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护理专家共识(2024)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
·
DOI: 10.3760/cma.j.cn115909-20231215-00226
Expert Consensus on Orthokeratology Lens Care (2024)
Optometry Group of Ophthalmology Branch of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Ophthalmology and Optometry Committee of Ophthalmologist Association of Chinese Doctor Association
·
DOI: 10.3760/cma.j.cn115909-20231215-00226
0
0
0
0
0
0
APP内阅读
摘要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 [1],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角膜塑形用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简称角膜塑形镜)是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有效防控手段之一 [2,3]。角膜塑形镜是三类医疗器械,对近视的矫正和防控作用,离不开专业的规范验配和有效护理。现有的大部分角膜塑形镜的配戴方式为夜间配戴,使用周期为1年左右。长期使用的镜片可能出现蛋白质、泪脂等沉淀物以及一些从泪液中吸附的其他带电荷物质。这类物质不及时清理,轻者会增加戴镜不适感 [4,5],减少镜片使用寿命,增加配镜成本 [5,6,7,8];重者可能增加眼部感染风险,导致角膜损伤和眼部感染。因此,角膜塑形镜的正确护理对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非常重要。
角膜塑形镜;镜片护理;流程;消毒
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 角膜塑形镜护理专家共识(2024)[J].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2024,26(04):241-248.
DOI:10.3760/cma.j.cn115909-20231215-00226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
[
1
],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角膜塑形用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简称角膜塑形镜)是延缓儿童青少年近视发展的有效防控手段之一
[
2
,
3
]。角膜塑形镜是三类医疗器械,对近视的矫正和防控作用,离不开专业的规范验配和有效护理。现有的大部分角膜塑形镜的配戴方式为夜间配戴,使用周期为1年左右。长期使用的镜片可能出现蛋白质、泪脂等沉淀物以及一些从泪液中吸附的其他带电荷物质。这类物质不及时清理,轻者会增加戴镜不适感
[
4
,
5
],减少镜片使用寿命,增加配镜成本
[
5
,
6
,
7
,
8
];重者可能增加眼部感染风险,导致角膜损伤和眼部感染。因此,角膜塑形镜的正确护理对于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都非常重要。
角膜塑形镜的护理,与普通接触镜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其特殊之处。除了夜间和长周期配戴的特性外,角膜塑形镜镜片相对于普通的硬性接触镜,其内表面是由更多的弧段组成,镜片上沉积的物质及其沉淀方式具有其特点,故护理有独特的需求和关注重点。同时,角膜塑形镜配戴人群的主体为近视儿童青少年,规范的镜片护理可以为安全验配和有效近视防控保驾护航。
角膜塑形镜的护理不仅包括配戴者个人的镜片护理,还包括医疗机构的试戴片方面护理。对角膜塑形镜试戴片和镜盒微生物污染检测的研究报告表明,临床使用的试戴片污染率高达43.0%,镜盒污染率高达57.0%,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
[
9
]。因此规范医疗机构的试戴片、试戴区/室、护理配件和护理流程也非常重要。
本共识遵循临床共识的相关程序,包括临床访谈调研、开放讨论、多轮函审、多方面意见征求、修改和循证、审稿及定稿,围绕角膜塑形镜护理所使用的护理产品及护理配件、配戴者使用角膜塑形镜的护理流程、专业机构使用角膜塑形镜试戴片的方法及流程,形成了角膜塑形镜护理专家共识。
试读结束,您可以通过登录机构账户或个人账户后获取全文阅读权限。
已是订阅账户?
登录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备注信息
A
吕帆(ORCID:0000-0002-5262-8110),Email:
nc.
ca .eye.liamnaful
B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眼视光学专业委员会.角膜塑形镜护理专家共识(2024).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2024, 26(4): 241-248. DOI: 10.3760/cma.j.cn115909-20231215-00226.
C
国际实践指南注册认证(PREPARE-2023CN546)
D
International Practice Guidelines Registry (PREPARE-2023CN546)
E
所有共识参与与相关产品公司无利益关系
F
本文为专家意见,为临床医疗提供指导,不是在各种情况下都必须遵循的医疗标准,也不是为个别特殊个人提供的保健措施;本文内容与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厂商无经济利益关系;作者之间无利益冲突
G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82070933、82271046)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
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