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题·标准 方案 指南
ENGLISH ABSTRACT
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建议(试行第一版)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
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作者及单位信息
·
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20.03.001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diagnosi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ldren (first interim edition)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Editorial Board,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Luo Xiaoping
Authors Info & Affiliations
The Society of Pediatrics,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the Editorial Board, Chinese Journal of Pediatrics
Luo Xiaoping
Department of Pediatrics, Tongji Hospital, Tongji Medical College,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30, China
·
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20.03.001
6295
804
0
2
31
13
PDF下载
APP内阅读
摘要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暴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疫情很快扩散,形势严峻。随着疫情高峰及更多地区开展病原学检测,儿童感染报告病例数正在明显增多,备受各方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业专家在总结部分儿童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疾病特点的基础上,重点就儿童病例诊断标准、处置流程、治疗和防控等提出建议。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儿童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诊断与防治建议(试行第一版)[J]. 中华儿科杂志,2020,58(03):169-174.

DOI:10.3760/cma.j.issn.0578-1310.2020.03.001

PERMISSIONS

Request permissions for this article from CCC.

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2019年12月中旬,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例有华南海鲜市场暴露史的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很快被证实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 1 ],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正式将其暂时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截至2020年2月7日24时,2019-nCoV已经扩散至全国各地及境外24个国家,疫情严峻 [ 2 ]。2020年1月2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2019-nCoV肺炎纳入乙类法定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WHO于2020年1月30日宣布将2019-nCoV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着疫情进入高峰阶段和病原学检测工作的开展,儿童感染报告病例正在逐渐增多,并出现新生儿感染病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和WHO"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处置暂行指南" [ 3 , 4 ],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相关专业专家结合全国已报告儿童确诊病例的特点和武汉市成人患者的临床诊治经验,提出儿童2019-nCoV感染的诊断和防治建议,供儿科临床医生参考。
一、冠状病毒的病原学特性
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包括α属的229E和NL63,β属的OC43、HKU1、中东呼吸综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冠状病毒和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冠状病毒。2019-nCoV成为β属冠状病毒的新成员。位于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spike glycoprotein,S)是冠状病毒的主要抗原,可用于分型。核蛋白可用作抗原诊断。
目前对于2019-nCoV的理化特性尚缺乏了解,但可参照SARS冠状病毒的研究 [ 5 ]。SARS冠状病毒在体外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室温24 ℃下在尿液中可存活10 d,在腹泻患者的痰液和粪便里存活5 d以上,在血液中存活约15 d,在多种物体表面可存活2~3 d;病毒对温度敏感,37 ℃可存活4 d,56 ℃ 90 min或75 ℃ 30 min能灭活病毒;75%乙醇(5 min)可使病毒失活;紫外线(1 h)、含氯消毒剂(5 min)和乙醚(4 ℃条件下24 h)均能杀灭病毒。氯已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
二、2019-nCoV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
患者是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末期到恢复期连续2次呼吸道病毒核酸转阴之前都有传染性,且传染性强。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其他排病毒者(如处于潜伏期和恢复期)也是重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
