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根霉引起的空洞型肺毛霉病一例
·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5.09.019
838
4967
0
0
2
0
APP内阅读
引用本文
黎斌斌,刘颖梅,谷丽,等. 稻根霉引起的空洞型肺毛霉病一例[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9):697-699.
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5.09.019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患者男,51岁,因"咳嗽2周,间断发热7 d"就诊于当地医院,就诊时体温39 ℃,伴咳嗽、咳痰,痰呈灰色,痰中带血丝(2次),伴胸闷、憋气,无寒战、畏寒、皮疹、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自测血糖19.8 mmol/L。X线胸片检查提示双肺多发斑片影(
图1
)。由于病情较重,次日转上级医院,胸部CT提示双肺多发团片状影,有空洞形成(
图2
,
图3
)。血常规:白细胞为29.8×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0.96,血红蛋白为105 g/L,血小板计数为211×10
9/L,C反应蛋白为3.1 g/L,给予美洛培南、万古霉素、伏立康唑及氨溴索治疗。
胸部X线片示双肺多发斑片状阴影,右肺较重
外院胸部CT片示双上肺斑片阴影 双下肺斑片团块阴影 双上肺团片状浸入影,部分形成空洞 右肺中叶,左肺舌叶,双下肺多发团片空洞影 沙堡弱培养基培养27 ℃ 2 d后菌落形态 棉蓝染色后低倍镜下真菌的形态
治疗6 d无明显好转,转入我院,给予伏立康唑、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1 d后收入我科病房。血常规:白细胞为16.0×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为0.90,血红蛋白为93.0 g/L,血小板计数为321×10
9/L,C反应蛋白为3.1 g/L,血糖为6.92 mmol/L,同时行痰培养,完善病原学检查。患者既往有糖尿病史8年,不规律服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入院时意识清,呼吸困难,右肺呼吸音低于左肺,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律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不肿。入院后复查CT提示双肺多发团片状阴影和空洞明显增多、增大(
图4
,
图5
)。停用伏立康唑,改用两性霉素B静脉滴注。住院期间两性霉素B剂量从5 mg逐渐调整至25 mg,但患者入院后病情持续迅速进展,出现呼吸衰竭,5 d后自行离院后死于家中。
患者就诊我科期间送检2次痰标本,痰真菌培养27 ℃、2 d后沙堡弱培养基形成白色、絮状及多气生菌丝的菌落,很快就长满整个培养皿(
图6
)。显微镜检查见宽且无隔的菌丝,孢囊柄没有分支,单独或成组的从假根上升起,孢子囊呈球状(
图7
)。根据镜下菌落形态初步诊断为根霉属。采用分子诊断方法进行种鉴定,扩增真菌的28S核糖体DNA ITS区域,引物序列为ITS1: 5'–TCCGTAGGTGAACCTGCGG–3'和ITS4: 5'–TCCTCCGCTTATTGATATGC–3'。PCR反应条件:95 ℃、3 min, 95 ℃、15 s,58 ℃、15 s,72 ℃、10 s,进行35个循环;最后72 ℃延伸10 min。PCR产物进行测序,DNA序列经比对分析最终鉴定结果为稻根霉。
讨论
毛霉广泛存在于环境中,如土壤、植物和腐败物中。临床有意义的毛霉包括横梗霉属、犁头霉、白霉、根毛霉、根霉、小克银汉霉属和并头状菌属。稻根霉属于接合菌门(球囊菌门),毛霉目,毛霉科,根霉属,临床比较常见的根霉属中致病的真菌还有小孢根霉。毛霉病是一种不常见的机会性感染,常发生在免疫力严重低下的患者
[
1
,
2
],如血液肿瘤、器官移植、免疫抑制治疗及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
[
3
],是位于曲霉病之后的侵袭性霉菌感染第2位的致病菌
[
4
]。根据感染的部位毛霉病可分为鼻脑毛霉病(发病率为44%~49%,病死率为67%)、肺毛霉病(发病率为10%~11%,病死率为83%)、皮肤毛霉病(发病率为10%~16%,病死率为16%)和播散性毛霉病(发病率为6%~11.6%,病死率为100%)
[
5
,
6
,
7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基础病,文献报道36%的毛霉病患者伴有基础病,16%的患者合并糖尿病
[
8
]。本例有8年糖尿病史,而且血糖控制不佳,控制不佳的高血糖合并酮症酸中毒是毛霉病的危险因素。
肺毛霉病是一种进展非常快的疾病,除了糖尿病患者外,白血病、淋巴瘤、实体器官和骨髓移植患者也是高危人群
[
8
]。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没有特异性,病灶早期可表现为局灶的结节影和空洞影,很快出现播散,通常因大咯血致死。伏立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对曲霉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是免疫低下患者急性侵袭性肺曲霉病初始治疗的选择,但对毛霉的活性有限
[
9
]。此外,文献报道某些器官移植中心毛霉病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可能与伏立康唑的预防治疗有关
[
10
,
11
]。两性霉素B为广谱抗真菌药物,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对毛霉属有很好的活性。有报道11例糖尿病患者经痰培养临床确诊为肺毛霉感染,用两性霉素B治疗大约4周后,9例有效,提示早期应用两性霉素B治疗是提高糖尿病合并肺毛霉病治愈率的关键。新型唑类抗真菌药泊沙康唑治疗毛霉感染的作用仍不明确
[
12
],文献报道体外两性霉素B联合泊沙康唑对某些毛霉有协同作用。也有报道两性霉素B联合卡泊芬净或泊沙康唑联合集落刺激因子对动物有效
[
13
,
14
,
15
,
16
]。
因为毛霉病病死率高,延迟治疗会导致不良预后,因此快速诊断对于优化治疗非常重要。真菌培养是诊断毛霉病的金标准。毛霉菌落的特点为灰色、絮状气生菌丝很快覆盖整个培养皿。根据根的出现或位置、包囊根的分支、外壳的形态、孢子囊的形态和大小以及最高生长温度来区分,仅凭形态学特点区分毛霉很困难,表型的鉴定方法只能鉴定到属水平。随着分子诊断方法在真菌诊断中的应用,通过扩增内转录间隔区(its)可将多数的毛霉准确鉴定到种水平
[
3
]。本例菌株的鉴定采用传统方法和its区域基因测序方法相结合。
试读结束,您可以通过登录机构账户或个人账户后获取全文阅读权限。
已是订阅账户?
登录
参考文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备注信息
A
曹彬,Email:
moc
.3 61neb_niboac
B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2011–1004–04)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
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