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著评介
ENGLISH ABSTRACT
研究医疗史的捷径与阶梯:从《中文医史研究学术成果索引(20世纪初至2019年)》的出版谈起
皮国立
作者及单位信息
·
DOI: 10.3760/cma.j.cn112155-20220613-00079
An approach to the research of medical history : The publication of Index of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in Chinese(1900s-2019)
Pi Guoli
Authors Info & Affiliations
Pi Guoli
Graduate Institute of History, 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32001 Taoyuan,China
·
DOI: 10.3760/cma.j.cn112155-20220613-00079
256
63
0
0
1
0
PDF下载
APP内阅读
摘要

除介绍《中文医史研究学术成果索引(20世纪初至2019年)》一书的内容外,并对其编排方式和特色进行具体介绍,最后再进行评述。从一般的史学方法着手,再以作者的研究心得,来说明目录学之书对研究史学的重要性,并说明该书对研究医疗史可能产生的帮助。书中虽有专题论文未标示页码、依照作者姓氏字母来排序的问题,以及学术专著排列可以依出版年代来编排等需要改进之处,但总体而言,将医家、科学家与史家等各领域的研究成果,融会于一书之中,借以呈现中国医疗史研究的百年发展状况,可以让读者掌握该学科的整体发展趋势,并以该书为基础,配合数据库一起运用,来思索更多研究议题与方法。

目录学;史学方法;医疗史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tent of the Index of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Medicine in Chinese (1900s-2019), explained the compilation methods and their features and followed with comprehensive comments. The paper clarified the importance of this book for history research and the possible influence it might bring to practical research for medical history, with historical research method. It was found that the book failed to offer page numbers for some monographs, failed to sort alphabetically by authors' last names, and failed to compile chronologically according to the year of publication. However, this book integrated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physicians, scientists, and historians in a variety of areas and fields, presented the century-ol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al history and enabled readers to review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trends of medicine. It might be helpful for readers to develop their own research proposals and methods by making use of this book with its databases.

Bibliography;historical method;medical history
Pi Guoli, Email: tendef.tabenih.asmnadroj.ipip
引用本文

皮国立. 研究医疗史的捷径与阶梯:从《中文医史研究学术成果索引(20世纪初至2019年)》的出版谈起[J]. 中华医史杂志,2023,53(02):124-128.

DOI:10.3760/cma.j.cn112155-20220613-00079

PERMISSIONS

Request permissions for this article from CCC.

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欣闻闵凡祥教授的新书《中文医史研究学术成果索引(20世纪初至2019年)》编辑完成,并于2020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1。在这医学史、医疗社会史研究呈现蓬勃发展的时刻,各种相关的文章、演讲已目不暇给,无法遍览,颇令人感到研究方向之迷惘。是以此刻对既有研究成果之整理与总结的工作不可或缺,总是需要有人投入心力来作些温故知新的分析。这真是一份苦差事,尤其在这个发小文章以换取各种学术业绩的时代,闵教授去承担这份整理工作,其出发点已令人感佩。虽然笔者未参与编辑工作,但早在2019年拜访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时,就已得知他在努力编纂此书,从侧面来观察,当笔者进到闵教授的研究室内,看到桌上堆积的各种资料,又询问我有关台湾著作的出版状况,殷切之情实溢于言表。那时,笔者参加几场有关医疗史的演讲,即便是在上海,也多次遇见他穿梭在会场中,由于他心系该书的出版,所以四处征询学者们有关出版的讯息与情报。从这些细节审思,都可以看出他编辑此书之用功。
试读结束,您可以通过登录机构账户或个人账户后获取全文阅读权限。
参考文献
[1]
闵凡祥. 中文医史研究学术成果索引(20世纪初至2019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20.
[2]
张树剑. 将升岱岳,非径奚为——评«中文医史研究学术成果索引(20世纪初至2019年)»[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22(2):29-31.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3]
马佳聪. «中文医史研究学术成果索引»评介[J]. 中医典籍与文化, 2021(2):290-297.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4]
皮国立. 民国时期的医学革命与医史研究——余岩(1879—1954)"现代医学史"的概念及其实践[J]. 中医药杂志, 2013(3):159-185.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5]
梁启超. 中国历史研究法[M]. 上海:中华书局, 1936:30.
[6]
甄橙. 责任与担当:20世纪中国的医学史研究[M]//刘士永,皮国立. 卫生史新视野:华人社会的身体、疾病与历史论述. 台北:华艺学术出版, 2016:73-94.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7]
皮国立. 新史学之再维新——中国医疗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2011—2017)[M]//蒋竹山. 当代历史学新趋势:理论、方法与实践. 台北:联经出版社, 2019:439-462.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8]
余新忠. 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近代演变[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1-35.
[9]
刘士永. 台湾地区医疗卫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M]//耿立群. 深耕茁壮——台湾汉学四十回顾与展望:庆祝汉学研究中心成立40周年. 台北:"国家图书馆", 2021:395-426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10]
陈垣. 谈谈我的一些读书经验——与北京师大历史系应届毕业生谈话纪要[M]//陈乐素,陈智超. 陈垣史学论著选.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643-644.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11]
皮国立. 中医文献与学术转型——以热病医籍为中心的考察(1912—1949)[M]//韩健平,张澔,关晓武. 技术遗产与科学传统.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223-318.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12]
皮国立. 现代中医外、伤科的知识转型——以医籍和报刊为主的分析(1912—1949)[J]. 故宫学术季刊, 2019(4):61-120.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13]
皮国立. 近代中西医的博弈:中医抗菌史[M]. 上海:中华书局, 2019:61-104.
[14]
顾颉刚. 顾颉刚日记1913—1926:第4卷[M]. 台北:联经出版社, 2007:699.
[15]
皮国立. 跟史家一起创作:近代史学的阅读方法与写作技艺[M]. 台北:远足文化, 2020:41-55.
[16]
朱自清,叶圣陶. 自己的国文课:略读与精读的祕诀[M]. 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 2016:4-7.
[17]
李永圻,张耕华. 吕思勉先生年谱长编. 上册[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2:259.
[18]
吕思勉. 从我学习历史的经过说到现在的学习方法[M]//吕思勉. 为学十六法. 北京:中华书局, 2011:40.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19]
王汎森:教师评鉴应提高专书比重[EB/OL].[ 2021-08-21].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28528
[20]
傅斯年.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J]. 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 1928,1(1):10.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21]
生命医疗史研究室. 中国史新论:医学史分册[M]. 台北:联经出版社, 2015:1-5.
[22]
王汎森. 天才为何成群地来[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150-151.
备注信息
A
皮国立,Email: tendef.tabenih.asmnadroj.ipip
B
皮国立. 研究医疗史的捷径与阶梯:从《中文医史研究学术成果索引(20世纪初至2019年)》的出版谈起[J]. 中华医史杂志, 2023, 53(2): 124-128. DOI: 10.3760/cma.j.cn112155-20220613-00079.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文档即答
智问智答
机器翻译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SparkDesk 用户协议》 | 《SparkDesk 隐私政策》

网信算备340104764864601230055号 | 网信算备340104726288401230013号

技术支持: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