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技术辅助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上颌中切牙冠折1例
·
DOI: 10.3760/cma.j.cn112144-20250121-00028
Esthetic restoration of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crown fracture with composite resin direct bonding assisted by digital technology
Zhang Haiying
Chen Yiting
Hou Benxiang
·
DOI: 10.3760/cma.j.cn112144-20250121-00028
156
39
0
0
1
0
APP内阅读
摘要
本文报道1例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治疗上颌中切牙冠折、恢复天然牙美学外观的过程。对本病例利用数字化技术对前牙进行美学设计和美学预告,三维打印模型后制作透明硅橡胶全包绕导板,配合使用分层充填技术,精细修形后完成上颌中切牙冠折的微创美学修复,达到减少椅旁时间、模拟天然牙美学修复效果的目的。
引用本文
张海英,陈旖婷,侯本祥. 数字化技术辅助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上颌中切牙冠折1例[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25,60(04):413-416.
DOI:10.3760/cma.j.cn112144-20250121-00028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病例摘要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26岁,因“右上前牙外伤1个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牙体牙髓科。患者前牙外伤当天曾就诊于外院急诊,建议观察、未予处理,1个月来无疼痛等不适,因影响美观要求恢复牙齿外形。患者全身情况及家族史、遗传病史无特殊。
(1)临床检查:患者开口度、开口型正常,低位笑线。11切端及远中1/3牙体缺损达牙本质中层(
图1A
),牙髓电测活力同正常对照牙21,断面探痛(-),叩痛(-),无松动。口腔卫生状况良,菌斑少量,牙石(-),牙周探诊深度1~3 mm,探诊出血(-)。根尖片示11牙根及根尖周未见异常(
图1B
)。
上颌中切牙冠折患者治疗前正面
像及根尖片 A:正面
像;B:根尖片
(2)咬合关系分析:牙尖交错位时,前牙咬合关系为浅覆
、浅覆盖,双侧后牙第一磨牙关系均为远中关系。下颌前伸时,上颌中切牙、尖牙与下颌前牙均匀接触而后牙无接触,侧方咬合时双侧均为尖牙保护
。
(3)美学分析:前牙
曲线凸向下,上颌中线居中,下颌中线偏向右侧。11与21位置基本对称,牙冠宽长比近1∶1,呈方圆形(
图2A
),牙体颜色较均一,切端呈半透明状,唇面釉面横纹纹理清晰(
图2B
)。
上颌中切牙冠折患者治疗前美学分析 A:前牙
曲线凸向下,11与21牙冠呈方圆形,前牙宽度比例对称(蓝色和黄色实线各代表21和11的唇面轮廓外形,蓝色和黄色虚线各代表21和11的长宽比例);B:前牙切缘透明度较高(白色箭头),21切端1/2可见较明显的釉面横纹(蓝色方框)
2.诊断:11冠折未露髓。
3.治疗方案:11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
4.治疗过程:
(1)术前准备:告知患者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注意事项及外伤牙存在牙根隐裂、牙根吸收等可能,需定期复查,获得患者知情同意。使用数字化口内扫描仪(西诺德,德国)获取牙列数据。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镜像复制21外形至11,结合术前美学分析精细调整11外形,并多角度观察模型,初步调整正中咬合,获得数字化美学诊断模型(
