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癌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中男性第6位、女性第9位 [1],约90%为肾细胞癌(renal cell carcinoma,RCC),起源于肾小管上皮,包括透明细胞(75%)、乳头状细胞(12%)、嫌色细胞(4%)、大嗜酸粒细胞瘤(4%)和集合管(<1%)等多种组织亚型 [2]。由于影像技术进展,肾癌的检出率逐年升高。临床多种治疗方法已被应用于肾癌,包括开腹和腔镜下肾切除术、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以及开腹、腔镜下和经皮局部消融治疗。自1998年Zegel等 [3]首次临床应用冷冻消融治疗肾癌以来,肾癌的消融治疗成为继腹腔镜手术后微创治疗的又一进展,包括射频、冷冻、微波、激光、海扶消融以及不可逆电穿孔技术均已在临床成功应用,具有疗效肯定、可保留较多正常肾单位、操作简便、患者易耐受、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其中以影像引导射频、冷冻和微波经皮消融应用最为成熟。消融治疗已被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hinese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CSCO)肾癌管理指南、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指南、美国泌尿学会(America Urological Association,AUA)指南、欧洲泌尿学会(European Association of Urology,EAU)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For Medical Oncology,ESMO)指南等国际权威指南推荐用于临床T1a期肾癌治疗 [2,4,5]。目前针对肾癌的消融指南,仅欧洲心血管和介入放射学会于2016年发布了小肾癌(T1a期)经皮消融指南 [6],消融发展至今,技术和临床应用均取得了显著突破和发展,包含T1a及其以上分期肾癌的消融规范指导需要更新和建立。
中华医学会超声医学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介入专业委员会. 影像引导肾癌经皮消融指南(2022版)[J].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22,31(06):461-477.
DOI:10.3760/cma.j.cn131148-20220303-00142Request permissions for this article from CCC.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 时间排序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很抱歉,当前对话已达到其限制。
使用"新建对话"按钮开启更多对话。

你好! 今天我能为您提供什么帮助?
很抱歉,当前对话已达到其限制。
使用"新建对话"按钮开启更多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