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技术的曙光与阴影
张迪
·
DOI: 10.3760/cma.j.cn101909-20240517-00107
46
11
0
0
0
0
APP内阅读
摘要
医学科幻《生命新纪元:NeuroNet与医疗革命的曙光》一文向读者展现了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基因编辑和干细胞技术在未来掀起的“医疗革命”。这些技术的发展无疑会促进人类健康与福祉,但当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征服”,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健康与疾病的定义将被重塑,也会对人类现有的规范构成挑战并引发风险。
引用本文
张迪. 生物医学技术的曙光与阴影[J]. 数字医学与健康,2025,03(01):70-70.
DOI:10.3760/cma.j.cn101909-20240517-00107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医学科幻《生命新纪元:NeuroNet与医疗革命的曙光》一文向读者展现了人工智能、脑机接口、基因编辑和干细胞技术在未来掀起的“医疗革命”。这些技术的发展无疑会促进人类健康与福祉,但当越来越多的疾病被“征服”,人类的寿命不断延长,健康与疾病的定义将被重塑,也会对人类现有的规范构成挑战并引发风险。
当意识可以被直接读取和分享,人类或许可以实现刘慈欣笔下的“三体人”,人与人之间不再有隐私与秘密。当遗传基因组编辑安全有效时,是否应被用于改变人类后代的遗传物质?应允许改变哪些遗传物质?可用于降低疾病发病风险吗?多大的风险“疾病”应该被消除?如果改变某个基因、干预某些脑神经会在降低某些疾病风险的同时增加另一些疾病的风险,是否还应进行干预?应当由患者作出决策吗?可用于延长寿命吗?可突破人类物种的界线吗?技术的可及性如何?谁应为这些医疗技术付费?这些技术真的能得到普及吗?是否会加剧社会不公正?
作者敏锐地捕捉到技术发展可能带来的重大风险之一,即人类主体性的不断弱化。当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高度发达的背景下,人类自身还剩下多少自由?技术的发展与医学的变革不会停歇,哲学、伦理学、社会学、艺术等视角为人类对自身的活动提供反思、辩护和批判,时刻提醒人类自身思考如何善用技术,避免被技术奴役或用技术奴役他人与自然。
试读结束,您可以通过登录机构账户或个人账户后获取全文阅读权限。
已是订阅账户?
登录
备注信息
A
张迪. 生物医学技术的曙光与阴影[J]. 数字医学与健康, 2025, 3(1): 70. DOI: 10.3760/cma.j.cn101909-20240517-00107.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
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