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读
·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22.03.101
0
0
0
0
0
0
APP内阅读
摘要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一年最明媚的时间,本刊2022年第3期与各位读者见面了。
引用本文
. 本期导读[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03):F01-F01.
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22.03.101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在一年最明媚的时间,本刊2022年第3期与各位读者见面了。
本期的重点内容是复杂肺部疾病的诊断,包括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的临床诊断、早期肺癌的多学科识别以及肺动脉肉瘤和慢性肺栓塞的鉴别等。
多年以来,由于各方面现实因素的影响,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病因机制复杂、难以鉴别、治疗手段有限的疾病,不可避免地存在重治疗轻诊断的倾向。再加上药物临床试验中越来越多地使用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特点或表型作为入组标准,而相关入组方式又反过来被用于指导治疗和预后,因此进一步强化了临床不清晰划分疾病谱的倾向性。但是,对于疾病病因机制的探索是临床医学进步的基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进步,明晰疾病诊断也是临床医学研究的必趋之道。本期重点号报道了3篇单中心论著文稿,均为复杂疾病诊断的探索性研究。其中彭敏等对于北京协和医院28年来接受外科肺活检的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体现了呼吸科医生对于影像和病理分型为弥漫性实质性肺疾病逐步认识的过程。由于我国地区发展不均衡,单中心数据不能代表全局,但临床、病理、影像多学科诊断的方式是大势所趋。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相关领域的同道辨析、认识此类疾病。为加深读者对本文临床和病理学价值的了解,同期专题笔谈栏目特配合发表该研究两位通信作者的思考和分析文稿,分别从临床对外科肺活检诊断价值的认识和病理如何与临床深入结合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行文亲切生动,娓娓道来,推荐阅读。
杨雯晖等对单中心早期肺癌多学科诊疗的综合管理模式进行了整理和分析,该文在审稿过程中曾因行文方式类似年终总结而非临床科学研究被退稿。经作者大刀阔斧地删减认真修改完善后重新投稿,结合临床实际工作中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多学科诊疗各步骤的价值,经过审慎讨论,认为相关单中心经验对于其他尚未建立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单位具有参考价值,故此推荐。
既往呼吸科医生对于肺栓塞的认识不深,但21世纪以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临床工作者对于肺血管疾病的认识和警惕性逐渐增加,尤其是对于肺栓塞的诊断颇有矫枉过正之虞。本期王海苹等从影像科的角度回顾性分析了10年来阜外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3例原发性肺动脉肉瘤与19例中央肺动脉受累的慢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资料,提醒呼吸科医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强烈提示慢性肺栓塞诊断的指标,而肺动脉腔内充盈缺损且呈膨胀性生长高度提示肺动脉肉瘤,推荐阅读。
本刊既往对于儿童呼吸系统疾病报道较少,本期论著栏目刊登的刘芳等对于儿童气管支气管结核的分型研究结果提醒我们,我国仍是结核高负担国家,低龄幼儿气管支气管结核中淋巴结瘘高发,不同分型患儿的长期预后仍需进一步追踪探索。期待后续研究报道。
由于近年来氧化应激机制进一步阐明,当前对于肺癌患者的治疗,抗氧化剂联合用药似已成为临床常规方案,本期争鸣栏目发表的陶沛智等对肺间质病合并肺癌患者这一特殊人群的抗氧化治疗方案提出问题,同期约请赵微等对相关治疗的利弊进行分析,也期待后续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临床试验结果能提供更多的证据。
备注信息
A
编辑部工作人员联系方式
B
编辑部电话:010-51322287,Email: cmahx@cmaph.org
C
吕小东:010-51322282,Email: lvxiaodong@cmaph.org
D
高洁:010-51322286,Email:gaojie@cmaph.org
E
蔡蜀菁:010-51322281,Email:caishujing@cmaph.org
F
邢维丽:010-51322287,Email:cmahx@cmaph.org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
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