呼吸道飞沫是主要传播途径,近距离吸入感染者咳嗽或打喷嚏时所形成的带病毒飞沫极易被感染,携带病毒的气溶胶颗粒可能是经空气传播的另一方式。在密闭空间内极易发生经空气传播。接触传播是另一重要途径,可通过污染的手(接触患者分泌物、排泄物及其他被污染物品)接触口、鼻及眼部黏膜而感染。已从患者粪便中检出病毒核酸,是否为一种新的传播途径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3.易感人群和流行特征:
人群普遍易感。截至2020年2月7日24时,全国累计确诊病例34 546例,疑似病例27 657例,治愈2 050例,死亡722例。疫源地所在湖北省为疫情重灾区,累计确诊病例24 953例,治愈1 115例,死亡699例。海外24个国家确诊278例,死亡1例 [ 2 ]。从已报告感染人群看,年龄范围为36小时龄~96岁,无明显性别差异,有基础疾病或60岁以上老年人为危重症和死亡高危人群。本次疫情中,聚集性发病特征明显,短期内形成"二代"感染者、确诊病例及疑似病例快速增多,表明2019-nCoV传染性强。截至2020年2月7日24时,不完全统计,全国报告儿童确诊病例285例 [ 2 ]。已有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 [ 2 ],26.8%(69/257)有疫源地暴露史;71.2%(183/257)有明确的感染家庭聚集史。已报告3例新生儿感染病例,其中1例17日龄患儿是在家庭护理人员(最先患病)和母亲确诊之后被诊断;1例新生儿在5日龄出现发热,其母为确诊患者;另1例为疑似患病产妇急诊剖宫产娩出的新生儿,其母产后确诊,在生后36 h采集咽拭子病毒核酸阳性,是否存在2019-nCoV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有待进一步确认。尚无儿童死亡病例报告。
三、儿童2019-nCoV感染的临床特征
潜伏期一般为1~14 d。
(一)儿童确诊感染病例的临床特点
2020年1月20日深圳报告首例儿童确诊病例 [ 6 ]。已收集到临床资料的134例儿童确诊病例中,以发热和咳嗽较为常见,还有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喷嚏、咽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表现(45日龄婴儿仅有频繁呕吐),多在1周内消失。117例有体温记录者中,89例有发热(高热11例,中低热17例,数据不详者61例),28例无发热。热程多为1~2 d,最长8 d。血常规大多正常,2例白细胞数稍有减少,仅有1例淋巴细胞绝对数轻度降低(9岁,0.78×10 9/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正常或一过性增高(有3例>20 mg/L,分别为23、27和47 mg/L,最后1例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54例有肺部影像资料者中,38例有磨玻璃样或渗出、浸润性病变(其中7例临床无症状为亚临床型);4例呈肺纹理增强;12例无异常。6例同时检出其他病原[均有肺炎支原体IgM阳性。其中3例分别伴有甲型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乙型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抗原阳性,另1例Epstein-Barr病毒IgM阳性]。热程最长患儿的热峰达40.2 ℃,肺部CT病变明显,但热退后病情快速缓解,复查病灶明显吸收好转(首次CT后4 d)。14例观察到病毒核酸转阴时间,其中13例为病后7~13 d,另1例危重型为20 d。2例危重症病例(已给予有创机械通气)均有基础疾病史,1例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7个月且有重度营养不良;另1例有双肾积水。134例确诊患儿中,若以胸部影像学作为肺炎诊断依据,36例为普通型(26.9%,包括7例亚临床型);2例为危重型(1.5%);9例完全无症状者肺部影像学亦正常,为无症状感染(6.7%);87例属于轻型(64.9%)。3例新生儿病例中,1例17日龄确诊者有吐奶、腹泻、低热及肺部CT小病灶;1例5日龄出现发热;另1例尚未出现症状。与成人病例临床特点(症状明显期在病后1~2周,排毒时间可持续3~4周或更久)相比较,儿童确诊者的病情大多明显较轻,恢复较快,排毒时间较短,预后良好。虽然儿童危重型发生率低,但足以警示儿科医生需重视密切监测,尤其对有基础疾病患儿,力争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
(二)儿童病例的临床类型
根据现有儿童感染确诊病例的临床特点,建议分为如下临床类型。
1.无症状感染:
患儿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胸部影像学检查正常,但2019-nCoV核酸检测为阳性,或者血清特异性抗体阳性回顾性诊断为感染。
2.轻型:
主要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包括发热、乏力、肌痛、咳嗽、咽痛、流涕及喷嚏等症状,体格检查可见咽部充血,肺部无阳性体征。部分患儿可无发热,或伴或仅有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普通型:
表现为肺炎。常有发热和咳嗽,最初多为干咳,后为痰咳,部分可有喘息,但无明显呼吸急促等缺氧表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干啰音和(或)湿啰音。部分患儿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但胸部CT发现有肺部病变,为亚临床型 [ 7 ]
4.重型:
早期有发热和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可伴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常在1周左右病情进展,出现呼吸困难,有中心性发绀或者不吸氧情况下脉搏血氧饱和度<0.92等缺氧表现。
5.危重型:
患儿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或呼吸衰竭,还可出现休克、脑病、心肌损伤或心力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多脏器功能障碍,可危及生命。
四、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
(一)一般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成人患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常见淋巴细胞绝对数明显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显示CD4 +和CD8 +T细胞亚群均有降低。而儿童病例白细胞计数和淋巴细胞绝对数大多正常。
2.炎症指标:
