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男,12岁,于2018年11月就诊于外院,主诉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左眼视物模糊1年,诊断为虹膜睫状体炎,予滴眼液治疗(具体不详),未见好转,遂于2019年1月转诊至西京医院眼科。患儿一般情况无特殊,眼科专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双眼均为0.8,裸眼视力右眼为0.5、左眼为0.4;眼压右眼为15 mmHg、左眼为16 mmHg;裂隙灯显微镜下见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KP(-)、房闪(-)、虹膜纹理清;右侧瞳孔欠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扩瞳后呈葫芦状,瞳孔缘6:00和11:00位虹膜斑片状后粘连;左侧瞳孔区有带色素的灰白色膜状物,瞳孔直径2.5~3.0 mm,对光反射存在,扩瞳后呈花瓣状,直径约3~4 mm,瞳孔缘虹膜多处斑片状后粘连(图1);双侧晶状体透明。扩瞳后检查,双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图2)。眼部B型超声检查提示眼轴长度右眼为24.7 mm,左眼为24.9 mm;双眼玻璃体轻度混浊,眼球后壁未见视网膜脱离光带(图3)。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提示双眼黄斑结构正常(图4)。视觉电生理检查提示右眼P-VEP、F-VEP和F-ERG反应幅值均正常,左眼P-VEP高、中、低频幅值均低于右眼,高频峰时延迟,F-VEP波形存在,F-ERG各项反应幅值降低。患儿无明显眼前节炎症体征,故排除虹膜睫状体炎,初步诊断为双眼先天性纤维血管瞳孔膜(congenital fibrovascular pupillary membrane,CFPM),双眼屈光不正。因左眼瞳孔区灰白色膜状物遮挡光路,不能进行准确的屈光矫正,决定在全身麻醉下行左眼瞳孔纤维血管膜切除联合瞳孔成形术。术中使用粘弹剂分离纤维膜与晶状体前囊膜的多处粘连,见颞侧及下方瞳孔区外有多处条索状灰白色膜组织覆盖于虹膜与晶状体前囊膜之间;用球内剪沿瞳孔缘剪断纤维膜,并用撕囊镊撕除瞳孔区外虹膜深层的膜组织。术后瞳孔区透明,瞳孔恢复圆形、位置居中(图5)。纤维膜组织的病理学改变为大量纤维结缔组织、少量血管及散在分布的色素细胞(图6)。术后3个月,视力右眼为-3.75 DS/-1.0 DC×165°→1.0、左眼为-3.50 DS/-1.25 DC×5°→1.0-1;双眼眼压为12~13 mmHg。左眼前节无炎症反应,瞳孔圆形、居中,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右眼无变化。
赵超,郝壮,蒋孟琪,等. 双眼先天性纤维血管瞳孔膜1例[J].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2023,41(07):660-661.
DOI:10.3760/cma.j.cn115989-20220928-00457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赵超:分析数据、撰写文章;郝壮、蒋孟琪、张泸宁、吴桐:采集数据、文章修改;周健:研究设计和指导、审阅文章及定稿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