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发布
基于中国50万人队列研究发现——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和呼吸系统共病增加死亡风险
倪婧
作者及单位信息
·
DOI: 10.3760/cma.j.issn.1000-8039.2022.07.105
622
120
0
0
2
0
PDF下载
APP内阅读
摘要

推荐理由:共病通常指个体同时罹患2种及以上疾病。共病会增加机体功能下降、多重用药、残疾、住院及死亡的风险,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巨大负担。共病模式指发生频率较高的2种或3种疾病的组合或是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得到的关联程度较高的一组疾病。疾病往往不是随机聚集的,同时发生的疾病可能具有共同的潜在危险因素;或者一些疾病的并发症或治疗措施导致另一种疾病的发生。既往来自西方人群的研究证据显示,特定模式的共病组合可能具有不同的死亡风险,但尚缺乏来自中国人群的证据。近期出版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 Med J)发表了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牵头的一项50万人队列研究成果"Multimorbidity patterns and association with mortality in 0.5 million Chinese adults",研究提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和呼吸系统共病可增加死亡风险,识别共病模式有助于为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改善提供线索。

引用本文

倪婧. 基于中国50万人队列研究发现——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和呼吸系统共病增加死亡风险[J].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2,37(07):5-5.

DOI:10.3760/cma.j.issn.1000-8039.2022.07.105

PERMISSIONS

Request permissions for this article from CCC.

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推荐理由:共病通常指个体同时罹患2种及以上疾病。共病会增加机体功能下降、多重用药、残疾、住院及死亡的风险,给医疗卫生系统带来巨大负担。共病模式指发生频率较高的2种或3种疾病的组合或是通过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等得到的关联程度较高的一组疾病。疾病往往不是随机聚集的,同时发生的疾病可能具有共同的潜在危险因素;或者一些疾病的并发症或治疗措施导致另一种疾病的发生。既往来自西方人群的研究证据显示,特定模式的共病组合可能具有不同的死亡风险,但尚缺乏来自中国人群的证据。近期出版的《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 Med J)发表了由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立明教授牵头的一项50万人队列研究成果"Multimorbidity patterns and association with mortality in 0.5 million Chinese adults",研究提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和呼吸系统共病可增加死亡风险,识别共病模式有助于为疾病的预防、治疗及预后改善提供线索。
内容要点
中国人群的共病率及共病模式 该项研究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基线调查和长期随访的数据,纳入512 715例30~79岁的研究对象。研究结果显示,全人群共病率为15.8%,共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研究发现了4种共病模式,分别为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冠心病、卒中、高血压和糖尿病)、呼吸系统共病(结核、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肠和肝肾共病(消化性溃疡、肝硬化、胆结石、慢性肾病和恶性肿瘤)、精神和关节共病(神经衰弱、精神心理疾病和风湿性关节炎)。通过10余年的随访发现,与没有共病者相比,患心血管代谢共病的死亡风险增加2倍,患呼吸系统共病的死亡风险增加34%。
研究的意义 在中国人群中,心血管代谢共病和呼吸系统共病是最主要的共病模式且死亡风险最高,值得特别关注。研究提示了预防共病发生的重要性,特别是针对共同危险因素的预防、对患有多种慢性疾病的患者管理以及制定关注共病的临床指南的必要性。
——原文:Fan J, Sun Z, Yu C, et al. Multimorbidity patterns and association with mortality in 0.5 million Chinese adults. Chin Med J 2022,135(6): 648-657. doi: 10.1097/CM9.0000000000001985. PMID: 35191418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文档即答
智问智答
机器翻译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SparkDesk 用户协议》 | 《SparkDesk 隐私政策》

网信算备340104764864601230055号 | 网信算备340104726288401230013号

技术支持: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