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片园地
间断发热伴肺部游走性阴影
牟向东
雷雯
廖纪萍
作者及单位信息
·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7.08.021
1031
71
0
1
0
1
PDF下载
APP内阅读
摘要

患者男,74岁,主因"间断咳嗽伴发热3个月"于2016年10月2日收入我科病房。患者3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 ℃,伴咳嗽、咳痰,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X线胸片显示左肺及右上肺实变影( 图1 )。外院诊断为"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不详)后,体温、血象恢复正常,肺部病变明显吸收。其后口服泼尼松30 mg/d,每周减量5 mg,入院前已减至5 mg/d。入院前1天洗澡受凉后再次出现发热、咳嗽,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2.9×10 9/L,中性粒细胞为0.773,嗜酸细胞为0.056%,C反应蛋白为100 mg/L,X线胸片显示左肺渗出影( 图2 ),应用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5 d后,复查X线胸片显示左肺病变明显进展( 图3 )。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年。青霉素、磺胺、链霉素等药物过敏史。生活环境长期有较多植物,包括文竹等,近期环境无改变,无宠物、毒物、粉尘接触。吸烟30年,2包/d,已戒烟20年,偶饮酒。否认鼻炎鼻窦炎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9.2 ℃,呼吸20次/min,血压143/83 mmHg(1 mmHg=0.133 kPa),指尖氧饱和度94%(未吸氧),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结膜无充血,鼻窦区无压痛。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对称,左肺可闻及吸气相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腹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不肿。

引用本文

牟向东,雷雯,廖纪萍. 间断发热伴肺部游走性阴影[J].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7,40(8):636-637.

DOI: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7.08.021

PERMISSIONS

Request permissions for this article from CCC.

