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CVD诊疗状况
2.1 高血压
国家医院质量监测系统(Hospital Quality Monitoring System,HQMS)数据显示,2022年收治高血压住院患者(出院主要诊断或其他诊断包含高血压且年龄≥18岁)的医院有5 000家,占HQMS中收治CVD住院患者医院数量的88.5%。其中三级医院1 921家,二级医院3 079家。共收治高血压住院患者3 524.3万人次,占CVD住院患者的68.4%。
高血压住院患者合并疾病居前3位的是脑血管疾病、CHD和糖尿病,占比分别为32.7%、30.5%和28.4%。
CVD住院患者中继发性高血压75.5万例,占高血压住院患者的2.1%。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居前3位的是肾实质性高血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和肾血管性高血压,占比分别为48.2%、28.5%和10.9%。
2022年出院主要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住院死亡率为0.2%,非康复离院率(离院方式为住院死亡或非医嘱离院)为3.8%。
一项纳入13 383名年龄60~80岁且基线收缩压在110~150 mmHg之间的无CVD患者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经过13.01年的中位随访时间,发生CVD 1 727例和死亡3 742例。证实在真实世界中对于中国老年人,与将收缩压降至130~150 mmHg比较,将收缩压目标定为110~130 mmHg,其CVD(
HR=0.81,95%
CI:0.76~0.87)和全因死亡(
HR=0.89,95%
CI:0.85~0.93)的风险更低
[
52
]。一项纳入33 995人的开放整群随机对照研究提示,强化降压策略在普通人群中应用安全有效。与对照组比较,在社区全人群中强化降压可使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下降33%,心肌梗死下降23%,脑卒中下降34%,HF下降42%,心血管死亡下降30%,全因死亡下降15%
[
53
]。
2.2 CHD
HQMS数据显示,2022年收治CHD住院患者(出院主要诊断为CHD且年龄≥18岁)的医院有4 961家,占HQMS中收治CVD住院患者医院数量的87.8%,其中三级医院1 886家,二级医院3 075家。上述医院共收治CHD住院患者612.7万人次,其中三级医院419.5万人次,二级医院193.2万人次。
CHD住院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为60.9%,合并糖尿病的比例为26.3%,合并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的比例为19.1%。CHD住院患者的主要出院诊断构成中居前3位的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未分类的CHD和稳定型心绞痛,占比依次为38.1%、28.0%和15.3%。
2022年共收治AMI住院患者103.4万人次,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占47.4%,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占41.1%,未分类的AMI占11.5%。
AMI住院患者中,7.8%合并心原性休克,2.3%合并心搏骤停,2.2%合并室性心动过速。AMI患者住院死亡率为4.3%,非康复离院率为13.4%。
2022年,142.1万例的患者接受了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占CHD住院患者总数的23.2%。153.9万例的患者接受了单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占CHD住院患者总数的25.1%。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0.7%,非康复离院率为2.7%。
2022年共有571家医院开展至少1例CABG,手术总例数为4.9万例,其中单纯CABG 4.5万例,住院死亡率为1.4%,非康复离院率为2.9%。
2022年CHD住院患者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与CABG的规模之比为28.8∶1。
2018—2021年,中国4家中心开展了一项旨在比较高剂量和低剂量氨甲环酸在体外循环心脏外科手术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共入选患者3 079例。结果显示,与输注低剂量氨甲环酸相比,输注高剂量氨甲环酸与红细胞输注需求的减少相关,在复合安全终点上(术后癫痫发作、肾功能不全、血栓事件和30 d全因死亡),高剂量方案非劣效于低剂量方案
[
54
]。
在4 551例患者中进行的一项随机非劣效性前瞻性研究,对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主要终点为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以及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BARC)2、3或5型出血组成的复合终点。结果显示,与阿司匹林对比,吲哚布芬为基础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可降低1年净临床结果的风险,其缺血事件与传统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组相似,出血事件显著减少
[
55
]。
2.3 心律失常
HQMS数据显示,2022年开展心律失常诊疗服务的医院有5 481家,占HQMS中开展CVD诊疗服务医院数量的96.8%,其中三级医院3 348家,占比为61.1%,二级医院2 133家,占比为38.9%。