图3A
,B)。三维打印机(RaySHAPE,苏州铼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打印树脂美学诊断模型(
图3C
),使用透明硅橡胶(沪鸽齿科材料有限公司,上海)翻制树脂诊断模型阴模,制作11透明硅橡胶全包绕导板(
图3D
)。
上颌中切牙冠折患者数字化美学设计 A:于牙列三维模型上构建虚拟美学蜡型;B:调整蜡型咬合关系;C:三维打印树脂模型;D:制作11透明硅橡胶全包绕导板(唇面观) 上颌中切牙冠折患者直接粘接修复过程 A:术前比色;B:显微镜下牙体预备;C:显微镜下选择性酸蚀;D:显微镜下自酸蚀系统粘接;E:显微镜下光固化;F:恢复牙本质核心层;G:导板内侧放置牙釉质树脂;H:导板辅助下顺序恢复腭侧、远中邻面、轴角及切端;I:分层充填修复唇面
(2)直接粘接修复过程:首先于自然光源、牙面湿润的条件下使用专业比色板(义获嘉,列支敦士登)对牙齿进行比色(
图4A
),牙齿中部比色结果为B2。根据瓷纳美复合树脂(登士柏,美国)配色板,将牙釉质树脂定为E1、牙本质树脂定为D2。
显微牙体预备与粘接:橡皮障隔湿,并对11进行显微镜下微创牙体预备、制备唇面釉质短斜面(
图4B
)。使用37%磷酸酸蚀20 s(
图4C
),牙面吹干后呈白垩色,使用聚四氟乙烯带隔离并保护邻牙(
图4D
),试戴透明硅橡胶全包绕导板,使之可顺利就位。均匀涂布粘接剂并吹匀(
图4E
),光固化灯(赛特力,法国)充分光固化20 s。
解剖分层充填修复:使用D2牙本质树脂于11断面上直接充填,恢复牙本质核心层(
图4F
),光固化。于透明硅橡胶全包绕导板内部腭侧位置放置约0.5 mm厚E1色牙釉质树脂,光固化后恢复22腭侧。再于导板内部的远中邻面、轴角及切端部位,先后放置约0.5 mm厚的E1色牙釉质树脂(
图4G
)。使用充填器有序推挤、填压复合树脂,使其密贴于导板内层,以避免气泡产生。将带有牙釉质树脂的透明硅橡胶全包绕导板缓缓就位,轻压固定后,观察并确认导板内树脂与牙面紧密接触后光固化。取下导板去除树脂飞边,观察复合树脂充填体是否存在缺陷或气泡,缺陷处使用少量流动性复合树脂和釉质树脂修补(
图4H
)。导板辅助下完成11整体轮廓修复,使用牙本质和牙釉质树脂逐层充填11唇侧,并调整11整体形态(
图4I
)。使用硅砂(SILICONE OneGloss,松风,日本)初步抛光,去除多余树脂和粘接剂,使用咬合纸进行前伸及侧方咬合检查,金刚砂车针(科尔,美国)调整至无
干扰后,结束首次治疗。
精细修形抛光:1周后复诊,橡皮障下使用金刚砂车针(科尔,美国)雕刻唇面横向牙釉质纹理,序列使用硅砂、黄金抛光刷(科尔,美国)和抛光轮(道邦,福泉庄乾科技有限公司)对11进行逐级精细抛光,完成11表面光泽度和表面纹理的精修(
图5A
)。11远中切角修复术后即刻形态自然逼真,切端透明度好,表面纹理与对照牙相似,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
图5
B~D)。
上颌中切牙冠折患者直接粘接修复完成即刻口内像 A:术后抛光完成;B:上前牙
面像,示咬合情况;C:正面
像;D:口唇部微笑像
5.术后复查:术后3个月复查(
图6A
,B),患者无不适主诉。11充填体完好,边缘密合,无色素沉着,表面光泽度降低,无
干扰。精细抛光恢复表面光泽度,嘱患者定期复查。
上颌中切牙冠折患者修复后3个月口内像 A:上前牙牙列正面;B:口唇部微笑像
分析和讨论
本病例展示数字化技术辅助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在右上中切牙冠折治疗中的应用。尽管单牙牙体缺损临床上较常见,但由于患牙解剖形态复杂、表面纹理明显且颜色层次分明,使用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实现理想的美学修复仍有难度
[
4
]
。
近年,数字化技术已成为牙体直接粘接修复的重要发展方向
[
5
,
6
,
7
]
。与传统美学蜡型相比,三维打印美学诊断模型不仅可降低人力成本和失败风险,提升医-技-患沟通效率
[
7
,
8
]
,其精准性也得到文献支持
[
9
]
。Gao等
[
10
]
对中切牙Ⅳ类洞缺损进行美学设计和三维打印后,于传统腭侧硅橡胶导板辅助下获得良好的美学直接粘接修复效果。