评价本文
*以上评分为匿名评价
患者男,74岁,主因"间断咳嗽伴发热3个月"于2016年10月2日收入我科病房。患者3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8.5 ℃,伴咳嗽、咳痰,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X线胸片显示左肺及右上肺实变影( 图1 )。外院诊断为"肺部感染",给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具体不详)后,体温、血象恢复正常,肺部病变明显吸收。其后口服泼尼松30 mg/d,每周减量5 mg,入院前已减至5 mg/d。入院前1天洗澡受凉后再次出现发热、咳嗽,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为12.9×10 9/L,中性粒细胞为0.773,嗜酸细胞为0.056%,C反应蛋白为100 mg/L,X线胸片显示左肺渗出影( 图2 ),应用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5 d后,复查X线胸片显示左肺病变明显进展( 图3 )。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年。青霉素、磺胺、链霉素等药物过敏史。生活环境长期有较多植物,包括文竹等,近期环境无改变,无宠物、毒物、粉尘接触。吸烟30年,2包/d,已戒烟20年,偶饮酒。否认鼻炎鼻窦炎病史。体格检查:体温39.2 ℃,呼吸20次/min,血压143/83 mmHg(1 mmHg=0.133 kPa),指尖氧饱和度94%(未吸氧),全身皮肤黏膜无皮疹,浅表淋巴结不大,结膜无充血,鼻窦区无压痛。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对称,左肺可闻及吸气相湿啰音,未闻及干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腹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不肿。
2016年7月13日X线胸片显示右上肺渗出实变影、左肺野密度增高 2016年9月30日X线胸片显示左肺中野渗出实变 2016年10月7日X线胸片显示左中上肺野大片实变影、左下肺野密度增高 2016年10月9日胸部CT显示左上肺渗出实变影 2016年10月9日胸部CT显示左舌叶及右中叶胸膜下斑片状实变影及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2016年10月9日胸部CT显示右下叶胸膜下结节影、左侧少量胸腔积液 2016年7月13日BALF可见大量嗜酸细胞 瑞吉染色 高倍放大 2016年10月12日正位胸片显示左上肺渗出影 2016年10月27日正位胸片显示左上肺少许纤维索条影
入院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辅助检查:外周血常规白细胞为10.2×10 9/L,中性粒细胞为0.738,嗜酸细胞升至0.105,C反应蛋白为186 mg/L。大便虫卵检测阴性,降钙素原阴性。血气分析:pH值为7.495,PaCO 2为30.9 mmHg,PaO 2为65.4 mmHg,HCO 3 为23.6 mmol/L(呼吸空气时)。抗核抗体谱(ANAs)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均阴性。血清总IgE为1 605 KU/L(正常值<103 KU/L),曲霉特异IgE均阴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胸部CT可见左肺上叶渗出实变,右肺中叶及下叶胸膜下结节实变影( 图4 , 图5 , 图6 )。支气管镜下未见明显异常,左舌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中白细胞分类:嗜酸粒细胞为66%,淋巴细胞为13%,巨噬细胞为6%,中性粒细胞为15%( 图7 )。BALF涂片革兰染色、抗酸染色及六胺银染色均为阴性。BALF细菌及真菌培养阴性。
最终诊断: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遂静脉滴注甲泼尼龙80 mg/d共3 d,复查X线胸片显示肺部病变明显吸收( 图8 ),改为口服醋酸泼尼松40 mg/d,14 d后复查血常规嗜酸细胞恢复正常,X线胸片显示肺部病变基本吸收( 图9 )。目前患者继续治疗随访中。
讨论
本患者社区发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肺部听诊可闻及湿啰音,肺部影像学表现为渗出实变影,因此容易被误诊为CAP;但是患者病程较长,外周血以嗜酸细胞增多为主,影像学表现为反复出现的游走性阴影,正规的抗生素治疗无效,考虑到嗜酸细胞性肺炎的可能。遂行支气管肺泡灌洗,BALF中的嗜酸细胞比例高达66%,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很快得到缓解,因此诊断为嗜酸细胞性肺炎 [ 1 ]
嗜酸细胞性肺炎(eosinophilic pneumonia)可分为单纯型、急性、慢性、热带型、哮喘型等 [ 2 ]。单纯型,即loffer综合征,临床症状较轻,X线胸片浸润影呈一过性,病程短,能自愈;急性嗜酸细胞性肺炎(AEP)症状较重,甚至发展为ARDS,病程短,很少超过两周;慢性嗜酸细胞性肺炎(CEP)病程则较长,而且容易复发;哮喘型嗜酸细胞性肺炎,即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ABPA),表现为反复哮喘发作,外周血总IgE明显升高,曲霉特异性IgE阳性,影像表现为支气管黏液嵌塞征及中央型支气管扩张;热带型嗜酸细胞性肺炎(TEP)发病在丝虫病流行地区,丝虫补体结合试验阳性,抗丝虫药物治疗有效。
CEP是一组以在血液、呼吸道、肺泡和(或)组织间隙中嗜酸性粒细胞升高为特征的疾病,其诊断标准包括 [ 3 ]:(1)咳嗽及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持续2~4周以上;(2)BALF嗜酸性粒细胞增多(>25%,最好>40%);(3)胸部影像学检查示周围性肺浸润影;(4)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病。本患者完全符合上述4条,因此可诊断特发性CEP。
CEP的影像学特征在X线胸片上可表现为非节段性、广泛融合的肺泡及间质性实变,呈中上肺周围性分布,表现为"反肺水肿征";胸部CT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分界清晰的斑片状实变影或磨玻璃影,常分布于胸膜下,也可表现为结节影、大叶性实变影或弥漫性磨玻璃影等 [ 4 ]。其肺部阴影不同于一般肺炎的渗出影部位固定,常常具有游走性 [ 5 ]
CEP的治疗多数学者建议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初始剂量为泼尼松0.5~1 mg·kg -1·d -1,口服,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量,总疗程至少半年。在激素减量过程中或停药后复发率较高(>50%),故激素减量过程应谨慎而缓慢。即使复发,患者再次应用激素仍可获得较好的效果 [ 6 ]
参考文献
[1]
蒋捍东. 嗜酸粒细胞性肺病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639(6):417-418. DOI: 10.3760/cma.j.issn.1001-0939.2016.06.001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2]
Cottin V . Eosinophilic lung diseases[J]. Clin Chest Med, 2016,37(3):535-556. DOI: 10.1016/j.ccm.2016.04.015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3]
阳苑李宝兰. 特发性慢性嗜酸粒细胞肺炎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5,(1):126-129. DOI: 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5.01.027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4]
Price M , Gilman MD , Carter BW ,et al. Imaging of eosinophilic lung diseases[J]. Radiol Clin North Am, 2016,54(6):1151-1164. DOI: 10.1016/j.rcl.2016.05.008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5]
陈进王璞. 肺内游走阴影相关疾病影像学特点及临床鉴别进展[J]现代医药卫生 201632(12):1869-1872. DOI: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2.032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6]
Ishiguro T , Takayanagi N , Uozumi R ,et al. The Long-term Clinical Course of Chronic Eosinophilic Pneumonia[J]. Intern Med, 201655(17):2373-2377. DOI: 10.2169/internalmedicine.55.6765 .
返回引文位置Google Scholar
百度学术
万方数据
备注信息
A
牟向东,Email: nc.defmoabc.liamdemgnodgnaixum
评论 (0条)
注册
登录
时间排序
暂无评论,发表第一条评论抢沙发
MedAI助手(体验版)
文档即答
智问智答
机器翻译
回答内容由人工智能生成,我社无法保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该生成内容不代表我们的态度或观点,仅供参考。
生成快照
文献快照

你好,我可以帮助您更好的了解本文,请向我提问您关注的问题。

0/2000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SparkDesk 用户协议》 | 《SparkDesk 隐私政策》

网信算备340104764864601230055号 | 网信算备340104726288401230013号

技术支持:

历史对话
本文全部
还没有聊天记录
设置
模式
纯净模式沉浸模式
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