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人体成分测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5,23(2) : 125-130. DOI: 10.3760/cma.j.issn.1674-635X.2015.02.012
摘要

人体成分测量可以评价体内各种成分的含量,了解人体基本健康状况,对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检测和预后进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一旦人体成分比例失衡,将会严重影响健康。人体成分测量方法一般分为局部测量法和全身测量法。局部测量法包括皮褶厚度法、超声检测法、计算机断层扫描法和核磁共振法;全身测量法包括人体测量法、水下称重法、空气置换法、生物电阻抗法、近红外线吸收法、双能X线吸收法、同位素稀释法、钾同位素测定法和三维人体扫描法等。本文对人体成分测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概述。

引用本文: 杨猛, 朱长真, 于健春, 等.  人体成分测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J] .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2015, 23(2) : 125-130. DOI: 10.3760/cma.j.issn.1674-635X.2015.02.012.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2  关键词  3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3005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人体成分(body composition)是指人体中水分、肌肉、脂肪、无机盐等各组分的含量及其在人体总质量中所占的百分比,通常可分为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两部分,其质量和分布情况与各年龄阶段人群的健康状况密切相关。2010年我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成年人超重率为30.6%,肥胖率为12%。肥胖者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和肾功能衰竭的风险远远高于正常体型者。因此,将人体成分测量和分析应用于临床,不仅可以了解人体基本健康状态和全身营养状况,对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进行评估,还可以为相关疾病的预测提供信息,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