前牙美学直接粘接修复中,腭侧硅橡胶导板或透明硅橡胶导板是复刻美学模型解剖形态的常用方法
[
7
,
8
]
。与自由手操作相比,导板能引导医师按照诊断模型进行腭侧及切端形态的恢复,腭侧釉质层的修复为美学分层充填的基础,为牙体颜色的立体呈现提供保障。此外,应用导板技术可提高医师操作的有效性,降低自由手误差和技术敏感性。本病例患牙由于颜色层次分明且切角缺损较大,应用导板对恢复牙齿美学外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价值。传统腭侧硅橡胶导板虽能复刻腭侧形态及切端位置,但处理邻面外形、轴角等细节时仍依赖术者经验和自由手操作
[
10
]
。相比之下,透明硅橡胶导板具有显著优势,其良好的透明性便于术者观察树脂位置及与缺损牙体的密贴程度,同时确保光固化效果。已有病例报道显示,透明硅橡胶导板联合流动性复合树脂注射法可快速、精准完成多颗前牙修复
[
7
,
8
]
。本文采用该技术,通过顺序复刻患牙腭侧、切端、远中邻面和轴角外形等各部位解剖结构,实现数字化设计的预期美学修复目标。但硅橡胶导板具有弹性,虽然利于口内就位和脱位,其受压变形的特点也可影响复刻的精准性。已有研究显示,三维打印的透明托盘与透明硅橡胶联合结合使用可提高导板准确性
[
9
]
。有学者建议透明硅橡胶厚度需≥8 mm,以保证导板的机械强度
[
11
]
。为突破传统硅橡胶导板的局限性,有学者提出采用三维打印技术制作硬质透明导板,其精准性和可重复性更优
[
12
]
。已有多位学者利用数字化设计、三维打印导板的全数字化流程配合流动性复合树脂单次注射充填方法,实现单次快速修复多颗前牙的目的,但该方法对技术团队要求较高,普及程度有限
[
7
,
11
,
13
]
。
本文将分层修复技术与透明硅橡胶导板结合,成功再现天然牙的颜色层次和表面纹理
[
14
]
。这与既往报道中使用透明导板配合流动性复合树脂单次注射充填的方法不同,单色单次充填鲜少顾及牙体美学细节,无法满足牙体颜色层次及纹理美学表达要求高的患者需求
[
6
,
7
,
8
,
11
,
12
,
13
]
。尽管有学者开发针对分层修复的牙本质-牙釉质双导板系统,进一步降低美学直接粘接修复的技术敏感性,但其应用需更复杂的术前准备和专业技术团队支持
[
6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辅助设计有望优化流程、缩短准备时间,推动微创精准修复的进步
[
15
,
16
,
17
]
。
本文采用间接-直接联合修复方案,通过数字化美学设计、三维打印诊断模型和透明硅橡胶全包绕导板技术,辅助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重建冠折牙齿外形。结合精细的分层充填和逐级抛光技术,短期内获得理想的美学效果,长期疗效仍待观察。该方法适用于多数单牙或多牙缺损修复,但处理牙齿严重错位或大面积缺损时可能存在一定局限。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备注信息
A
侯本祥,Email:
moc,电话:010-58352014
.l iamggnaixnebuoh
B
张海英:病例治疗、资料收集与文章撰写;陈旖婷:资料整理与文章撰写;侯本祥:病例治疗与文章撰写指导
C
张海英, 陈旖婷, 侯本祥. 数字化技术辅助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上颌中切牙冠折1例[J].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5, 60(4): 413-416. DOI: 10.3760/cma.j.cn112144-20250121-00028.
D
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E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创新基金 (23-09-33)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
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