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荟萃
新型消化道-呼吸道瘘封堵器治疗慢性胸腔胃-气管瘘1例
宋玮
王继旺
查王健
李璐蓉
张国新
作者及单位信息
·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11101-00758
427
60
0
0
4
0
PDF下载
APP内阅读
摘要

胸腔胃-气管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传统治疗手段治疗效果差。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消化道-呼吸道瘘封堵器,成功应用在多例消化道-呼吸道瘘患者的治疗中。本文报道1例应用该封堵器成功治愈慢性胸腔胃-气管瘘,并自行将封堵器排出体外的患者。

引用本文

宋玮,王继旺,查王健,等. 新型消化道-呼吸道瘘封堵器治疗慢性胸腔胃-气管瘘1例[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07):698-700.

DOI:10.3760/cma.j.cn112147-20211101-00758

PERMISSIONS

Request permissions for this article from CCC.

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胸腔胃-气管吻合口瘘的传统治疗手段主要以内镜下闭合瘘口、外科手术等为主 1,但存在治疗效果差,易复发,某些部位瘘口难以缝合等难题 2。近年来,有研究使用房间隔/室间隔封堵器成功封堵消化道-呼吸道瘘 3 , 4。我们在改良房间隔封堵器的基础上,自主设计了一种新型消化道-呼吸道瘘封堵器( 图1 ),成功应用在多例消化道-呼吸道瘘患者的治疗中。现将1例应用该封堵器成功治愈慢性胸腔胃-气管瘘,并自行将封堵器排出体外的患者报道如下。
新型消化道-呼吸道瘘封堵器 A:侧面观,封堵器为全覆膜、可回收,无封头,两端圆盘大小不同,气管侧圆盘直径小;B:正面观,直径不同的封堵器,根据瘘口大小定制
临床资料
患者男,59岁,主因“食管癌术后1年半,发现胸腔胃-气管瘘1年余”于2020年7月6日来我院就诊。患者于2019年1月22日在外院行食管癌根治术,术后未行放化疗。同年3月出现进食梗阻、呛咳、发热。5月于当地医院行支气管镜检查确诊为胸腔胃-气管瘘,瘘口位于隆突上方约2 cm、6点钟方向,大小不详。因出现呼吸衰竭,当地医院放置气道Y形金属覆膜支架。患者2019年8月23日来我院门诊就诊,胃镜检查示:吻合口距门齿21 cm,距门齿25 cm处见瘘口形成,大小约1.5 cm×1.5 cm( 图2A ),行胸腔胃-气管瘘OverStitch缝合+Boston钛夹加固缝合( 图2B )。术后多次复查胃镜仍可见瘘口,曾一度缩小至1.0 cm×0.8 cm(2019年11月6日, 图2C ),但仍有反复。2019年12月18日胃镜检查见瘘口再次扩大至1.5 cm×1.5 cm,再次行瘘OverStitch缝合,收紧瘘口。
患者行OverStitch缝合术前、中、后胃镜所见 2A:2019年8月23日,胃镜示距门齿25 cm处见瘘口,大小1.5 cm×1.5 cm;2B:2019年8月23日,予以胸腔胃-气管瘘OverStitch缝合+Boston钛夹加固缝合;2C:2019年11月6日,复查胃镜瘘口曾缩小至1.0 cm×0.8 cm;2D:2020年7月6日(第2次OverStitch缝合术后6个月余)复查胃镜,瘘口缩小至0.6 cm×0.6 cm 患者首次放置封堵器术中、术后所见 3A:2020年7月10日,胃镜距门齿25 cm处见瘘口形成,大小0.6 cm×0.6 cm;3B:2020年7月10日,胸腔胃-气管瘘双蘑菇头封堵器置入胃镜侧;3C、3D:术后1个月,复查气管镜侧封堵器位置、功能正常 患者放置封堵器后上消化道碘油造影 4A:2020年10月20日(更换封堵器后第2天)右下叶支气管显影;4B:2021年2月3日双肺野未见造影剂漏出;4C:2021年2月1日胸部CT显示封堵器在位良好;4D:2021年6月胸部CT示瘘口关闭,原瘘口处未见封堵器影像 患者更换封堵器后胃镜所见 5A:更换封堵器3.5个月后(2021年2月2日)复查胃镜侧封堵器扩张良好;5B:气管镜侧瘘口已愈合,未见封堵器伞端;5C:更换封堵器7个月后(2021年6月11日)复查胃镜距门齿25 cm处未见封堵器,局部黏膜呈结节样增生,中央凹陷,肉眼观察未见瘘口,局部喷洒美兰;5D:胃镜侧喷洒美兰,气管镜侧未见有蓝色液体溢出
