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1例
·
DOI: 10.3760/cma.j.cmcr.2022.e06684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wallowing disorders after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Liu Wei
Li Xinyi
Guan Ning
Zhang Haina
·
DOI: 10.3760/cma.j.cmcr.2022.e06684
939
63
0
0
3
1
APP内阅读
摘要
病史摘要患者1年前诊断为"鼻咽癌" ,先后多次行局部放射治疗。3个月前患者逐渐出现吞咽困难,1个月前患者症状加重,无法经口进食,外院留置鼻饲,为求康复治疗入院。
症状体征神志清楚,鼻饲饮食。声音嘶哑,构音障碍,舌肌震颤,萎缩,双侧咽反射消失。
诊断方法行吞咽功能筛查提示吞咽功能障碍,影像学检查排除鼻咽癌复发所致吞咽困难,肌电图检查提示吞咽功能相关神经损伤。
治疗方法通过药物、康复治疗(舌肌抗阻训练、导管球囊扩张术+门德尔松手法、诱发反射、神经肌肉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电子生物反馈疗法、发声训练、呼吸训练)对患者进行为期21 d的治疗。
临床转归吞咽功能好转,拔出胃管后出院。
适合阅读人群康复医学科;耳鼻咽喉科;肿瘤;放疗
吞咽障碍;鼻咽癌;放疗
引用本文
刘威,欣怡,关宁,等. 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1例[J]. 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2,04(01):E06684-E06684.
DOI:10.3760/cma.j.cmcr.2022.e06684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本文为遵循CC-BY-NC-ND协议的开放获取文章。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主诉:鼻咽癌放疗术后1年,吞咽困难3个月,加重1个月。
现病史:患者1年前发现涕中带血、耳鸣及颈部肿块,临床诊断为"鼻咽癌" ,先后多次行局部放射治疗。3个月前患者逐渐出现吞咽困难,但调整食品性状后仍能保证日常生活所需。1个月前患者吞咽困难加重,无法经口进食任何食物,在外院留置鼻饲,为求康复治疗入院。病程中伴颈部僵硬活动受限,无肢体活动障碍等。
体格检查:神志清楚,鼻饲饮食。声音嘶哑,构音障碍,舌肌震颤,萎缩,双侧咽反射消失。颈部肌肉僵硬,颈椎活动度中度受限。四肢肌张力、肌力正常,共济协调,正常步态,病理征未引出。
二、检查
鼻咽部MRI:未见肿瘤复发(
图1
),排除患者吞咽困难为鼻咽癌复发所致。
放疗前后鼻咽部核磁共振图像对比情况,放疗后未出现肿瘤复发 A:放疗前鼻咽部MRI;B:放疗后鼻咽部MRI
喉肌电图报告:肌电图:环甲肌、甲杓肌、环杓后肌、舌肌呈典型神经源性改变。神经电图:双喉上神经、喉返神经损伤运动诱发电位波幅明显降低,潜伏时延长,波形诱导困难。提示:喉上神经、喉返神经、舌下神经功能障碍。考虑放疗所致神经损伤可能(
图2
)。
喉肌电图报告
吞咽功能筛查:洼田饮水试验:5级(
图3
),EAT-10:20分,NRS 2002:3分,焦虑抑郁:20分。
洼田饮水试验:5级
口颜面功能:口腔内部:完整、干燥;下颌运动:张口幅度3 cm;舌功能:萎缩、震颤,各方向活动均受限。
喉功能:最长发音时间:2 s,音质:声音嘶哑、漏气,自主咳嗽能力差,自主清嗓能力差,左侧声带麻痹。
呼吸功能:呼吸方式:胸式呼吸,呼吸次数为25次/min,最长呼气时间为3 s,气切处已缝合。
关节活动:颈部各方向活动度受限。
反射:咽反射、咳嗽反射、呕吐反射消失。
吞咽造影:隐性误吸,咳嗽反射消失,舌运动受限,运送能力欠佳,吞咽启动明显延迟,梨状窦大量残留,多次吞咽无法清除,并有返流,环咽肌完全不开放。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鼻咽癌放疗术后,口咽期吞咽障碍,隐形误吸,构音障碍。
四、治疗
药物治疗:针对患者焦虑状态,给予请心理医院专家会诊,给予口服抗焦虑药物。
康复治疗:
舌肌抗阻训练:利用压舌板工具等使患者舌肌进行各方向主动及抗阻运动,1次/d,每次5 min;导管球囊扩张术+门德尔松手法:将球囊导管经鼻孔/口腔插入食道,穿过环咽肌,采用分级注水(从2~9 ml)的方式向球囊注入低温水(该患者首次为3.5 ml),同时给予门德尔松手法的方法
[
4
]进行吞咽动作,此后逐渐增加注水量以逐渐扩张狭窄的食道,训练20 min/次,1次/d
[
5
]。
诱发反射:用棉签等刺激咽后壁,诱发吞咽反射及咳嗽反射出现。
神经肌肉电刺激:用低频脉冲电对患者的舌骨上肌群进行电刺激,此刺激为双相波形施加,频率为80 Hz,相位持续时间为300 ms,电流水平的振幅约为7 mA,3 min/次,1次/d
[
6
]。
