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药物靶点为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部位,包括受体、酶、离子通道、转运体和基因等。科学家们一直期望药物仅作用于疾病治疗相关的靶点,而不与药物设计之外的靶点产生作用(即脱靶效应) [ 1 ] 。脱靶效应又称为药物副作用,虽然药物的脱靶效应通常是设计者不期望且对患者有害的,但有时也可能使患者获益从而产生新的适应证。Jackson等 [ 1 ] 报道,受试者在服用原本用于治疗心绞痛的西地那非时出现阴茎勃起。利用该药的这一副作用可治疗性功能障碍,西地那非也因此改变了适应证。不同药物可产生相似副作用的原因可能与这些药物具有相同的脱靶效应有关。例如,西沙比利和阿司咪唑均会引起心律失常,原因是这两种药物除了能作用于疾病治疗相关的靶点外,还均对心肌细胞hERG钾通道产生抑制作用 [ 2 ] 。
引用本文
边原,熊堉,龙恩武. 系列问答147——什么是药物的脱靶效应?[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20,22(08):496-496.
DOI:10.3760/cma.j.cn114015-20200424-00460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药物靶点为药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结合部位,包括受体、酶、离子通道、转运体和基因等。科学家们一直期望药物仅作用于疾病治疗相关的靶点,而不与药物设计之外的靶点产生作用(即脱靶效应)
[
1
]。脱靶效应又称为药物副作用,虽然药物的脱靶效应通常是设计者不期望且对患者有害的,但有时也可能使患者获益从而产生新的适应证。Jackson等
[
1
]报道,受试者在服用原本用于治疗心绞痛的西地那非时出现阴茎勃起。利用该药的这一副作用可治疗性功能障碍,西地那非也因此改变了适应证。不同药物可产生相似副作用的原因可能与这些药物具有相同的脱靶效应有关。例如,西沙比利和阿司咪唑均会引起心律失常,原因是这两种药物除了能作用于疾病治疗相关的靶点外,还均对心肌细胞hERG钾通道产生抑制作用
[
2
]。
体外蛋白结合特征相似的药物进入体内后往往会产生相似的副作用,因此脱靶效应可能是可预测的。基于此,研究者可以利用已上市药物的副作用信息推测结构类似药物或化合物的分子活性及作用,为新药遴选和探索药物作用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近年来,关于脱靶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肿瘤药物领域,因为肿瘤治疗的靶抗原多为肿瘤相关抗原,并非肿瘤细胞所特有,在正常组织中也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因此,对靶抗原亲和力强和杀伤力强的治疗方法在清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会攻击正常组织,造成组织器官损伤,如嵌合抗原受体修饰的T细胞(CAR-T细胞)疗法
[
3
]、小分子干扰RNA (siRNA)疗法
[
4
]、CRISPR/Cas9(成簇的规律间隔的短回文重复序列)系统载体疗法
[
5
]以及基于核酸、肽和抗体的疗法
[
6
]等。目前,针对脱靶效应的应对策略仍处于积极的探索阶段。Shin等
[
7
]的研究显示,抗CRISPR蛋白能将CRISPR导致的脱靶效应降低1/4,其中一种被称为"AcrllA4"的蛋白甚至能大大降低脱靶效应的发生率,而药物靶点未受影响。
针对药物脱靶效应的研究将成为未来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试读结束,您可以通过登录机构账户或个人账户后获取全文阅读权限。
已是订阅账户?
登录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备注信息
A
龙恩武,Email:
moc
.6 21961489nogard
B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
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