CRP正常或有一过性轻度升高,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正常。若CR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血清铁蛋白明显增高,预示病情加重或恶化。
3.血生化和凝血功能:
重症患儿可见肝酶、肌酶及肌红蛋白水平升高,白蛋白降低,或有凝血功能紊乱和D-二聚体升高。
(二)胸部影像学
1.胸X线片:
初期多无异常改变,漏诊率高;随病情进展,可表现为支气管炎或细支气管炎改变或有局限性斑片影,严重时呈双肺弥漫性多发实变影。
2.胸部CT:
最好采用高分辨率CT(high resolution CT,HRCT)。有肺部基础疾病者应注意原有影像学基础上新发病灶的识别。根据疾病过程,可分为以下4期。(1)早期为病灶局限,为胸膜下分布的亚段或节段性斑片状阴影和磨玻璃影,伴或不伴小叶间隔增厚。早期发现单侧肺外带或靠近胸膜的小淡薄病灶,不能完全排除2019-nCoV肺炎。(2)进展期为病灶增多,范围扩大,累及多个肺叶,部分病灶实变,可与磨玻璃影或条索影并存。(3)重症期为双肺弥漫性病变,以实变影为主,少数呈"白肺",可见支气管空气征。胸腔积液和气胸少见。(4)恢复期为原有病变吸收好转。
五、病原学检查
(一)病毒核酸检测
病毒核酸检测是目前2019-nCoV病原学诊断的主要方法,阳性是确诊依据。需在P2级实验室内进行,操作者需实行三级防护。
1.样本收集:
呼吸道样本阳性率最高,应首选收集呼吸道样本,包括上呼吸道样本(鼻咽拭子和咽拭子)和下呼吸道样本(痰液、气管吸出物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对于重症疑似病例,单个上呼吸道样本阴性不能排除诊断,建议增加下呼吸道样本(有条件如气管插管者应首选)或重复采集上呼吸道样本 [ 4 ]。由于增加气雾传播的风险,应避免诱导痰液。采集呼吸道样本时,需严格执行三级防护措施,严防上呼吸道标本的液滴污染和下呼吸道标本的气溶胶污染,并做好接触预防及空气预防措施 [ 4 ]。鼻咽植绒拭子采样时应注意拭子要达到鼻咽后壁,轻轻旋转后退出。由于咽拭子采样可诱发呕吐,肛拭子采样可诱发排便,增加环境污染和采样者暴露风险,对于非常抗拒咽拭子和腹泻的患儿,需谨慎评价后决定是否实施取样。还应评估其他样本如血液(阳性率低于呼吸道分泌物)、粪便及尿液等对儿童感染的诊断价值。
2.检测方法:
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
(二)病毒特异性抗体检测
目前尚缺乏检测试剂,待检测试剂开发后可用于临床。根据SARS冠状病毒感染诊断标准 [ 5 ],取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或血浆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观察到特异性抗体阳转或抗体滴度有≥4倍增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单次检测可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六、诊断标准
根据现有疫情状况和儿童感染病例的临床表现特点,提出如下流行病学分级、监测病例、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的诊断标准。
1.流行病学分级:
流行病学史是儿童感染病例早期识别和诊断的重要依据,根据目前疫情状况,建议分为高、中、低危3个等级。(1)高危为发病前14 d内曾经密切接触过2019-nCoV感染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2)中危为居住地或社区有2019-nCoV肺炎聚集性发病;(3)低危为居住社区无聚集性发病和疫源地之外的一般流行区。
2.监测病例:
无症状高危儿童为监测病例,即应接受2019-nCoV核酸检查。中危或低危儿童出现下列任何一条为监测病例。(1)发热;(2)有呼吸道症状或有乏力、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和腹泻等。
3.疑似病例:
2019-nCoV感染确诊产妇所生新生儿属于疑似病例。高危儿童满足以下3条中任意2条者为疑似病例。处于中危和低危的监测病例在排除流感(规范服用磷酸奥司他韦2 d无效)及其他常见呼吸道病原感染后满足以下3条中任何2条为疑似病例。(1)发热持续,出现明显呼吸道症状,呼吸急促或脉搏血氧饱和度下降,或有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和腹泻等消化道表现;(2)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3)肺部影像学显示有2019-nCoV肺炎征象。
4.确诊病例:
在符合疑似病例标准的基础上,取呼吸道拭子或分泌物、血液、粪便及尿液等标本检测2019-nCoV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2019-nCoV高度同源。
七、鉴别诊断
主要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博卡病毒以及其他已知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相鉴别。还应与肺炎支原体和军团菌等非典型微生物所致肺炎、细菌性肺炎、真菌性肺炎及肺结核等鉴别。除考虑临床特征外,病原学检查是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对于住院患儿,应同时检测其他呼吸道病原,包括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博卡病毒、偏肺病毒、鼻病毒、肠道病毒(例如肠道病毒-D68)、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军团菌等。对于有基础疾病患儿,应注意排查侵袭性真菌感染。对于无明确感染性病因患儿,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和机化性肺炎等进行鉴别。
八、治疗原则及措施
(一)基本原则
强调早识别、早隔离、早诊断及早治疗的"四早"原则。
1.对临床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2.根据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治疗方案:无症状感染和轻型尤其是疫源地的患儿在不具备住院隔离条件时可以考虑居家隔离治疗并确保监管和医学指导,普通型需住院治疗,重型和危重型患儿必须收入儿童重症医学病房。
(二)一般处理
1.隔离患儿:
