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研究
ENGLISH ABSTRACT
越南汉籍《海上心得神方》研究
杨丽娜
作者及单位信息
·
DOI: 10.3760/cma.j.cn112155-20210722-00090
Hai Shang Xin De Shen Fang written in Chinese in Vietnam
Yang Lina
Authors Info & Affiliations
Yang L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China
·
DOI: 10.3760/cma.j.cn112155-20210722-00090
417
40
0
0
1
0
PDF下载
APP内阅读
摘要

《海上心得神方》是越南后黎朝著名医家黎有卓所著的一部汉文古医籍,深受中国温补学派代表医家冯兆张所著《冯氏锦囊秘录》的影响。经考,全书66首方剂,其中45首来自于《冯氏锦囊秘录》,或直接抄录,或从《冯氏锦囊秘录》的医案中进行提炼,并补充方剂名而形成有固定名称的方剂;21首为仿效《冯氏锦囊秘录》创制的新方。《海上心得神方》反映了中国明清温补学派学术思想在越南的传播、延伸和发展状态,透视出越南传统医学的汉文化渊源。

越南医学;域外汉籍;《海上心得神方》;成书特点
ABSTRACT

" Hai Shang Xin De Shen Fang" is an ancient medical book written in Chinese by Li Youzhuo, a famous doctor in the Post Li Dynasty in Vietnam. The book was deeply influenced by " Feng Shi Jin Nang Mi Lu", a representative book of the Warming School (Wen Bu) written by Feng Zhaozhang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y comparing and examining the two books, it was found that forty-five out of the sixty-six prescriptions in " Hai Shang Xin De Shen Fang" came from or were simply copied from " Feng Shi Jin Nang Mi Lu", or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medical cases from " Feng Shi Jin Nang Mi Lu", or were changed the name but kept the ingredients the same. The other twenty-one prescriptions followed the examples of " Feng Shi Jin Nang Mi Lu" and presented new prescriptions. It can be seen that " Hai Shang Xin De Shen Fang" reflects the extension spread,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cademic thinking of the Warming School (Wen Bu)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in Vietnam and demonstrated the Chinese cultural origin of Vietnam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Vietnamese medicine;Overseas Chinese nationality; Hai Shang Xin De Shen Fang ;book characteristics
Yang Lina, Email: mocdef.6ab21801anilgnay
引用本文

杨丽娜. 越南汉籍《海上心得神方》研究[J]. 中华医史杂志,2022,52(03):168-172.

DOI:10.3760/cma.j.cn112155-20210722-00090

PERMISSIONS

Request permissions for this article from CCC.

