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肿瘤坏死因子调控下MeCP2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关联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38(6) : 548-55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1111-00491
摘要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是由多种细胞因子参与的眼底疾病,其重要的病理过程是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重要的炎性反应诱导因子,可由活化的RPE细胞、小胶质细胞、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进而参与PVR发生和发展过程。除了细胞因子之外,表观遗传学因素如DNA甲基化也在PVR的发生中起了重要作用,其中甲基CpG结合蛋白(MeCP2)参与EMT及纤维化,且在PVR膜中有较高的表达,转化的RPE细胞和小胶质细胞也存在MeCP2的阳性表达,推测MeCP2在PVR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TNF也可刺激MeCP2的表达。因此,本文就MeCP2在PVR形成中的作用以及TNF与MeCP2之间的交互反应在PVR形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徐月娟, 李晓华. 肿瘤坏死因子调控下MeCP2与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的关联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 38(6) : 548-552.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1111-0049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2  关键词  5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348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PVR)是视网膜脱离及修复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失败常见的原因。患者表现为视力下降甚至失明,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PVR的特点是视网膜表面和玻璃体腔广泛增生膜的形成。目前,PVR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但其成功率仅为60%~75%。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PVR治疗方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着重讨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甲基CpG结合蛋白2(methyl-CpG binding protein 2,MeCP2)及其与PVR发展之间的关联,展望新的治疗靶点在PVR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