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是否可以推广用于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的一些看法
何权瀛
·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5.09.023
449
44
2
0
1
0
APP内阅读
引用本文
何权瀛. 对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是否可以推广用于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的一些看法[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9):707-707.
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5.09.023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4年第12期发表了一组有关便携式睡眠呼吸监测(OCST)是否可以逐步推广用于成人OSAHS的诊断的争鸣文章
[
1
,
2
],读后感觉新颖,很受启示。由于对于这个问题很感兴趣,同时这个问题事关我国睡眠呼吸医学的发展和广大OSAHS患者能否得到及时诊断和治疗的大事,故不计亲疏(因为持反方观点的作者为我呼吸科的后起之秀,而且其中还有一位曾经是我的学生),不揣浅薄,谈一点个人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笔者认为正方已经十分清楚地阐明了传统多导睡眠监测(PSG)在诊断OSAHS实践中的局限性和OCST诊断OSAHS的优点,包括准确、可靠、方便、实用、经济实惠并且适合目前我国的国情,因而认为OCST可以逐步推广用于OSAHS的初步诊断,而反方认为目前我国尚缺乏足够的条件将OCST用于OSAHS的诊断,其反对的理由有以下几点:(1)PSG是睡眠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标准方法,而OCST做不到这些,或者说尚达不到这些要求。反方指出即使是Ⅲ型OCST,由于受到记录指标简单的限制,不能用于非呼吸性睡眠相关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并且列举了一些具体病种。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反方混淆了睡眠相关性疾病与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两者的定义。睡眠相关性疾病当然包括睡眠呼吸障碍,而睡眠呼吸障碍隶属于睡眠相关性疾病。从呼吸角度来说,睡眠呼吸障碍是我们关注的重要疾病,而其他睡眠相关性疾病多属于神经和(或)精神科的范畴。我们之所以说可以应用OCST诊断OSAHS,主要因为应用OCST监测仪基本上可以完成大多数OSAHS患者的初步诊断。当然OCST应用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无法同时监测、记录受试者的脑电、眼电和肌电等参数,但是这不影响其临床应用。把OCST不能同时监测脑电、眼电等指标作为不能将其推广用于OSAHS的初步诊断,这在逻辑上是不成立的。关键在于我们不能混淆睡眠相关性疾病与睡眠呼吸障碍疾病两者的内含。(2)反方以OCST技术的准确性尚有待提高为由反对将OCST用于OSAHS的初步诊断,这一点笔者认为是不正确的。诚然,不同的OCST装置,由于监测指标不同,操作者经验水平不等,受试者配合程度不一,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会有较大的差异,但即使用标准的PSG监测仪诊断OSA,其敏感度和特异度也不会均为100%,仍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偏差。OCST应用过程中存在一些准确性不足的问题毫不足奇,但我们会在逐步扩大应用的过程中逐步摸索其使用规律,逐步加以改进,如果以其应用中存在某些问题而拒绝和反对使用,那么其存在的问题不是永远也解决不了吗?(3)反方认为从复杂的PSG过渡到简单的OCST诊断睡眠呼吸疾病需要适当的时机和条件,指出目前国内尚缺乏足够强大的专业和专职睡眠技术队伍,也尚缺少规范化的睡眠医师培训体系,多数医务人员对睡眠疾病的认识还局限于睡眠呼吸暂停,此外,如何更好地把OCST的应用指标,准确识别伪差,正确解读相关结果都需要进一步培训,因而认为"必须从PSG的规范化操作开始,真正掌握诊断和治疗睡眠疾病的临床技能,才能实现睡眠呼吸疾病的诊断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必须指出临床上规范应用PSG诊断OSAHS与应用OCST仪诊断OSAHS是并行不悖的两个过程。两者之间并非因果关系,也不存在先后顺序,不是只有先学会应用PSG之后才能正确应用OCST。因为两者的设备构成、使用程序以及技术要求是不同的。而目前OCST应用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应用指征的确定、检测结果的鉴别和判读准确性等,均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逐步解决。如果因为存在如上述问题而拒绝或反对用OSCT,那么这些问题则永远也解决不了,而在复杂的PSG应用过程也无助于解决OCST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至于针对医疗保险政策与PSG、OCST应用和推广的关系,由于目前国内大多数省市PSG监测费用也并未纳入公疗、医保报销范围,相反由于OCST费用较低反而可能更容易被纳入医保,公疗报销范畴之内。
总之,笔者并不认可反方的结论,即目前在我国广泛应用便携式睡眠监测技术诊断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的条件尚不成熟,因此还不能广泛应用OCST的观点。
试读结束,您可以通过登录机构账户或个人账户后获取全文阅读权限。
已是订阅账户?
登录
参考文献
[1]
[2]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
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