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现存于越南的汉文古医籍是一批宝贵的资源,见证了中越两国医学交流的历史,揭示了中国传统医学越南化以后的医学形态,展示了“异域之眼”中的中国传统医药风貌,蕴含着宝贵的汉文化遗产 1。《海上心得神方》是一部现存于越南的汉文古医籍,为记载越南方剂的著作,书中所载的方剂体现了越南医家的治疗思路,反映了我国传统医学在越南的传播、流变、生存状态,在越南学术史上有重要的学术地位。笔者通过对《海上心得神方》与中国医学典籍的比较研究发现,可以“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相互补正”,跳出中国看中国,为传统医学史研究提供新材料,并借此呈现中越两国传统医学关系的生动细节,透视越南传统医学的汉文化渊源,阐释两国传统医学的内在联系,从而有助于我们在更广阔的视域下,更加立体、多元地认识中医药的域外影响 2
1《海上心得神方》及其作者
《海上心得神方》为越南后黎朝(1532—1788)代表医家黎有卓(1720—1791)所著的一部汉文医籍。黎氏为越南海洋省上鸿府唐豪县文赦村人,自号“海上懒翁”(“海”意指海洋省,“上”是指上鸿府,“懒翁”寓意指不贪名利) 3。黎有卓为家中第七子,其父曾任黎朝宰相,幼时他随父赴京师(今属越南河内)求学,少时即有才名。据其自序“乃及冠之年,先尊辞禄。岁暮傍郡兵起东侨西寓,不能为乱世高学……恰遇隐士武先生,授以阴阳之术,研究在数年间,乃仗剑从戎,试验其学,蹈危履险,亦且稳年” 4可知,父亡后正值社会动乱,乃入军队成为武将。其后因身染重病数年不愈,寻诣城陈医求诊,同时得到陈医指导,开始自行潜心钻研医学,“遍搜百家,日夜苦攻,寸阴是惜,第所居穷僻,上无明师可事,下无良友可资,自言自语,再问再答,猜摸想象,辰有近邑宝舍陈医往来甚契,亦籍其补缺,阅二三载,渐有开茅之见” 4。如是日积月累,其医术渐长,“诊治屡有全活,郡中以医名之”。黎氏总结医学实践中的经验,深入研究医学理论,集十余年之功,于景兴三十一年(1770)完成越南历史上第一部综合性医书《海上懒翁医宗心领》。因黎氏在吸取中国医学精髓的基础上,将中医学理论与越南本土医疗实践相结合,创立越南传统医学完整体系,故被尊为“越南医圣” 5
《海上懒翁医宗心领》成书后被作为给徒弟授课的教材。由于受当时各种条件制约,未能被出版印刷,而是经徒弟们代代手抄而流传 3。1855年,武春轩将原书搜集整理共得55卷,后又经北宁省慈山府武江县同仁寺高僧多方收集会聚整理后刊刻行世 6,改名为《新隽海上医宗心领全帙》(简称《海上医宗心领》)。全书66卷,原版木收藏于越南北宁市博物馆,刻本存于越南国家图书馆、越南汉喃研究院。该书内容丰富全面,系统构建了越南传统医学的体系,被誉为越南第一部内容完备的医学全书,在该国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越南医界影响极大,受到众多越南医者、学者的重视,以至成为越南医生研习医药的必读之书 5
本文所研究之《海上心得神方》为《海上懒翁医宗心领》早期(刊行前)的传抄本 5。经考,该抄本《海上心得神方》共记载66首方剂,其中45首被收录于《海上懒翁医宗心领》的卷45中,21首被收录于《海上懒翁医宗心领》的卷46中。《海上心得神方》现存越南国家图书馆(藏书号“R5658”),抄本1册,存55页,四眼装帧,书皮题“卷四十四/海上心得神方”,内封题“懒翁心得神方”,无扉页、序跋及目录,每半页8行,行25字,小字双行,无版心,无鱼尾,无框廓及界格栏线,抄写年代不详。其第一页有“THU VIEN/QUOC GIA”(国家图书馆)的藏印记( 图1 ),全书有朱点,无虫损 9
