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病机制的探究和认识
·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10623-00437
Explo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pathogenesis of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Li Qingyun
Li Hongpeng
·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10623-00437
2275
356
0
0
7
1
APP内阅读
摘要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是以睡眠期反复出现上气道完全或者不全塌陷为特征。现代医学对OSA发病机制的认知源于睡眠期上气道开放与关闭两种力量的平衡理论;目前认为,基于解剖和非解剖因素参与的发病机制模型,即PALM模型,包括临界闭合压(Pcrit,P)、低觉醒阈值(arousal threshold,A)、高环路增益(loop gain,L)和上气道肌肉反应性(muscle responsiveness,M)。本文回顾OSA发病机制探究的历史沿革,详细论述PALM模型的相关内容。
引用本文
李庆云,李红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病机制的探究和认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10):864-866.
DOI:10.3760/cma.j.cn112147-20210623-00437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以睡眠期反复出现上气道完全或者不全塌陷为特征,导致夜间睡眠期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交感神经兴奋及睡眠片段化。人群患病率高,估测全球30~69岁人群中罹患OSA者约有9.36亿,我国约为1.76亿,发病率约8.8%;OSA与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脂代谢紊乱等密切关联,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之一
[
1
]
。对OSA发病机制的认识水平决定了相关治疗策略的制定。近年来强调OSA是一种异质性疾病,因此深入探讨其发病机制有助于精准干预的实施。
试读结束,您可以通过登录机构账户或个人账户后获取全文阅读权限。
已是订阅账户?
登录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备注信息
A
李庆云,Email:
moc
.l iamtoh86nuygniqil
B
李庆云, 李红鹏.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发病机制的探究和认识[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1, 44(10): 864-866.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10623-00437.
C
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D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1770084,82070089)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018YFC1311900)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项目 (18140903600)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
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