入院后(2020年7月6日)复查胃镜,见瘘口缩小至0.6 cm×0.6 cm( 图2D );7月8日取出气道Y形金属覆膜支架;7月10日全身麻醉下经可弯曲支气管镜直视下通过胃镜放置自主设计的消化道-呼吸道瘘封堵器封堵胸腔胃-气管瘘,气管侧伞直径13 mm,消化道侧伞直径15 mm,腰部直径9 mm,长4 mm( 图3A3B ),术后患者恢复饮食。1个月后复查支气管镜联合胃镜检查示封堵器位置良好( 图3C3D ),患者饮食功能正常。10月15日复查,胃镜下注入靛胭脂后支气管镜下见气管侧少量蓝色液体漏出,考虑封堵器腰部直径较小,瘘口封堵不完全,予10月19日更换腰部直径更大的封堵器(气管侧伞直径22 mm,消化道侧伞直径25 mm,腰部直径12 mm,长4 mm)。术后第2天行上消化道造影示右下叶支气管显影( 图4 ),考虑封堵器尚未完全扩张,未予特殊处理,并于当日出院。
2021年1月14日复查支气管镜+胃镜见封堵器在位,扩张良好,完全封堵瘘口。2月2日复查,胃镜侧封堵器在位良好( 图5A ),支气管镜下气管侧瘘口处见肉芽增生并完全愈合瘘口,未见封堵器气道端( 图5B )。2月3日上消化道碘油造影示双肺野未见造影剂漏出( 图4 ),胸部CT示封堵器在位( 图4B )。置入封堵器后,患者呛咳症状基本消失,正常饮食无明显呛咳。2021年6月11日复查胃镜示:距门齿21 cm处可见吻合口,黏膜尚光滑,距门齿25 cm处未见封堵器,局部黏膜呈结节样增生,中央凹陷,镜下未观察到瘘口,局部喷洒美兰后支气管镜下未见气道有蓝色液体漏出( 图5C5D )。胸部CT检查后未见封堵器在位( 图4 ),追问病史,患者自述一次排便时有类似纽扣样物品排出。患者封堵器置入后无出血、黏膜撕裂、气道损伤等并发症发生,进食正常,无呛咳。
讨论
有研究报道应用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成功封堵慢性气管-食管瘘 5。我们在传统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和创新,去掉封堵器封头,避免了触碰消化道及呼吸道造成的出血及损伤;并根据瘘口大小定制封堵器,全覆膜,可回收;呼吸道及消化道侧采用单面伞形结构,消化道侧圆盘较大,呼吸道侧较小,保证了万一脱落能从消化道侧安全排出,防止脱落时进入呼吸道一侧造成损伤或窒息,有效保证了患者的安全。同时,由于胃镜工作孔道直径较大,一般情况下可通过胃镜放置自主设计的封堵器,联合支气管镜直视下观察封堵器进入气道侧的位置、状况、释放的时机及释放后与周围组织贴合情况等,必要时予以活检钳调整位置,或应用球囊扩张辅助封堵器伞端完全展开。放置结束后,通过胃镜侧注射美兰或靛胭脂,支气管镜下确认是否有渗漏并评估封堵效果等。该患者首次放置封堵器后3个月后,上消化道造影复查显示已较前明显好转,但出现再次呛咳症状,镜下检查显示封堵器未能完全封堵瘘口,后更换腰部直径大一点的封堵器后3.5个月后,瘘口即完全闭合,复查时气道侧完全被肉芽封闭,考虑由于气道内肉芽组织增生将气管侧伞盘挤压至消化道侧所致。患者未发生并发症,进食正常,无呛咳。更换封堵器7个月后复查胃镜,残胃内黏膜光滑,原来瘘的位置黏膜完整光滑,未见封堵器等异常,已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
该封堵器是由我院消化科张国新教授自主发明的一种消化道-呼吸道瘘封堵器,主要用于治疗慢性消化道-呼吸道瘘,包括食管、胃或肺部手术后出现的瘘等。尤其适用于经过手术、内镜下积极治疗仍效果欠佳的瘘口,因慢性瘘口周围组织上皮化、瘢痕化,表面缺乏新鲜组织,难以通过传统的方法治疗,而封堵器起到有效物理阻隔的作用,同时气道侧伞面直径小,对于气道侧黏膜影响小,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让封堵器周围不易形成肉芽,对排痰功能影响较小,长期放置对于呼吸功能影响不大。镍钛合金材质可以刺激瘘口周围组织产生内皮反应,加快内皮增生迁移速度,肉芽增生有助于瘘口闭合 6。但该封堵器不适应于放疗后的瘘,因放疗会导致食管壁/胸腔胃纤维化、僵硬,正常组织的再生能力受损 7,放置过程中及植入后的膨胀过程中有可能会造成黏膜撕裂、大出血。
由于应用该封堵器治疗的患者例数不多(目前40余例),随访时间不够长(最长随访时间3年半),这种新型封堵器在消化道-呼吸道瘘中的治疗价值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和明确,而闭合后能否通过消化道自行排除尚难定论。但对于该患者,新型封堵器完全治愈了其迁延2年多的胸腔胃-气管瘘,且成功自行排出体外,证实了该封堵器在这种慢性消化道-呼吸道瘘中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为治疗消化道-呼吸道瘘提供了新的参考方法。
参考文献
[1]