《海上心得神方》(越南国家图书馆馆藏,标号R5658)
2《海上心得神方》与《冯氏锦囊秘录》
《冯氏锦囊秘录》系我国清代医家冯兆张所著,现存最早版本为康熙六十一年(1722)刻本。冯兆张在学术思想上,擅长温补之法,尝将钱乙六味地黄丸衍成十方,阴阳协调,水火相济,运用灵活 7。《冯氏锦囊秘录》内容包括内、外、妇、儿等各科病症,以及痘疹、药物、脉诊、导引养生,并采集民间验方、效方。该书内容丰富,为一部综合性医书,传入越南后受到越南医家重视,被奉为圭臬,冯兆张亦因之被越南人民尊为所供奉的名医中的上位。
黎有卓将《冯氏锦囊秘录》所载方剂称为“真水真火之仙丹”,对冯氏的崇敬可在《海上懒翁医宗心领》卷45小引窥见一斑:“读《锦囊》全帙,方悟太极先天之真体、无形水火之妙用……患此沉疴,命存一线,极力挽其无何有之乡,幸以再生,诚有所得,真水真火之仙丹,元阴元阳之秘窍,因感激不尽,以为纸上余师,乃绘张共神像,四序蒸尝,以报无穷之遗泽。” 8
黎有卓受冯兆张崇尚温补思想的影响,《海上心得神方》所引录的医方也大多为补益之剂,其通过原方照录、从医案中提炼方剂、仿效《冯氏锦囊秘录》创制新方剂等方式,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温补学派的学术思想。
2.1 原方照录
在《海上心得神方》全书66首方剂中,16首以“原方照录”的形式直接移植,其方剂名、药物组成、主治、用法均与《冯氏锦囊秘录》同。其原方照录《冯氏锦囊秘录》中的方剂包括:全真一气汤(救阴汤)、养荣归脾汤、十全补正汤、溯源救肾汤、保产万全汤、三疟神汤、木香散秘汤、加味平胃散秘汤、加味五苓散、秘授西洋药酒、甘露神膏、保婴至宝锭子、保胎神效丸、心痛神汤秘笈、口疳吹药神汤秘笈、淋洗囊肿神汤秘笈( 表1 )。
海上心得神方 9 冯氏锦囊秘录 10
方剂名 药物组成 主治 方剂名 药物组成 主治
养荣归脾汤 熟地、枣仁、白术、白芍、茯苓、牛膝、麦门冬、五味子、肉桂,加灯心、莲子。 主治一切劳伤发热,咳嗽吐血,似疟非疟,懒食倦怠,寸洪尺弱诸症。 养荣归脾汤 熟地,酸枣仁,白术,白芍,茯苓,牛膝,麦冬,五味子,肉桂,加灯心、莲子。 治一切劳伤发热,咳嗽吐血,似疟非疟,懒食倦怠,寸洪尺弱诸症。
保婴至宝锭子 陈皮、莱菔子、三棱、蓬术、麦芽、厚朴、苍术、香附、草豆蔻、枳实、山楂、神曲。 此方先师秘授,主治小儿风痰发热,惊疳吐泻,积滞等症。 保婴至宝锭子药(锦囊秘方) 陈皮,莱菔子,蓬术,三棱,麦芽,厚朴,苍术,香附,草豆蔻,枳实,山楂,神曲。 神治婴孩风痰发热,惊疳吐泻,积滞等症。
十全补正汤 人参、黄芪、枣仁、当归、白芍、白术、茯苓、杜仲、续断、牛膝、肉桂,加大枣二枚。 主治心脾阳气不足,五脏气血并伤,自汗恶寒,身热腰背疼痛,感冒时气,似疟非虐,劳伤发热等症。 十全补正汤 人参,黄芪,枣仁,当归,白术,白芍,茯苓,杜仲,续断,牛膝,肉桂,加大枣二枚。 凡心脾阳气不足,五脏气血并伤,自汗恶寒,身热腰背疼痛,感冒时气,似疟非疟,劳伤发热,并用此方。
溯源救肾汤 熟地、麦门冬、白术、白芍、茯苓、杜仲、续断、牛膝、炮姜,加灯心、莲子。 主治产后气血中气大虚,阴虚发热,身痛,自汗,恶食,头疼口干,恶寒恶热诸症。 溯源救肾汤 熟地,麦门冬,白术,白芍,茯苓,杜仲,续断,牛膝,姜炭,加灯心、莲子。 凡产后气血中气大虚,所生疾病莫不乘虚而得。至于阴虚,发热身痛,自汗恶食,头疼口干,恶寒恶热。