2022年心律失常住院患者(出院主要诊断或出院其他诊断包含心律失常)为832万例。其中,数量位于前3位的疾病类型为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房性期前收缩和室性期前收缩,占比依次为33.4%、14.2%和13.9%。
在心律失常住院患者中开展各类心律失常的消融手术总计约23.3万例,占心律失常患者总住院人次的2.8%。其中,内科导管消融占96.6%,且手术数量呈增加趋势。左心耳封堵超1.3万例(其中"消融+封堵"一站式手术的数量占56.0%),起搏器植入超12万例。
LBBP-RESYNC(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 Versus Biventricular Pacing for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研究是全球首个由研究者发起的左束支起搏与传统双心室起搏对于HF患者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与传统双心室起搏相比,左束支起搏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对于非缺血性心肌病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患者而言,左束支起搏和双心室起搏是有效互补的心脏再同步化策略
[
56
]。
2.4 瓣膜性心脏病
HQMS数据显示,2022年收治瓣膜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医院有5 129家,占HQMS中收治CVD住院患者医院数量的90.8%,其中三级医院2 069家,二级医院3 060家。上述医院共收治瓣膜性心脏病患者(出院诊断包含瓣膜性心脏病)188.2万人次,其中二尖瓣疾病患者最多,为98.0万人次,占比45.4%,其次为三尖瓣(28.5%)、主动脉瓣(24.3%)及肺动脉瓣疾病(1.8%)。瓣膜性心脏病住院患者合并疾病居前3位的是HF、高血压和CHD,分别为46.8%、43.0%和33.0%。
2022年共开展单纯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9 961例。接受单纯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生物瓣使用率为44.3%。2022年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住院患者共计8 068人次。
2022年共开展单纯二尖瓣外科手术2.4万例,其中31.6%为瓣膜成形术,68.4%为瓣膜置换术,生物瓣使用率为42.0%。单纯二尖瓣手术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1.2%,非康复离院率为2.9%。
2022年共开展二尖瓣介入手术1 773例,其中二尖瓣钳夹术占比最高,为49.7%。二尖瓣介入手术的住院死亡率为0.8%,非康复离院率为2.0%。
2022年共开展三尖瓣外科置换或成形术3.6万例,非康复离院率为5.0%;共开展三尖瓣介入手术133例,住院死亡率为0.8%,非康复离院率为1.5%。
2022年共开展肺动脉瓣外科置换或成形术903例,非康复离院率为5.3%;共开展肺动脉瓣介入手术560例,住院死亡率为1.1%,非康复离院率为3.4%。
ValveClamp是治疗原发性二尖瓣反流证据最多、随访时间最长的器械,目前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一项前瞻性、多中心、单臂试验研究,共纳入102例外科手术高危的二尖瓣反流患者,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死亡、再次手术和二尖瓣反流≥3+。研究结果显示,即刻手术成功率达97%,导管操作时间平均19 min,最短的仅5 min,88%的患者仅使用1个夹子便达到满意的夹合效果,术后1年患者总体有效率为87.3%(后期入组52例患者达到96.1%),97.8%的患者能够维持在二尖瓣反流≤2+,且左心室射血分数和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均得到显著改善
[
57
]。
2.5 HF
HQMS数据显示,2022年收治HF住院患者(出院主要诊断或其他诊断包含HF且年龄≥18岁)的医院有5 402家,占HQMS中收治CVD住院患者医院数量的95.6%,其中三级医院2 078家,二级医院3 324家。上述医院共收治HF住院患者1 029.0万人次,其中三级医院收治患者数量占61.0%,二级医院占39.0%。HF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71.0±12.7)岁,女性占44.6%。
HF住院患者合并疾病居前3位的是CHD、高血压和脑卒中,占比分别为68.9%、58.6%和34.2%。
HF住院患者中,2.5%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机械通气治疗,0.3%接受了血液滤过治疗,0.2%接受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治疗。
HF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2.6%,非康复离院率为10.2%,30 d再入院率为10.0%。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China Cardiovascular Association,CCA)HF注册研究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住院的41 708例射血分数保留的HF患者,研究发现,缺血(26.6%)、感染(14.4%)和心律失常(10.5%)是HF患者住院最常见的3个诱发因素。67.4%的患者有3种或更多的合并症。高血压(65.2%)、CHD(60.3%)和心房颤动(41.2%)是我国射血分数保留的HF患者最常见的3种合并症
[
58
]。
2.6 先天性心脏病