Lenz CJ , Bick BL , Katzka D ,et al. Esophagorespiratory fistulas: survival and outcomes of treatment[J]. J Clin Gastroenterol, 2018,52(2):131-136. DOI: 10.1097/MCG.0000000000000751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2]
Silon B , Siddiqui AA , Taylor LJ ,et al. Endoscopic management of esophagorespiratory fistulas: a multicenter retrospective study of techniques and outcomes[J]. Dig Dis Sci, 2017,62(2):424-431. DOI: 10.1007/s10620-016-4390-0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3]
Green DA , Moskowitz WB , Shepherd RW . Closure of a broncho-to-neoesophageal fistula using an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 device[J]. Ann Thorac Surg, 2010,89(6):2010-2012. DOI: 10.1016/j.athoracsur.2009.11.046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4]
唐飞,查显奎,叶伟,. 支气管镜下改良法置入室间隔封堵器治疗气管-胸腔胃瘘一例[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9,42(12):953-955.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9.12.020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5]
Traina M , Amata M , De Monte L ,et al. Chronic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 successfully treated using Amplatzer septal occluder[J]. Endoscopy, 2018,50(12):1236-1237. DOI: 10.1055/a-0677-1531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6]
钟志成,陈兢兢,高兴林,. 房间隔封堵器用于治疗支气管胸膜瘘的进展与争议[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8,41(6):490-492.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8.06.011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7]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光动力治疗专业委员会. 继发性消化道-呼吸道瘘介入诊治专家共识(第二版)[J]. 临床内科杂志, 2021,38(8):573-576. DOI: 10.3969/j.issn.1001-9057.2021.08.025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备注信息
A
王继旺,Email: mocdef.3ab61gnijnangnawijgnaw
B

宋玮, 王继旺, 查王健, 等. 新型消化道-呼吸道瘘封堵器治疗慢性胸腔胃-气管瘘1例[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 45(7): 698-700.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11101-00758.

C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文档即答
智问智答
机器翻译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SparkDesk 用户协议》 | 《SparkDesk 隐私政策》

网信算备340104764864601230055号 | 网信算备340104726288401230013号

技术支持: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