《海上心得神方》“原方照录”《冯氏锦囊秘录》方剂举例
《海上心得神方》除了移植和接受《冯氏锦囊秘录》的部分方剂,还对其选择的方剂进行理解、内化,为方剂补充按语,结合越南本土临床需求进一步阐发。例如“木香散秘汤”(木香、炙甘草、肉果、诃子、苍术、泽泻、厚朴、木通、干姜、车前、陈皮、白术、猪苓、肉桂、砂仁、生姜),《海上心得神方》在接受《冯氏锦囊秘录》的基础上,补充“按语”以论述对本方剂的认识:“诸品乃温中健脾渗湿为用,盖泻乃小肠不能渗出,膀胱不能渗入,水谷并归大肠而泻出,故治泻诸方惟以渗利为要,此用五苓散恐不胜,再用车前、木通当矣。独怪五苓中不用茯苓何也?盖慢惊风系元阳大虚之候,《本草》云:阳虚者禁用。先师(冯兆张)立方详备,学者其可得哉!” 9以此来阐发对“先师(冯兆张)立方”的理解。
2.2 从医案中提炼方剂
经考,《海上心得神方》中一部分方剂实际上是对《冯氏锦囊秘录》医案中的方药进行提炼、加工,并补充方剂名,进一步形成一首有固定方剂名、药物组成、主治的方剂( 表2 )。医案只是对一个病例的记载,反映了一位医生对一个疾病、一位患者的治疗思路,其治疗经验的可推广性、用药特色的可复制性远不如方剂。一旦医案的处方被进一步提炼,理论升华成有固定名称、药物组成、主治的方剂,就可以被后世广泛传承和运用。黎有卓在中国典籍的基础上,从医案中提炼出的一首首被越南医生传承的经典方剂,可以认为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土壤中开出的一株株异域鲜花。
中国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 10 越南黎有卓《海上心得神方》 9
医案 方剂名 药物组成 主治
文选司老先生,素患痰喘,发则饮食不进,旦夕不寐,调治数月不效,乃延余治,按其脉两寸少洪,余皆沉弱,其右关尺微细更甚……乃立一方:以炒黄白术八钱,固中气为君,炒燥麦冬三钱清肺,引气降下为臣,炮姜二钱,温中导火,牛膝二钱,下趋接引,五味子一钱,敛纳收藏,并以为佐,制附子一钱五分,承上药力,真达丹田,以为使。如是数剂,痰退喘止,饮食进而精神强。 助阳汤 白术、麦门冬、炮姜、牛膝、五味子、附子 主治素患痰喘,旦夕不寐,两寸少洪,余皆沉弱,其右关尺微细更甚。
都门海岱门外黄宅一婴儿,甫及五月,忽发抽掣窜引,角弓反张,一夜五次,遇发则二便并出,额汗如雨,势甚危急,延余视之,亡阳之势俱备矣……令以人参、白术各一钱,熟附四分,三味煎服,服后安然静睡,下午复发,随服随安,病家见药之效,乃每日早进一服,精神日长,其病竟瘳。 回阳祛风汤 人参、白术、附子 主治小儿忽发抽掣窜引,角弓反张,二便并出,额汗如雨,脱阳之势甚笃。
一孕妇居丧积劳,少食受寒,忽四肢厥冷喘急大作,额汗如雨,六脉沉微欲脱。余令以人参五钱,肉桂、附子共三钱,作汤煎照……次日脉气渐起,乃平和调理,气血以渐而安,十月足而举一子。 参桂附汤 人参、肉桂、附子 治孕妇因积劳少食受寒,四肢厥冷,喘急大作,额汗如雨,两尺沉微欲脱。
候选杨老先生,吐血之后,大渴不止,两寸脉洪,关尺并弱,此阴血暴亡,脏腑失养,所以津液燥槁,阴火上炎,名为血渴也。余用熟地三两、麦冬五钱、五味子一钱、附子二钱,浓煎二碗代茶饮之。如此一日三剂,始能渴止,而寸脉和平,渐思饮食而愈。