(1)住院病例需单间隔离,传染性超强者最好能隔离于负压病房。医护人员实行三级防护。注意患儿排泄物和分泌物的严格消毒处理。(2)非住院病例按照医生处置意见在家长陪同下居家隔离,在社区监管和医生远程指导下进行治疗。①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有病情变化随时与监管医生联络并接受处理指导,包括服药、是否需要到医院复诊或住院等。于病后14 d留取呼吸道分泌物,复查2019-nCoV核酸。②一般护理需注意房间定时通风,每次30 min,2次/d;佩戴大小合适的口罩;注意勤洗手;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陪同家长需戴口罩、穿长袖衣物和注意手卫生。③处理分泌物和呕吐物及污染纸巾等需带上乳胶手套,将污物放入可丢弃的包装袋内密封好,用消毒剂喷洒包装袋外表面后再丢进垃圾桶。④其他消毒措施包括居住房间内,应定时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地面、各种物体表面及玩具类进行消毒(消毒剂需保留5 min);对于耐热的餐具可浸没在容器中煮沸消毒10 min;用热肥皂水彻底清洗患儿用过的衣物、毛巾和被单等。(3)确诊已感染的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应立即与母亲分开,接受隔离(一级防护级别)和医学观察。①2019-nCoV核酸监测为在生后24 h内、5~7 d和14 d留取呼吸道分泌物检测病毒核酸3次,任何1次病毒核酸阳性,则应立即报告,并再次评估其健康和疾病状况决定是居家还是住院隔离治疗,其处理方法同其他儿童。第3次病毒核酸阴性者方可解除隔离。②足月健康新生儿需住院隔离观察1周,若2次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喂养正常和一般状况良好,可以考虑居家隔离医学观察。若在居家期间出现异常,应立即返回医院接受检查。③早产儿或有窒息及其他疾病的病理新生儿需单间隔离,接受相应治疗。
2.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保证充分热量;加强支持治疗,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病情监测: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和生命体征,重点是脉搏血氧饱和度的监测,以期早期识别低氧血症。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PCT、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胰酶、电解质及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及动脉血气分析等。根据病情需要,复查胸部影像学。注意危重型病例的早期识别,对于持续高热,进行性呼吸困难,神志改变,循环不良,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肌酶谱、肌红蛋白及凝血功能等明显异常者,应予以预警和及时处理。
4.对症治疗:
发热时可适当物理降温,高热时使用退热药物,忌用阿斯匹林和含水杨酸盐退热剂;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祛痰止咳药物等。
(三)氧疗
一旦出现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脉搏血氧饱和度<0.95)时就应开始给予有效的氧疗,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氧流量和给氧方式,以维持患者的肺氧合功能。注意在处理2019-nCoV感染者氧气接口时应做好接触预防措施。
(四)抗病毒治疗
目前尚无确认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建议可口服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opinavir/ritonavir,LPV/RTV),或可加用利巴韦林 [ 3 ]。LPV/RTV及其联用利巴韦林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尚在临床试验评价之中,儿童病例更需持谨慎态度。重症患儿可酌情考虑选用,儿童LPV/RTV用法可参照抗艾滋病毒疗法 [ 8 ],体重<40 kg儿童每次LPV 10 mg/kg和RTV 2.5 mg/kg,2次/d;利巴韦林用法可参照重症腺病毒肺炎疗法 [ 9 ],每次10 mg/kg,静脉滴注,每8小时1次。建议在热退24 h后停用;若连用4 d无效者建议停用。用药期间应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
核苷类似物瑞德西韦(remdesivir)是利巴韦林的新一代制剂,已报道个例治疗有效 [ 10 ],该药的临床药物试验已经启动,其疗效尚待评价。还有其他药物如阿比多尔等也在临床疗效评价之中。
(五)重型和危重型的治疗
基本原则是积极综合治疗以纠正肺氧合功能障碍,提供有效的器官保护和功能支持以及防治并发症。
1.呼吸支持:
出现明显低氧血症或ARDS时,应及时调整氧疗方案,包括经鼻高流量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如果仍无法纠正、有反复发作呼吸暂停或呼吸节律改变或心跳呼吸骤停行心肺复苏之后,应行有创机械通气。气管内插管时应做好三级防护和避免空气传播。对于经上述治疗后仍不能改善的呼吸衰竭和(或)循环衰竭患儿,可考虑使用体外膜肺氧合器(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
2.循环支持:
应密切观察意识、皮肤情况、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血压、尿量及血乳酸水平等,以便早期识别休克。一旦发生休克,按休克治疗原则处理。有条件情况下先行容量状况评估或容量反应性试验,根据评估结果行容量复苏;若无条件评估时可先予生理盐水20 ml/kg,若休克不改善或加重,应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若存在ARDS,应在保证组织灌注前提下,严格液体管理,维持液体负平衡,并积极治疗毛细血管渗漏和维护心肾功能。抗休克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
3.其他脏器功能支持:
密切监测患儿器官功能,包括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凝血功能、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内分泌内环境等,可利用序贯器官衰竭评分进行评估,及时给予相应的器官功能支持,例如连续性肾替代治疗。
4.糖皮质激素:
应避免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因在病程早期使用并无益处,还可能使病毒扩散或延缓病毒清除。武汉市成人治疗经验为,在具备以下4条中任何3条时是使用激素的合适时机,(1)发热在38.5 ℃以上,持续≥3 d;(2)CRP≥30 mg/L;(3)血清铁蛋白≥1 000 μg/L;(4)双肺弥漫性病变。上述变化提示患者肺部病变已进入进展期。推荐甲泼尼龙短程疗法,起始剂量为1~2 mg/(kg·d),分2次给药,热退后递减至停药,总疗程3~5 d。
5.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
武汉市成人治疗经验是IVIG用于2019-nCoV肺炎的疗效有限,危重患者可考虑选用,推荐剂量为0.2 g/(kg·d),疗程3~5 d。
(六)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应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在继发细菌感染或二重感染时,在充分进行微生物学检查前提下,选用相应抗菌药物治疗,并根据疗效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进行及时调整。对于高度疑似继发感染患儿,在留取微生物学检查的生物学样本后可启动抗菌药物治疗。
