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变更对提高公众疾病关注意识的影响
王叶
陈思邈
杨汀
王辰
作者及单位信息
·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41008-00582
275
76
0
0
0
0
PDF下载
APP内阅读
摘要

为提高公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的认识和关注,我们对该疾病的简称在普通人群中的关注程度进行了调查,对我国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的 3 128 名乡镇居民发放了匿名自填问卷,内容包括:“如果您患有以下两种疾病,请问您认为哪种疾病对您的健康损害更大?”“如果您需要给一种疾病起一个名字,以便在诊断后引起更多关注并及时就医,会选择哪个名字?”按照年龄、性别、既往听闻疾病简称数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被问及“慢阻肺”或“慢阻肺病”哪个对疾病造成的损害更大、更容易引起公众关注时,选择“慢阻肺病”的比例均明显高于“慢阻肺”。年龄、性别与疾病简称选择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P>0.05);既往听闻疾病的简称数量与疾病简称的选择呈现明显正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使用“慢阻肺病”的简称能显著提高公众对该疾病全面性的认识,增强公众对健康损害的感知,并促进公众及时就医。这一调查结果强调了简称变更的必要性,为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就医意识提供了有益的支持。

引用本文

王叶,陈思邈,杨汀,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变更对提高公众疾病关注意识的影响[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5,48(02):191-193.

DOI:10.3760/cma.j.cn112147-20241008-00582

PERMISSIONS

Request permissions for this article from CCC.

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更正

本文基金项目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23ZD0506000),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2021-I2M-1-049)。特此更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病)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存在异质性,但其定义特征包括持续性气流阻塞和呼吸道症状 1。吸烟、环境空气污染、体重不足、儿童期慢性咳嗽、父母患有呼吸疾病史以及受教育程度低是慢阻肺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我国2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总体为 8.6%,意味着我国有9 990万例慢阻肺病患者 2。目前国内慢阻肺病的管理现状并不乐观,面临“三高三低”的困境,即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疾病负担高、知晓率低、诊断率低、规范诊治率低。本团队之前的研究结果表明,慢阻肺病将在 2020—2050 年对全球经济造成 4.326 万亿美元的损失,其中以我国和美国的经济负担为著 3
在 2013 年之前,国内普遍将慢阻肺病按其英文缩写简称为“COPD”,在学术讨论、专业交流以及面对医院管理者和卫生政策制定者时使用。然而,除呼吸科以外的专业人士对该简称并不熟悉,也没有受到公众的太多关注。为了提高疾病的知晓率,加深公众对疾病的理解,提高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2013年将“COPD”这一英文简称修改为中文的“慢阻肺”。此后,医学领域和社会层面对疾病的认知有所改善,但仍远未达到“高血压”“糖尿病”的认知水平。为了更好地反映疾病对健康的影响,提高公众对疾病负担的认识,我们尝试调查将简称从“慢阻肺”修改为“慢阻肺病”对于公众疾病认知的影响。这种改变不仅仅是文字上的差异,而是旨在通过名称的改变来提高人们对慢阻肺病的认知。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引导公众和医疗工作者更加关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综合影响,从而激发更积极的医疗照护行动。既往研究证实,疾病名称更改会影响公众对疾病的认知 4。本研究旨在调查慢阻肺病名称变更是否有助于提高公众对疾病的关注意识。
我们在前期的研究中通过社区招募的方式对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的26个乡镇社区开展了问卷调查。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研究人员在前期研究的群体中随机选择,于2024年8月至9月对乡镇居民进行现场访问并发放问卷3 183份,共收回有效问卷3 128份。调查对象主要包括成年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段均有涉及,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并最大程度减少抽样偏差。本研究已排除存在认知障碍的患者,研究项目通过中日友好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审核(2024-KY-088),所有参与者在充分了解本研究内容后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数据收集过程中遵循伦理原则,参与者在社区扫码并填写电子问卷,填写时间为 5~10 min。问卷内容包括各项社会人口学基线资料和与疾病名称变更相关的2个问题:“如果您患有以下两种疾病,请问您认为哪种疾病对您的健康损害更大”“如果您需要给一种疾病起一个名字,以便在诊断后引起更多关注并及时就医,会选择哪个名字?”
使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数据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χ 2检验。当 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样本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如 表1 所示。人群分布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17.6%比42.7%比39.7%),女性略高于男性(47.8%比53.1%)。既往均未听闻疾病简称的人群比例最高(69.1% 比20.2% 比10.7%)。结果表明,年龄及性别与简称的选择无明显相关性( P>0.05, 表23 )。按照参与者既往听闻简称的数量分为三个等级:均未听过、听过1种、听过多种,据此进行分层,发现当被问及“慢阻肺”或“慢阻肺病”哪种简称对疾病造成的损害更大,并且会积极寻求就医时,“慢阻肺病”的选择比例明显高于“慢阻肺”( 表4 )。既往均未听过任何简称的人群在“慢阻肺病”的选择中明显高于“慢阻肺”(61%比39%, P<0.05)。听过1种或者多种简称的人群“慢阻肺病”的选择依旧高于“慢阻肺”,说明“慢阻肺病”作为简称更容易让公众意识到其危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疾病简称的变更与公众既往对疾病名称的理解相关。
人口学特征 总数(3 182名) 男性(1 522名) 女性(1 660名) P
年龄(岁) 0.432
18~44 560(17.6) 275(18.1) 285(17.2)
45~59 1 360(42.7) 661(43.4) 699(42.1)
≥60 1 262(39.7) 586(38.5) 676(40.7)
对简称的知晓率 0.011
均未听过 2 200(69.1) 1 025(67.4) 1 175(70.8)
听过1种 642(20.2) 309(20.3) 333(20.1)
听过多种 340(10.7) 188(12.4) 152(9.2)
参与问卷调查的居民的人口学特征[例(%)]
相关内容 总计 χ 2 P
问题1 0.02 0.088
慢阻肺 556(47.7) 610(52.3) 1 166
慢阻肺病 966(48.0) 105(52.1) 2 016
问题2 0.01 0.915
慢阻肺 562(47.7) 616(52.3) 1 178
慢阻肺病 960(47.9) 104(52.1) 2 004
性别与简称选择的相关性[例(%)]