HQMS数据显示,2022年收治诊断含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医院有4 947家,占HQMS中开展CVD诊疗服务医院数量的87.6%,其中三级医院2 059家,占比为94.9%,二级医院2 888家,占比为83.0%。2022年共诊治诊断含先天性心脏病的住院患者150.8万人次。其中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占57.0%,动脉导管未闭占14.1%,室间隔缺损占5.8%,主动脉缩窄占1.3%,心内膜垫缺损占0.4%,法洛四联症占0.3%。
2022年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者中,新生儿和婴儿期(住院年龄<1岁)患儿占38.95%;1~17岁儿童(1岁≤住院年龄<18岁)占比7.57%;成人(≥18岁)占比53.48%。
HQMS数据显示,2022年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者中接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者13.1万例,占收治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8.7%。在接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者中,简单先天性心脏病11.6万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1.5万例,分别占88.6%和11.4%。
共有4.9万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占接受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者的37.1%,1~17岁儿童占比最多(42.8%),其次为成人(35.2%)。在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例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占30.8%。根据HQMS数据,2022年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治疗的住院死亡率为1.0%,非康复离院率为2.1%。
2022年接受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8.3万例,其中儿童(<18岁)占30.8%。在接受介入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住院患者中,以房间隔缺损或卵圆孔未闭封堵治疗最多,占接受介入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55.1%,其次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21.4%)、室间隔缺损封堵(20.7%)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2.8%)。2022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住院死亡率为0.01%,非康复离院率为0.46%。
2.7 主动脉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
2.7.1 主动脉疾病
HQMS数据显示,2022年开展主动脉疾病诊疗服务的医院有3 722家,占HQMS中开展CVD诊疗服务医院数量的65.9%。
2022年收治主动脉疾病住院患者(出院主要诊断包含主动脉疾病且年龄≥18岁)12.8万人次,占诊断中包含CVD住院患者的0.2%。在主动脉疾病患者中,主动脉夹层占比最高,为48.2%,其次为主动脉瘤,占比为23.1%。
2022年收治的主要诊断为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约6.2万人次,其中,A型夹层患者为2.0万人次,B型夹层患者为2.8万人次,不能明确判定类型的夹层患者为1.3万人次,平均年龄为(58.2±13.8)岁,女性占24.7%。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疾病为高血压(76.5%),其次为肝脏疾病(16.3%)。
2022年30.0%的主动脉夹层住院患者接受腔内手术,19.2%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50.8%的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住院死亡率为4.8%,非康复离院率为16.6%。其中,A型夹层的住院死亡率为9.2%,非康复离院率为24.0%。B型夹层的住院死亡率为1.7%,非康复离院率为10.8%。
HQMS数据显示,2022年开展主动脉瘤诊疗服务的医院有2 244家,占HQMS中开展CVD诊疗服务医院数量的39.8%。2022年收治主要诊断为主动脉瘤的住院患者3.1万人次,平均年龄为(67.5±12.2)岁,女性占20.6%。主动脉瘤住院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比例为59.6%,其次为脑卒中(19.5%)。42.5%的主动脉瘤住院患者接受腔内手术,13.5%的患者接受开放手术,44.0%的患者未接受手术治疗。2022年主动脉瘤住院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0.8%,非康复离院率为7.5%。
国内一项纳入2018—2021年共1 058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多中心注册研究显示,此类患者发病到就诊间隔为10.65 h,就诊到手术时间为13 h;88.7%的病例接受了主动脉全弓置换手术,75.6%接受了冰冻象鼻支架手术,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率为7.6%
[
59
]。
2.7.2 外周血管疾病