经颅磁刺激: "8"字形刺激器作用于吞咽中枢,频率为5 Hz,治疗时间为20 min,1次/d,20 min/次。
电子生物反馈疗法:采用的是SA980012型神经网络重建仪。频率为35 Hz、脉宽为0.2 ms的双向方波,并以自动触发的方式对患者进行8 s的刺激,中间间隔时间为10 s,刺激强度为0 mA~60 mA,每次治疗时间为20 min/d。
发声训练:采用ABCLOVE嗓音训练法对患者进行训练,包括A.暖声运动,B.呼吸运动,C.咨询,L.喉部操作手法,O.口腔共鸣训练,V.声带功能训练,E.减少嗓音不利行为。1次/d,每次5 min。
呼吸训练:通过吹纸、吹气球、吹泡泡等进行呼气肌训练,通过抗阻呼吸器进行吸气肌训练。每天3 min,1次/d。
自我训练:为纠正患者喉上抬困难症状,嘱患者于病房中自行进行吞管训练。吞管训练是指将导尿管消毒后进行吞咽训练,以此来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仍能进行吞咽训练。
五、治疗结果、随访及转归
患者经过训练后进食方式由留置胃管更改为间歇管饲,经口进食性状由浓流质进展为稀流质,导管球囊扩张注水量由3.5 ml扩张至6 ml。出院后嘱患者继续进行吞管练习、舌抗阻训练、嗓音治疗。
1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患者表示已经可以经口进食饺子及面条。
讨论
放射性治疗是一种针对鼻咽癌治疗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所致的副作用却也使患者苦不堪言,其中超过76%的患者会出现吞咽困难,轻者降低生活质量,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
7
]。为改善此类患者的吞咽困难,提高此类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针对此类患者进行了系统康复治疗,在本次病例中,我们对该患者在传统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首先在对患者进行评估时,我们除了进行吞咽功能筛查、吞咽造影等之外,还对患者进行了喉肌电图检查,以此来评估神经损伤的部位及程度,进而针对损伤神经所支配的喉肌进行治疗。
其次治疗上不仅进行了传统的吞咽困难康复干预方法,包括对患者进行主被动训练,进食训练等
[
1
],理疗方法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电子生物反馈等通过刺激皮肤引起肌肉收缩
[
8
]。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呼吸训练调整呼吸方式,促进呼吸肌和膈肌运动增加吸气和呼气肌的力量,改善咽部和肌肉的血运,防止肌肉萎缩
[
9
]。还进行了球囊导管扩张术的应用,球囊导管扩张术最先应用于治疗消化道狭窄的扩张,后应用于环咽肌失弛缓症
[
10
],我们认为此类患者咽喉部多肌肉呈神经源性改变,因此可应用球囊导管扩张术进行治疗,并且我们在治疗中发现患者进行球囊导管扩张术后会有咽喉肌的回缩,因此在此基础上联合了患者的吞管训练,作为球囊导管扩张术的延展,肌肉回缩现象较前明显缓解。另外我们还对该患者进行了ABCLOVE嗓音训练,该治疗方法是由美国Ouyong提出的一种整合性治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来锻炼声带肌肉,借助声带松弛-紧张-松弛的变化,达到增加声带弹性的效果,进而起到消除息肉、改善发音障碍的作用
[
11
]。此治疗手段对声带麻痹合并吞咽困难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后,患者治疗效果明显,吞咽障碍明显好转,生活能力较前明显提高。此病例期望为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的患者寻求新的治疗方法,为耳鼻喉及康复医学科的临床工作者提供一种治疗思路,最终使患者早日回归家庭及社会。
试读结束,您可以通过登录机构账户或个人账户后获取全文阅读权限。
已是订阅账户?
登录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备注信息
A
张海娜,Email:
moc
.3 61anulj
B
刘威,欣怡,关宁,等.鼻咽癌放疗术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治疗1例[DB/OL].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2022(2022-11-03).http://journal.yiigle.com/LinkIn.do?linkin_type=cma&DOI=10.3760/cma.j.cmcr.2022.e06684.
C
所有作者均声明本研究不存在利益冲突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
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