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诊断标准
全国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临床诊断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
DOI: 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6.04.001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multiple organ damage of neonatal asphyxia
Clinical Research Group of Multiple Organ Damage after Neonatal Asphyxia
·
DOI: 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6.04.001
2100
820
1
0
82
8
APP内阅读
摘要
目前,国内外尚无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多中心研究,更无公认的诊断标准、常规或指南。在清华大学自主科研基金资助下,全国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临床诊断多中心研究协作组成立,制定了本标准。
引用本文
全国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临床诊断多中心研究协作组. 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诊断标准[J].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6,19(4):241-242.
DOI:10.3760/cma.j.issn.1007-9408.2016.04.001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目前,国内外尚无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多中心研究,更无公认的诊断标准、常规或指南。在清华大学自主科研基金资助下,全国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临床诊断多中心研究协作组成立,制定了本标准。
试读结束,您可以通过登录机构账户或个人账户后获取全文阅读权限。
已是订阅账户?
登录
参考文献
[1]
[2]
备注信息
A
虞人杰,Email:
moc
.a nis716eijneruy
B
本研究各协作单位第一作者为本文并列第一作者 100016北京,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虞人杰、王俊怡、刘淑芳、徐小静、刘霞、朱建宏、岳丽琴);100016北京,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统计室(李莉娜);410008长沙,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新生儿科(岳少杰);201102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新生儿科(曹云、王来栓);518028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朱小瑜、杨传忠);100191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叶鸿瑁、童笑梅、刘云峰);10002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新生儿科(张巍、马建荣);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新生儿科(王丹华、万伟琳);100039北京,解放军第三○二医院新生儿科(张雪峰);830001乌鲁木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李龙、李明珠)
C
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 (2011THZ0)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
小中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