注:问题1为“如果您患有以下两种疾病,请问您认为哪种疾病对您的健康损害更大”;问题2为“如果您需要给一种疾病起一个名字,以便在诊断后引起更多关注并及时就医,会选择哪个名字”

相关内容 18~44岁 45~59岁 ≥60岁 总计 χ 2 P
问题1 0.39 0.824
慢阻肺 208(17.8) 49(42.0) 468(40.1) 1 166
慢阻肺病 352(17.5) 870(43.2) 794(39.4) 2 016
问题2 0.68 0.711
慢阻肺 215(18.3) 49(42.0) 468(39.7) 1 178
慢阻肺病 345(17.2) 86(43.2) 794(39.6) 2 004
年龄与简称选择的相关性[例(%)]
相关内容 均未听过 听过1种 听过多种 总计 χ 2 P
问题1 41.54 0.000
慢阻肺 867(74.4) 226(19.4) 73(6.3) 1 166
慢阻肺病 1 333(66.1) 416(20.6) 267(13.2) 2 016
问题2 33.94 0.000
慢阻肺 865(73.4) 235(20.0) 78(6.6) 1 178
慢阻肺病 1 335(66.6) 407(20.3) 262(13.1) 2 004
既往听过简称数量与简称选择的相关性[例(%)]
既往研究结果表明,名称变更减少了对“精神分裂症”的污名化,表明疾病名称的变更可能会影响公众和患者对疾病的看法 5 , 6 , 7。本研究评估了更改疾病简称对于公众对疾病认知的影响,主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在健康意识方面 8 , 9,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往往直接受到其名称的影响。一个更全面、更准确的疾病名称可以帮助引导公众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健康理念。其次,在健康损害感知 10 方面,简称的变更可能会让公众对疾病的危害有更直观的认识。最后,作为公众健康意识的重要体现,就医行为也受疾病名称的影响 11 , 12。更合适的疾病简称可能会激发公众更积极的就医意愿,从而促进疾病的早诊和早治。因此,本研究将重点关注公众在简称变更后对慢阻肺病的认识是否加深,是否有助于充分认识疾病的严重性和早期预防治疗的重要性,以减轻个人和社会的疾病负担。
本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对该疾病危害的认识,还是对其重要性的重视程度,公众选择“慢阻肺病”的比例都高于“慢阻肺”,这些发现为慢阻肺病的简称修改提供了依据。本团队既往对慢阻肺病患者进行早期筛查结果显示,由于公众对该疾病了解不足,疾病诊断常被延误 13。疾病简称的改变将有益于提高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2024年9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 14,决定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增加慢阻肺病患者健康照护。这一历史性举措将使基层医务人员对慢阻肺病像对待糖尿病、高血压一样重视,使之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干预。此外,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对于防治呼吸道传染病同样非常重要,可以使基层的医疗体系始终保持住应对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慢阻肺病和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一种能力,因此属于“平疫结合”的有效手段。
疾病的简称从“COPD”到“慢阻肺”再到“慢阻肺病”的变迁,目的是提高公众对疾病的重视和关注度。本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对“慢阻肺病”称谓的接受度和健康风险感知度明显高于“慢阻肺”。这一改变不仅可提升公众对该疾病的认知,也促使公众更加关注其潜在的健康危害,积极地寻求医疗帮助。因此,简称变更不仅是词语上的调整,更是推动公众健康意识提升,降低疾病负担的重要举措。未来,在确定“慢阻肺病”作为规范简称后,应进一步加强对慢阻肺病的科普宣传,以期更有效地提升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早期干预,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试读结束,您可以通过登录机构账户或个人账户后获取全文阅读权限。
参考文献
[1]
Christenson SA , Smith BM , Bafadhel M ,et al.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 Lancet, 2022,399(10342):2227-2242. DOI: 10.1016/S0140-6736(22)00470-6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2]
Wang C , Xu J , Yang L ,et al. Prevalence and risk factors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the China Pulmonary Health [CPH ] study): a national cross-sectional study [J]. Lancet, 2018,391(10131):1706-1717. DOI: 10.1016/S0140-6736(18)30841-9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3]
Chen S , Kuhn M , Prettner K ,et al. The global economic burde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for 204 countries and territories in 2020-50: a health-augmented macroeconomic modelling study[J]. Lancet Glob Health, 2023,11(8):e1183-e1193. DOI: 10.1016/S2214-109X(23)00217-6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4]
