取出的操作要点
根管一般需预备至25号或以上,干燥根管后用根管锉、纸尖、螺旋充填器或超声锉将药物糊剂导入根管,或使用成品注射头将药物直接注入根管内,尽量充满根管。推荐采用X线阻射的氢氧化钙行根管封药并拍摄X线片检查封药质量。封药后需做好严密的冠部封闭,防止渗漏使根管再感染。
根管内封药的取出可采用次氯酸钠冲洗液冲洗,并辅助使用超声或声波冲洗。应用机动勺形末端的小锥度细根管锉,可有效清理不规则区域根管壁上的封药糊剂。
综上,在根管预备过程中,化学冲洗和消毒非常重要,可以弥补机械预备的不足,不容忽视。充分了解和利用化学药物的作用,并根据根管系统的感染特征,联合应用多种化学药物,结合动能冲洗方法,可以增强冲洗效果,最大限度地去除根管内感染。与此同时,需要权衡根管内封药的杀菌渗透作用以及对根尖周组织的刺激性和潜在危害。应正确看待诊间根管封药的作用,对感染根管通过封入有效的抗菌糊剂,可进一步控制根管内感染;对非感染根管,更提倡单疗次完成根管治疗。
附录
思考题(单选)
1.具有抑菌和组织溶解作用的根管冲洗剂是( )
A.次氯酸钠 B.乙二胺四乙酸 C.氢氧化钙 D.氯己定
2.超声根管荡洗的主要工作原理是( )
A.升温作用和机械冲刷 B.声流作用和空穴作用 C.搅动作用和破坏气锁 D.溶解无机物和破坏玷污层
3.不属于根管封药适应证的是( )
A.根管预备后反复肿痛 B.根管有活动性渗出 C.根管感染严重有窦道 D.操作时间不足需多疗次完成根管治疗
4.激光活化荡洗中激光的作用是( )
A.光机械效应 B.热效应 C.机械搅动 D.熔融玷污层
5.根管冲洗的主要目的不包括( )
A.流体冲刷 B.杀灭或抑制微生物 C.溶解坏死牙髓组织 D.封闭牙本质小管
(注:答题说明及二维码见本刊彩色活插页)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备注信息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
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