HQMS数据显示,2022年开展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性疾病诊疗服务的医院有3 262家,占HQMS中开展CVD诊疗服务医院数量的57.8%。共收治住院患者17.1万人次,患者平均年龄为(58.2±13.8)岁,女性占24.7%。4.7万人次(27.66%)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3.8万人次(22.2%)接受颈动脉介入手术,9 647人次(5.6%)接受颈动脉开放手术。
2022年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闭塞性疾病住院患者术后住院死亡率为0.7%,非康复离院率为2.2%。
HQMS数据显示,2022年开展下肢静脉曲张诊疗服务的医院有4 098家,占HQMS中开展CVD诊疗服务医院数量的72.6%。住院患者17.4万人次,平均年龄为(58.8±11.2)岁,女性占43.4%。15.0万人次(86.4%)的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3.1万人次(75.1%)接受传统抽剥手术,1.7万人次(10.0%)接受射频消融手术,3.8万人次(21.7%)接受激光手术。
2.8 肺血管病
2.8.1 肺动脉高压
HQMS数据显示,2022年收治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的医院有4 875家,占HQMS中收治CVD住院患者医院数量的86.3%。收治肺动脉高压成人住院患者(出院诊断包含肺动脉高压且年龄≥18岁)113.1万人次,占出院诊断包含CVD住院患者的1.9%。肺动脉高压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66.9±19.1)岁,女性占48.2%。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为1.6%,非康复离院率为9.9%。
2022年第一大类至第五大类肺动脉高压[动脉型肺动脉高压、左心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肺病和(或)低氧所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阻塞所致肺动脉高压、机制不明和(或)多因素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占比分别为7.6%、33.0%、23.1%、2.0%和4.8%,暂无法分类的肺动脉高压占比为29.5%。
2022年肺动脉高压总人群接受右心导管检查率为1.0%,在第一大类至第五大类肺动脉高压中的比例分别为6.6%、0.5%、0.3%、7.2%和0.2%。
一项观察性队列研究探索了经皮肺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pulmonary angioplasty,PTPA)用于治疗大动脉炎并发肺动脉高压(Takayasu arteritis-pulmonary hypertention,TA-PH)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共有50例完成PTPA手术的TA-PH患者和21例拒绝PTPA手术的患者被纳入。在平均(37±14)个月的随访过程中,PTPA组有3例(6.0%)患者死亡,1例发生并发症;非PTPA组有6例(28.6%)患者死亡。
Cox回归分析显示,PTPA与TA-PH患者全因死亡率显著降低有关(
RR=0.18,95%
CI:0.05~0.73,
P=0.017)
[
60
]。
2.8.2 静脉血栓栓塞症
HQMS数据显示,2022年收治PE住院患者的医院有4 516家,占HQMS中收治CVD住院患者医院数量的80.0%。2022年收治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住院患者的医院有5 092家,占HQMS中收治CVD住院患者医院数量的90.2%。
上述医院收治PE成年住院患者(出院诊断包含PE且年龄≥18岁)26.0万人次,占出院诊断包含CVD住院患者的0.4%。收治DVT成年住院患者132.1万人次,占诊断包含CVD住院患者的2.2%。PE患者住院死亡率为6.0%,非康复离院率为15.9%;DVT患者分别为2.0%和9.7%。
56.1%的PE患者合并外科手术史,35.3%合并DVT,25.0%合并恶性肿瘤。64.1%的DVT住院患者合并外科手术史,6.9%合并PE,26.8%合并恶性肿瘤。
PE住院患者中,2.8%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了导管溶栓治疗。DVT患者中,1.7%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了导管溶栓治疗,7.0%的患者安装了静脉滤器。
2.9 心肌病
HQMS数据显示,2022年收治心肌病住院患者(出院主要诊断或其他诊断中包含心肌病)的医院有4 928家,占HQMS中收治CVD住院患者医院数量的86.3%。上述医院共收治心肌病住院患者56.2万人次,其中主要诊断为心肌病的患者占26.6%。在所有心肌病的患者中,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占比最高,为69.9%,其次是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占18.6%。2022年心肌病住院患者中,女性患者占34.4%。
由继发病因引起的DCM住院患者共10.3万人次,其中贫血性心脏病最多,占45.1%,其次为尿毒症性心肌病(21.5%)。因继发性HCM住院的患者共6 261人次,其中法布雷病患者最多,占37.7%,其次为心脏淀粉样变,占22.1%。
80.7%的DCM住院患者合并HF,合并心房颤动或心房扑动的比例为25.7%,合并室性心动过速的比例为7.5%,9.5%的患者存在肺动脉高压。
心肌病住院患者的住院病死率为1.3%,非康复离院率为8.0%。
共有107家医院进行了835例心肌活检,占主要诊断为心肌病患者人次数的0.56%。开展心内膜心肌活检的医院数量占所有诊治心肌病医院的2.2%。
心肌病患者中0.5%的患者接受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0.6%接受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CRT-D)。