(七)中医药治疗
目前成人已有推荐用于2019-nCoV感染的辨证施治中医药方案 [ 3 ],儿科临床可参考应用,但不建议儿童使用中药类注射制剂。
九、病例发现和报告、医学观察和转运及解除隔离
1.病例发现和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后,应立即进行隔离治疗,并报告医疗机构相关部门和所在辖区疾病控制中心。如果不能诊断为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所致病毒性肺炎,应及时采集标本进行2019-nCoV病原学检测。疑似病例连续2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 d),方可排除本病。
2.医学观察:
密切接触者或可疑暴露者应进行医学观察。采取集中或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为最后一次与确诊患者发生无效防护接触或可疑暴露后14 d。观察期间密切监测体温及其他临床表现。
3.转运:
转运患儿应使用专用车辆,并做好运送人员的个人防护和车辆消毒,详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试行)" [ 11 ]
4.解除隔离:
体温恢复正常3 d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影像学显示病灶明显吸收,连续2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 d),即达到解除隔离标准,根据病情准许出院或者转至相应科室治疗其他疾病。
十、医院感染的控制
严格遵照国家卫健委"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中常见医用防护使用范围指引(试行)"的要求执行 [ 12 , 13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三区两线严格区分,医护人员进入和离开隔离区穿脱防护用品要严格遵照流程,建议设置专职人员指导和监督执行。
(方峰 赵东赤 陈瑜 刘铜林 黄永建 仇丽茹 尹薇 刘智胜 宁琴 金润铭 刘春峰 舒赛男 王天有 罗小平 执笔)
执笔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学系(方峰、陈瑜、刘铜林、黄永建、仇丽茹、舒赛男、罗小平);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赵东赤);武汉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尹薇);武汉儿童医院神经内科(刘智胜);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感染科(宁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金润铭);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刘春峰);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科(王天有)
参与本建议审阅的专家(按单位和姓氏拼音排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丁洁、杜军保、姜玉武);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宋红梅);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重庆儿童医院免疫科(杨锡强、赵晓东),儿童保健科(黎海芪),重症医学科(许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心血管内科(桂永浩、黄国英),感染科(曾玫);广州妇女儿童中心感染科(徐翼),消化科(龚四堂);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学系(陈玲、郝燕、刘兴楼、周建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儿科(白燕、张志泉);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呼吸科(吴亚斌);湖北省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赵学功);江西省儿童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杨玉);解放军陆军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封志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儿科(孙锟);上海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陆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王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洪建国);首都儿科研究所病毒研究室(钱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科(胡仪吉、申昆玲),重症医学科(钱素云);四川大学华西二院儿童保健科(毛萌);深圳市儿童医院呼吸科(郑跃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儿科(姜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儿科(杨璞);武汉儿童医院呼吸科(陆小霞),急诊科(张芙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科(赵正言);郑州儿童医院急诊科(成怡冰)
参考文献
[1]
Ren LL , Wang YM , Wu ZQ ,et al. Identification of a novel coronavirus causing severe pneumonia in human: a descriptive study[J/OL]. Chin Med J (Engl),[2020-02-05]. https://journals.lww.com/cmj/Abstract/publishahead/Identification_of_a_novel_coronavirus_causing.99423.aspx. DOI: 10.1097/CM9.0000000000000722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January 30, 2020].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 截至2月7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情况[EB/OL].( 2020-02-08)[2020-02-08]. http://www.nhc.gov.cn/xcs/yqfkdt/202002/6c305f6d70f545d59548ba17d79b8229.shtml.