Koike S , Yamaguchi S , Ojio Y ,et al. Long-term effect of a name change for schizophrenia on reducing stigma[J]. Soc Psychiatry Psychiatr Epidemiol, 2015,50(10):1519-1526. DOI: 10.1007/s00127-015-1064-8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5]
Sato M . Renaming schizophrenia: a Japanese perspective[J]. World Psychiatry, 2006,5(1):53-55.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6]
Sartorius N , Chiu H , Heok KE ,et al. Name change for schizophrenia[J]. Schizophr Bull, 2014,40(2):255-258. DOI: 10.1093/schbul/sbt231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7]
Takahashi H , Ideno T , Okubo S ,et al. Impact of changing the Japanese term for "schizophrenia" for reasons of stereotypical beliefs of schizophrenia in Japanese youth[J]. Schizophr Res, 2009,112(1-3):149-152. DOI: 10.1016/j.schres.2009.03.037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8]
Khan WU , Moss H . Increasing Public Health Awareness of and Capacity for Arts-Based Therapy in Medicine[J]. JAMA Neurol, 2017,74(9):1029-1030. DOI: 10.1001/jamaneurol.2017.1639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9]
Purtle J , Roman LA . Health awareness days: sufficient evidence to support the craze?[J]. Am J Public Health, 2015,105(6):1061-1065. DOI: 10.2105/AJPH.2015.302621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10]
김미정. 중고등학생의 건강위험지각이 건강위험행위에 미치는 영향[J]. 한국학교보건학회지, 1999,12(1):45-56.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11]
Oberoi S , Chaudhary N , Patnaik S ,et al. Understanding health seeking behavior[J]. J Family Med Prim Care , 2016,5(2):463-464. DOI: 10.4103/2249-4863.192376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12]
Widayanti AW , Green JA , Heydon S ,et al. Health-Seeking Behavior of People in Indonesia: A Narrative Review[J]. J Epidemiol Glob Health, 2020,10(1):6-15. DOI: 10.2991/jegh.k.200102.001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13]
Chen Q , Fan Y , Huang K ,et al. Cost-effectiveness of population-based screening for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in China: a simulation modeling study[J]. Lancet Reg Health West Pac, 2024,46:101065.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14]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基层卫生健康司.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服务规范(试行)的通知[EB/OL].[ 2024-09-23]. http://www.nhc.gov.cn/jws/s7874/202409/f257fb0f305645e2b6be1bab5c07de84.shtml.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备注信息
A
王辰,Email: nc.defudabe.cmupnehcgnaw
B
王叶, 陈思邈, 杨汀, 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变更对提高公众疾病关注意识的影响[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5, 48(2): 191-193.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41008-00582.
C
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文档即答
智问智答
机器翻译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SparkDesk 用户协议》 | 《SparkDesk 隐私政策》

网信算备340104764864601230055号 | 网信算备340104726288401230013号

技术支持: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