补血生津汤

熟地、麦门冬、附子、五味子 主治血渴病症:吐血之后,大渴不止,两寸脉洪,关尺并弱,此阴血暴亡,脏腑失养。
更治沈观祉令孙年方三岁,发热数日而见麻疹,才一日而面上尽没,神气困极,蛔虫口出。不一而足,数日不食,下泻上喘,唇口焦裂,五心壮热,手足指尖皆冷,脉则细数无伦,两尺更弱……乃以熟地六钱、丹皮二钱、麦冬三钱、牛膝二钱、附子六分,煎服一剂,假火假热全消,真寒真虚毕露,神气更倦。余曰∶阴已少腹,当补气以助其发生,乃照前方另煎人参二钱冲服,服后昏睡彻夜,神气渐爽,身热喘促全安,始能饮粥。 补真阴清假热汤 熟地、丹皮、麦门冬、牛膝、附子 主治麻疹发热,一日而面上尽没,神气困极,蛔虫口出,数日不食,下泻上喘,唇口焦裂,五心烦热,手足指尖皆冷,脉则细数无伦,两尺甚弱。
常治一妇,妊娠三月而大吐,两月有余,药食俱不能受,六脉沉微已极。以人参五钱、白术四钱、炙甘草一钱、炮姜、制附子各一钱五分,投之数剂而愈,胎竟安然。 阳火益火汤 人参、白术、附子、炮姜、炙甘草 主治妊娠三月而大吐,药食不纳,六脉沉微,恶阻病症。
《海上心得神方》从《冯氏锦囊秘录》医案中提炼方剂举例
综合分析上述《海上心得神方》抄录方和提炼方,笔者发现其有如下特点。
其一,《海上心得神方》所载方剂大都属于补益剂。首先,从方剂的方名看,诸多方剂在方名中含有“滋”“补”“养”“救”“助”“益”“扶阳”“培土”“保阴”“回阳”“振起”等。其次,对《海上心得神方》中的药物进行频次统计,使用频次超过10次的药物依次为:白术(34次)、人参(33次)、熟地(26次)、附子(22次)、白芍(21次)、当归(20次)、茯苓(17次)、五味子(17次)、牛膝(16次)、麦门冬(15次)、肉桂(12次),充分体现了《海上心得神方》以记载“补益类方剂”为主的知识结构特点。
其二,结合越南本土药物特点进行选择。越南气候湿热,盛产豆蔻、肉桂、桂圆、鸡血藤、砂仁、檀香、罗汉果、香茅等辛香药物,因此《海上心得神方》中多次引用了含有肉桂、豆蔻等香燥药物的方剂。例如肉桂,在全书66首方剂中,12首方剂使用肉桂(养荣归脾汤、十全补正汤、保产万全汤、大补心脾气血汤、久痢汤、滋补气血汤、木香散秘汤、参桂附汤、驱寒汤、秘授西洋药酒、保阴汤、调元救本汤);再如由红豆寇、白豆蔻、肉豆蔻、高良姜、肉桂、公丁香组成的“秘授西洋药酒”,主要由辛温香燥药物组成。可见越南本土盛产的辛香药物对《海上心得神方》的成书有重要影响。
2.3 结合本土药物创仿效新方
黎有卓还在临床实践中创制新方,并自称为“仿效新方”。黎氏认为:“奈古今异轨,疆弱异禀,风土异宜,贵贱异境……那能以古方一定之成规,强求今人无穷之病症!” 11故其在《海上心得神方》中继承了我国温补学派的补益思想,创制了21首新方( 表3 )。
方剂名 方剂组成 方剂名 方剂组成
培土固中方 白术、熟地、甘草、炮姜 平肝气和肝血汤 生地、熟地、当归、白芍、丹参、山茱萸、枣仁、柴胡、吴茱萸、薄荷、丹皮
滋水润燥方 熟地、天门冬、麦门冬、人乳、附子、五味子 和血开郁汤 当归、川芎、青皮、香附、龙胆草、炮姜、附子、槟榔、炙甘草
后天六味方 熟地、当归、人参、丹参、枣仁、远志、生姜、大枣 黑虎锭 陈米、白术、厚朴、藿香、香附
后天八味汤 人参、白术、黄芪、炙甘草、麦门冬、五味子、莲肉、附子、生姜、大枣 白龙丹 常山、石膏、槟榔
补阴益阳汤 黄芪、当归、鹿茸、人参、茯苓、炙甘草、龙骨、牡蛎 四象膏 人参、白术、熟地、当归
扶阳益阴汤 人参、白术、白芍、黄芪、附子 滋阴降火汤 熟地、生地、丹参、沙参、天门冬、牛膝、五味子、石斛
补阴接阳汤 熟地、人参、白术、白芍、炮姜 保阴汤 熟地、人参、肉桂
补阳接阴汤 白术、人参、熟地、炙甘草、附子 补脾阴煎 白术、人参、熟地、干姜、龙眼肉
补阴欲阳安神汤 白芍、丹参、茯苓、远志、莲肉、麦门冬、五味子、鹿胶、大枣、附子 调元救本汤 白术、山药、熟地、破故脂、肉桂
统藏汤 当归、熟地、莲肉、白芍、人参、茯苓、龟胶、丹参、丹皮、阿胶、五味子 升清降浊汤 肉苁蓉、白芍、人参、茯苓、泽泻、沉香、吴茱萸、升麻、葛根、生姜
和肝温肾汤 当归、白芍、白术、柴胡、小茴香、乌药、橘核、吴茱萸、独活、栀子、川芎、丹皮
《海上心得神方》仿效《冯氏锦囊秘录》创制的新方
黎氏自称的“仿效新方”虽然没有具体指明仿效的是哪些方剂,但所创制的新方组方思路与我国明清温补学派的学术思想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其一,人参、白术、炮姜常与附子、鹿茸等同用,脾肾双补,强调了脾肾阳气的重要性,或侧重于脾,或侧重于肾,或脾肾并重,继承了我国温补学派温补脾肾的学术思想;其二,在21首新方中,附子、肉桂、炮姜、吴茱萸、补骨脂等温补阳气的药物常与熟地、天门冬、生地、五味子、石斛等滋阴的药物合用,阴阳互济,黎氏阴阳互济的组方特点与中国温补学派代表医家张景岳基于“阴阳一体、阴阳互根”原理提出的“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治疗思路一脉相承;其三,黎氏对“熟地”的运用灵活广泛,在21首“仿效新方”中,熟地运用了12次,“熟地+当归”“熟地+人参”“熟地+附子”都为黎氏常用的药对,这与张景岳所主张的“形体之本在精血,熟地以至静之性,以至甘至厚之味,实精血形质中第一品纯厚之药……且其得升、柴则能发散;得桂、附能回阳;得参、芪入气分;得归、芍入血分”的学术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黎氏脾肾双补、阴阳互济、灵活运用熟地的组方用药思路,无疑是对我国温补学说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温补学派学术思想在域外的传播、延伸。
