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面像差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38(4) : 336-341.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325-00201
摘要
目的

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差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于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40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 319例1 319眼术前角膜球面像差进行测量,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面像差分布。所有患眼均采用Pentacam HR眼前节分析仪测量平均角膜曲率(Km)值、平均角膜后表面曲率(Km)值、角膜散光值、角膜后表面散光值和角膜厚度;采用Zernike分析计算以角膜顶点为中心6 mm直径范围内的角膜球面像差值;计算角膜球面像差的分布情况及其与各眼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球差的比率。

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为(68.00±11.12)岁,平均角膜球面像差值为(0.34±0.17)μm,波动范围为-0.38~0.99 μm。其中角膜球面像差<0 μm者22眼,占1.67%;角膜球面像差为0~0.4 μm者842眼,占63.84%;角膜球面像差>0.4 μm者455眼,占34.50%。角膜球面像差与患者年龄呈弱正相关(r=0.398,P<0.001);与受检眼角膜Km值、角膜后表面Km值、角膜厚度均呈极弱相关(r=0.129,P<0.001;r=0.240,P<0.001;r=-0.068,P<0.05);与角膜散光或角膜后表面散光之间尚不能认为有相关性(r=-0.025,P=0.365;r=-0.008,P=0.771)。年龄可能影响角膜球面像差。以残余球面像差(0.10±0.05)μm为目标采用不同类型非球面人工晶状体(0、-0.20和-0.27 μm)可矫正710眼,占53.83%。

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平均角膜球面像差较既往报道值(+0.27 μm)偏大。术前应根据患者个性化的角膜球面像差选择适合的非球面IOL。

引用本文: 刘文洁, 刘杰为, 王琪, 等.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面像差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 38(4) : 336-341.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325-0020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由球面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增加的全眼球面像差是导致起白内障术后各种不良视觉症状的原因之一[1]。球面像差是轴对称性高阶像差,能被IOL所矫正,目前各种不同类型的非球面IOL广泛用于白内障手术,以达到矫正角膜球面像差,提高术后视觉质量的目的[2]。因此了解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面像差的分布对于适宜的非球面IOL的选择,提高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至关重要。目前中国年龄相关性白内障人群术前角膜球面像差的分布情况报道较少,而临床工作中发现患者间术前角膜球面像差个体变异较大,值得眼科医生关注。本研究探讨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球面像差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上个性化非球面IOL的应用及未来新型非球面IOL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