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肝咳""胆咳"论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
DOI: 10.3760/cma.j.cn115398-20200105-00028
2957
44
0
0
4
0
APP内阅读
摘要
临床上单纯按肺系病症治疗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往往收效甚微,《素问》中"肝咳""胆咳"的相关论述与本病非常相似,可为医者提供治疗思路,即临证考虑上逆的胃酸和胆汁,方选小柴胡汤、四逆散、瓜蒌枳实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等,以疏肝、降胆、和胃三法论治,常获佳效。
胃食管反流;咳嗽;肝咳;胆咳;治法
引用本文
李舒,刘世鹏,石鉴泉,等. 从"肝咳""胆咳"论治胃食管反流性咳嗽[J]. 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20,42(11):1139-1140.
DOI:10.3760/cma.j.cn115398-20200105-00028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stroesophageal reflux cough, GERC)是指胃酸和其他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导致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
[
1
]。此类患者常自述咽部不适,痰量或多或少,痰质或稀或稠,但均难以咳出,因总有异物感,故时常清嗓。一般进食后或仰卧时可能加重,夜间尤为明显。临床治疗以咳嗽为主诉的患者时,若对两胁下满痛、呕吐胆汁等症状不够重视,往往疗效欠佳。《素问•咳论篇》言"肝咳之状,咳则两胁下痛,甚则不可以转,转则两胁下满""肝咳不已,则胆受之,胆咳之状,咳呕胆汁",与本病症状相似。基于此,笔者认为,治疗GERC时可酌情配合疏肝、降胆、和胃三法。
1 疏肝
王好古《此事难知》论述"五脏六腑咳",认为"肝咳"当用小柴胡汤
[
2
],即若其人咳而以两胁下满胀作为主要兼证时,考虑用小柴胡汤;而以反酸、烧心为主要兼证时,主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小柴胡汤的或然证中亦有"或咳"的描述,但究竟指何种咳、为何用"姜辛味",自古众说纷纭,各家莫衷一是。其实仲景有"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的描述,陈修园针对此提出:"一切痰火、哮喘、咳嗽、瘰疬等症,皆缘火势熏蒸日久,顽痰胶结经隧,所以火不内息,则津液不能下灌灵根,而菁华尽化为败浊耳。""此为伤寒言,而不尽为伤寒言也。"
[
3
]结合《内经》中"肝咳"的论述,笔者认为,此处"熏蒸之火势"可理解为肝气郁滞,其余气上泛化为上炎之火,熏蒸上焦灼伤咽络,故陈氏以小柴胡调畅气机、清宣上焦,治疗劳伤咳嗽,往往获效。临床中,若患者长期苦于咳嗽不解、咽喉不适,多次就诊而未见呼吸系统阳性检查结果,反复服用抗炎、止咳、化痰之中西药而未显效时,往往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所致,可投以小柴胡汤。
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
[
4
]及仰卧体位亦是触发GERC的重要因素。矢数道明
[
5
]发现,吸烟饮酒的患者在咳嗽时,常见痰不易咳出,须连续咳嗽方可清除干净,若伴有胃酸过多、胃热胸痛,尤其仰卧时胸中苦闷,使用《万病回春》中的瓜蒌枳实汤收效良好。此"痰"非痰,实乃上泛之胃酸、胆汁烧灼咽喉,使人误以为痰而不断清嗓。而瓜蒌枳实汤实为小柴胡汤之变方,其中贝母代柴胡汤之半夏,砂仁、木香、陈皮健胃,枳实消痞,栀子清热,仍从王好古之小柴胡法。
此外,熊继柏
[
6
]认为,治疗"肝咳"可在用治咳嗽的主方前提下,合用四逆散以疏肝理气。可见,GERC可治以疏肝。小柴胡汤、瓜蒌枳实汤、四逆散一类的柴胡剂,虽非专门针对肺系和咳嗽,但治疗肝郁所致的咳嗽,效果优于寻常治咳方剂。
2 降胆
对于胃液与胆汁反流较甚、殃及咽喉的"胆咳",除疏肝外,还应降胆。胆管开口于十二指肠降部,胆汁为肝之余气所化,本当降入小肠腑化物,然而由于胃上下口之括约肌松弛,又逢肝气犯胃上逆,胆汁得以有机会进入胃腑,乃至逆行至食道咽喉。王好古认为,"胆咳"当用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
2
]。其中,黄芩清肝,半夏、生姜降逆,故擅"治胆腑发咳,呕苦水如胆汁"
[
7
],为治疗GERC的常用方剂。
《灵枢•四时气》云:"善呕,呕有苦,长太息,心中憺憺,恐人将捕之,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胆汁上泛者常表现为口苦、善太息、心中惴惴不安、易惊恐,多属温胆汤证。清代李冠仙以犀角地黄汤合温胆汤主治胆虚痰热上扰诸症,加重清热凉胆之竹茹,清肝泻胆之力更著,胆火自可归位
[
8
]。熊继柏则认为,黄芩温胆汤亦有相同功效
[
6
]。
胆汁上泛还会对鼻、目等器官造成影响,使人流涕、眼目干涩。《素问•气厥论篇》:"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传为衄蔑瞑目,故得之气厥也。"临床治疗时除疏肝、降胆外,还应重视养阴,用百合、麦冬之品滋阴降火,往往收效良好。此法与清代汪文绮不谋而合,"盖少阳生发之气,全赖肾水为之滋养。肾水虚则胆中之火无制,而上逆于脑,脑热蒸蒸气化,浊涕走空窍而出于鼻,鼻浊不堪闻,涕愈下而液愈耗"
[
8
]。
3 和胃
GERC发病源头毕竟在于胃之上下口,其上泛胆汁于胃,上泛胃液于食管,甚则更高位之鼻咽耳目通道,均为不良之刺激。此邪气结于胸中、心下,患者多见胸骨后灼痛、胃脘灼痛,此为消化道灼伤之证据,故治当清热化痰、和胃止痛,可合用小陷胸汤加味治疗,如木村长久用柴陷汤加竹茹治疗咳嗽伴有胸痛、痰黏稠难咳出、呼吸急促、皮肤肌肉干燥兼有胃虚者
[
5
]。临床以四逆散合小陷胸治疗咳嗽伴有反酸烧心、咽部不适、时时清嗓、鼻痒、目眵、耳鸣者,均有满意疗效。
4 结语
综上所述,GERC当从"肝咳""胆咳"论治,可选小柴胡汤、四逆散、瓜蒌枳实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等,从疏肝、降胆、和胃入手,从根本上解决胆汁胃酸反流上溢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备注信息
A
石志超,Email:
moc,电话:13084154080
.q q713527463
B
李舒、刘世鹏:酝酿和设计、实施研究、采集/分析/解释数据、起草文章;石鉴泉:对文章的实质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石志超:获取研究经费、行政和技术或材料支持、指导
C
除基金项目支持外,本文全体作者未接受过第三方的资助或服务,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D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 (国中医药人教函﹝2019﹞41号)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
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