3 讨论
在中外交流史上,一部作品一旦被带到邻国,被本土化改编之后,往往会出现在本国环境中无法想象的巨变。《冯氏锦囊秘录》本是清代一部普通的医学著作,在中国的市井民间及医学界并没有受到如此强烈的追捧。可正是这样一部普通的中国医学典籍,在流传至越南后,其命运却发生了戏剧性的巨大转变,从某种程度上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冯兆张《冯氏锦囊秘录》的新视角。
《海上心得神方》所收集整理以及新创的方剂均是继承了温补学派张景岳、冯兆张等医家的学术思想,其不仅丰富了越南本草和方剂学的内容,而且拓展和延伸了中医学术理论体系。自古以来中国与越南(越南在我国宋以后建立独立国家)的中医药交流非常频繁。我国在接受越南“香药”等贡物的同时,常常也将价值大大超过贡品的礼物回赐越南,这当中也包括医药书籍,为中越医学的交流作出重要的贡献 12 , 13
从我国秦朝汉字开始进入越南(称为儒字),直至1918年法国殖民时期宣布废止汉文,越南使用了两千多年的汉字。两千多年来,越南留下了大量用汉文书写的古籍,而今天的越南人只有小部分掌握中文,对深入研究这些汉文古籍构成了障碍。这些现存于越南的汉籍,为医史文献研究提供了“新材料”,开拓了医史文献研究的新视野。本文所述《海上心得神方》,在博大浩瀚的越南汉籍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越南的传统医药古籍文献,是一批宝贵而亟待认识的传统医学资源,它们展示了“异域之眼”中的中国传统医药风貌,见证了中越医学交流的历史,值得深入挖掘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丽娜,陈丽云. 越南古医籍«南药神效»载药特点研究[J]. 自然科学史杂志, 2020,39(3):379-386.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2]
杨丽娜,尚力. 越南«新刊南药神效十科应治»"小儿急惊"探析[J]. 中医药文化, 2020,15(4):47-53.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3]
阮氏李. 越南黎有卓«海上医宗心领»述评[J].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3(3):82-84.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4]
黎有卓. 海上懒翁医宗心领:卷1[M]. 写刻本.
[5]
肖永芝. 海外汉文古医籍精选丛书:懒翁医书[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3.
[6]
刘秋霞. 论越南古医籍«新镌海上医宗心领全帙»的学术价值与特色[J],广西中医药, 2016(39):6-50. 53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7]
袁久林. 冯兆张治学思想探析[J],江苏中医药, 2008,40(11):32-35.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8]
黎有卓. 新隽海上医宗心领全帙:卷45[M]. 19世纪刊本.
[9]
黎有卓. 海上心得神方[M]. 手抄本.
[10]
冯兆张. 冯氏锦囊秘录[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6:84-256.
[11]
黎有卓. 新隽海上医宗心领全帙:卷46[M]. 19世纪刊本.
[12]
李庆新. 清代广东与越南的书籍交流[J]. 学术研究, 2015(12):93-104.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13]
黄小琼. 论中越深厚的中医药情结[J]. 今日南国(中旬刊), 2010(9):172-173.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备注信息
A
杨丽娜,Email: mocdef.6ab21801anilgnay
B

杨丽娜. 越南汉籍《海上心得神方》研究[J]. 中华医史杂志, 2022, 52(3): 168-172. DOI: 10.3760/cma.j.cn112155-20210722-00090.

C
上海市社科规划年度课题 (2021BLS010)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文档即答
智问智答
机器翻译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SparkDesk 用户协议》 | 《SparkDesk 隐私政策》

网信算备340104764864601230055号 | 网信算备340104726288401230013号

技术支持: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