我国学者首创了一种经心尖心脏不停跳室间隔心肌切除术(TA-BSM),该术式的首个人体研究纳入了47例存在药物难治性有症状的梗阻性HCM患者,术后3个月时,42例获得手术成功
[
61
]。
2.10 心脏康复
HQMS数据显示,2022年CVD患者中,HF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人数为109.4万次,其次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为33.9万人次,瓣膜病外科手术和CABG术后患者康复人数分别为4.5万次和3.4万次。
HQMS数据显示,2022年CABG术后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1.2 d,未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7.8 d。瓣膜病外科术后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1.3 d,未进行康复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时长为17.4 d。
2.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HQMS数据显示,2022年开展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诊疗服务的医院共有4 051家,占HQMS中开展CVD诊疗服务医院数量的71.7%;其中1 017家(25.1%)医院可开展夜间睡眠呼吸监测,1 695家(41.8%)医院可提供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022年收治CVD合并OSA的住院患者(出院诊断包含OSA且年龄≥18岁)共27.6万人次,占CVD住院患者的0.5%。住院患者平均年龄为(57.2±15.1)岁,女性占27.5%。
OSA住院患者合并疾病前4位是高血压、CHD、HF和心律失常,分别占77.9%、34.8%、21.3%和21.1%。在27.6万人次CVD合并OSA患者中,1.8万(6.5%)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无创正压通气治疗。2022年CVD合并OSA住院患者的非康复离院率为3.5%,死亡率为0.4%。
HQMS数据显示,2022年在我国提供CVD诊疗服务的医院中,开展夜间睡眠呼吸监测的比例不到30%;在CVD住院患者中,约有0.5%的患者被检出患有OSA。
一项队列研究纳入了2 031例患有高血压合并OSA的成年患者,在中位随访6.8年期间,共有317例(15.61%)发生了心血管事件,其中包括198例(9.75%)CHD和119例(5.86%)脑卒中。该研究发现,胰岛素抵抗代谢评分(METS-IR)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标准差,与新发总体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0%、新发CHD风险增加32%、新发脑卒中风险增加27%相关
[
62
]。
2.12 肾脏病
HQMS数据显示,2022年在收治CVD患者的医院中能诊断CKD、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及开展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医院分别为5 375、4 687、3 260、1 551和2 663家,占比分别为95.2%、83.0%、57.7%、27.5%和47.2%。
2022年CVD住院患者中,有621.1万例合并CKD、34.1万例合并AKI、81.5万例接受了血液透析、17.6万例接受了腹膜透析及16.0万例接受了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HF、心房颤动、瓣膜性心脏病和AMI患者中CKD占比分别为21.0%、17.6%、17.0%和15.6%。
在CKD患者中,69.3%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或慢性肾衰竭。CKD患者中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及肾动脉狭窄的占比分别为78.8%、32.6%及0.5%。
2022年CVD住院患者中,合并CKD者的住院死亡率、非康复离院率、AKI发生率及住院天数均高于非合并CKD者,分别为2.5%比0.9%、10.6%比6.3%、1.1%比0.6%及8 d比7 d。
一项全国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2011—2016年纳入12 523例未经降压治疗的CKD患者,随访43 970人年后发现,血压≥130/90 mmHg CKD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包括AMI、脑卒中、HF住院或治疗及心血管死亡)和肾脏事件(包括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0%、终末期肾病和肾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且这一风险随血压水平而增高。与收缩压90~119 mmHg比较,收缩压为130~139 mmHg者的心血管和肾脏事件风险[
HR(95%
CI)]分别为1.60(1.06~2.43)和1.35(1.05~1.74);与舒张压50~69 mmHg相比,舒张压为90~99 mmHg者的心血管和肾脏事件风险分别为1.51(1.10~2.06)和1.40(1.11~1.76)
[
63
]。
2.13 脑卒中
HQMS数据显示,2022年收治脑卒中住院患者(出院诊断包含脑梗死、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医院有5 501家,其中三级医院2 133家,二级医院3 368家。