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EB/OL].( 2020-02-04)[2020-02-05]. http://www.nhc.gov.cn/xcs/zhengcwj/202001/4294563ed35b43209b31739bd0785e67/files/7a9309111267475a99d4306962c8bf78.pdf.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4]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inical management of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when Novel coronavirus (nCoV) infection is suspected: interim guidance[EB/OL].( 2020-01-28)[2020-02-05]. 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coronaviruse/clinical-management-of-novel-cov.pdf.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WS 286-2008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诊断标准[S/OL].( 2008-02-28)[2020-02-05]. http://www.nhc.gov.cn/wjw/s9491/200802/38821.shtml.
[6]
Chan JFW , Yuan S , Kok KH ,et al. A familial cluster of pneumonia associated with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dicating person-to-person transmission: a study of a family cluster[J/OL]. Lancet, [2020-02-05].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cet/article/PIIS0140-6736(20)30154-9/fulltext.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154-9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January 24, 2020].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7]
方峰罗小平. 面对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大疫情:儿科医生的思考[J]. 中华儿科杂志 2020,58(2):81-85. DOI: 10.3760/cma.j.issn.0578-1310.2020.02.001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8]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onsolidated guidelines on HIV preven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and care for key populations[M/OL]. Geneva: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16. ( 2014-07)[2020-02-05]. 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46200/9789241511124-eng.pdf.
[9]
Cherry JD , Harrison GJ , Kaplan SL ,et al. Feigin and Cherry′s textbook of pediatric infectious diseases[M]. 8th ed. Philadelphia:Elsevier, 2018:1380.
[10]
Holshue ML , DeBolt C , Lindquist S ,et al. First case of 2019 novel corinavirus in the United States[J/OL]. N Engl J Med, [2020-02-05].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32004427. DOI: 10.1056/NEJMoa2001191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January 31, 2020].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试行)[EB/OL].( 2020-01-27)[2020-01-28].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p/202001/ccee6ec0942a42a18df8e5ce6329b6f5/files/0b87e4df3e4f4289af21061b248fd1e6.pdf.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一版)[EB/OL].( 2020-01-21)[2020-01-22].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001/b91fdab7c304431eb082d67847d27e14.shtml.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护中常见医用防护使用范围指引(试行)[EB/OL].( 2020-01-26)[2020-01-27].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9/202001/e71c5de925a64eafbe1ce790debab5c6.shtml.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备注信息
A
罗小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儿科学系,武汉 430030 Email: nc.defudabe.umjt.hjtoulpx
B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文档即答
智问智答
机器翻译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SparkDesk 用户协议》 | 《SparkDesk 隐私政策》

网信算备340104764864601230055号 | 网信算备340104726288401230013号

技术支持: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