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2岁。因"左侧胸痛1个月,咳嗽、间断咯血2周"于2014年8月21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胸部锐痛不适,胸痛在咳嗽或运动后明显,无胸闷、咳嗽、咳痰及发热等。X线胸片示双肺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T波改变",心肌酶谱、D–二聚体均正常,给予"中药外敷"(具体不详)后胸痛有所缓解,但左侧胸痛始终存在,未进一步诊治。入院前2周患者出现小口咯血,伴轻咳,且左侧胸痛有所加重,2014年8月20日就诊呼吸科,胸部CT检查见左上肺散在斑片影及磨玻璃样改变,纵隔淋巴结无肿大( 图1 ),拟以"左侧肺炎"收住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明显发热、盗汗,无明显胸闷、气喘,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7年,规则降压治疗,血压控制良好。有"阵发性房颤"病史10余年,近年来发作频繁,发作时头晕、胸闷不适,于2013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行导管射频消融(采用环肺静脉电隔离术),因房颤复发,于2014年1月再次行导管消融术(术式同前次),术后房颤消失,华法林钠常规抗凝治疗3个月后停药。否认急慢性传染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入院体检无阳性发现。入院后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同时继续完善相关检查:血尿粪三大常规、ESR、C反应蛋白、D–二聚体、肿瘤标志物、肝肾功能、凝血功能及风湿免疫系统等检测均在正常范围。多次痰培养和痰抗酸杆菌检测阴性。心脏超声未见异常。经积极抗感染治疗患者左侧胸痛未见好转,仍小口咯血。2014年8月27日复查胸部CT可见左上肺病灶较1周前明显增多、增浓,部分病灶融合呈较大范围之团片状,左下肺亦出现少量斑片状影,左侧胸腔少量积液( 图2 )。复查血常规、C反应蛋白仍正常,遂停止抗感染治疗。为排除肺结核,继续查痰抗酸杆菌仍阴性;为排除真菌感染,查1,3–β–D葡聚糖(G试验)、乳胶凝集试验阴性;为排除血管炎,复查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阴性;为排除肺动脉栓塞,复查D–二聚体正常、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未见血栓形成、心脏超声肺动脉压无增高。考虑患者先后有2次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房颤病史,最后一次导管消融在症状出现前6个月,此次发病是否与导管消融相关?是否存在术后肺静脉狭窄而致肺淤血?2014年9月1日行多层螺旋CT肺血管造影:肺动静脉双期相扫描,肺动脉相未见异常,肺静脉相示左肺上叶静脉闭塞(左上肺静脉造影剂不能充盈),左下肺静脉分支轻度狭窄,右侧上、下肺静脉充盈良好( 图3 , 图4 )。"医源性肺静脉狭窄"的诊断可以确立。因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迟发性肺静脉狭窄"相对少见,多数学者认为其尚缺乏理想的治疗手段。现有的治疗方法包括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和风险,且患者胸痛、咯血无明显加重,经慎重考虑后决定暂不行介入和手术治疗。考虑狭窄或闭塞的肺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可能,给予华法林钠抗凝治疗。观察、治疗1个月,患者仍有左胸隐痛,时有痰血,复查胸部CT左上肺病灶较前部分吸收,左下肺斑片影及左侧少量胸腔积液消失。目前仍继续抗凝治疗,动态随访观察。
刘洁,庄少侠,陆国础,等. 房颤导管消融致迟发性肺静脉狭窄一例[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4):309-310.
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5.04.018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