2022年收治脑卒中住院患者1 276.2万人次,其中脑梗死患者占92.7%。收治的所有卒中患者中,出院主要诊断为脑卒中的患者占49.7%。脑卒中住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8.5±12.0)岁,住院死亡率为1.3%,非康复离院率为8.6%。
高血压、CHD和糖尿病是脑卒中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合并症,占比分别为66.6%、29.1%和25.6%。
一项在中国44家医院开展的随机对照试验纳入血管完全再通后3 h内连续2次测量的收缩压≥140 mmHg且至少持续10 min的急性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10例,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和标准血压控制组。强化降压组收缩压目标值为<120 mmHg,标准血压控制组为140~180 mmHg。研究发现,相比于标准血压控制组,强化降压组增加了90 d不良预后风险(
OR=1.37,95%
CI:1.07~1.76),且可能导致早期神经功能恶化(
OR=1.53,95%
CI:1.18~1.97)和更高的90 d残疾率(
OR=2.07,95%
CI:1.47~2.93),但两组间症状性出血转化比例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结果证实,对于急性血管完全再通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术后收缩压降至120 mmHg以下是不合理的
[
64
]。
中国46家医学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456例发生前循环大血管急性闭塞,并且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为3~5分或梗死核心体积为70~100 ml的患者。研究按1∶1的比例将其随机分配至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联合药物治疗组(231例)或单纯药物治疗组(225例)。两组均有约28%的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第90天时,观察到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布情况向更优结局变化,EVT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OR=1.37,95%
CI:1.11~1.69,
P=0.004)。EVT组和药物治疗组分别有6.1%(14/230)和2.7%(6/225)的患者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分别有49.1%(113/230)和17.3%(39/225)的患者发生颅内出血。研究结果提示,大核心梗死患者在24 h内接受EVT的结局优于接受单纯药物治疗,但前者的颅内出血较多
[
65
]。
3 CVD研究概述
3.1 CVD基础研究
中国大陆地区的高水平CVD基础研究从2005年后开始起步,有影响力的论文主要发表在
Circulation、
Circulation Research、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Cell Discovery以及
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通过
Nature、
Circulation、
European Heart Journal、
Circulation Research、
Nature Communications和
Cardiovascular Research等期刊的数据,可以观察到近几年国内高水平心血管基础研究的快速发展。
2022—2023年通信作者和主要作者均来自中国大陆地区,以探索心脏和血管解剖、发育与功能/发病机制为对象的基础研究论文共97篇,涉及AMI、HF、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病、心脏重构、动脉夹层、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血管重构等方面。其中热点研究包括心脏保护与再生以及基因治疗等。
3.2 CVD临床研究
近年来,我国在CVD领域的研究呈现蓬勃发展势头,数量与质量都不断提升。目前我国CVD领域论文数量位于全球第2位,仅次于美国。自2018年以来,论文数量增长速度高于美国。研究最活跃的几个亚专科是CHD、高血压、心律失常和HF。其中CHD和高血压的论文数量均已超过美国。
2022年发表在具有最高影响力的6本医学综合期刊和4本心血管领域期刊上的临床研究文章有14篇,其中最常见类型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占大多数;其次为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这体现了我国临床研究者的关注点从认识疾病发展规律转向对干预措施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价。这些研究所评价的干预措施都是基于临床实践提出的治疗方案或基于我国国情提出的疾病预防措施。
3.3 CVD器械研究
2022年8月5日至2023年7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68项医疗器械进入创新医疗器械审评通道,其中42项为心血管类产品,表明心血管领域的创新在我国医疗器械创新领域占主导地位,占比为61.5%;国产原创产品有67项,占98.5%。
同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心血管领域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196项,其中156项为国产产品,有4项产品曾进入国家创新医疗器械审评通道。这156项国产产品中,介入类产品有125项,成像类产品4项,血流测量系统6项,开放手术类产品4项,有源手术类产品3项,人工智能软件6项,诊断类产品8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