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研究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作用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38(12) : 1011-1015.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1215-00543
摘要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分子药效机制。

方法

自Pubchem数据库获取二甲双胍的化学结构,通过PharmMapper、SwissTargetPrediction及DrugBank数据库获取药物作用的靶点基因;通过GeneCards和DisGeNET获取数据库内DR的致病基因。取二甲双胍的作用靶点基因与DR致病基因的交集,将交集内的基因作为二甲双胍治疗DR的目标基因。通过STRING数据库构建目标基因的蛋白-蛋白互作网络。通过Metascape对目标基因进行生物本体论和功能通路分析。

结果

获取了31个二甲双胍治疗DR的目标基因。这些基因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于对缺氧的反应及核苷酸代谢等;细胞组件主要富集于微绒毛、细胞紧密连接等;分子功能主要富集于辅助因子结合、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等;功能通路富集于止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等。

结论

二甲双胍主要通过影响细胞之间紧密连接、细胞缺氧反应、NOS以及VEGF信号通路等控制DR的进展。

引用本文: 陈源, 邢茜, 黄正如. 二甲双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作用的网络药理学分析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 38(12) : 1011-1015.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1215-00543.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3  关键词  4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二甲双胍是一种双胍类降糖药,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眼部主要并发症之一,是一种严重的致盲眼病。近期研究表明,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其眼部并发症,如DR的发病率较服用其他降糖药物明显偏低。目前有关二甲双胍治疗DR药理机制的研究较少,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网络药理学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从多靶点的研究策略出发,将药物、靶点网络与生物系统网络相结合,以分析、观察药物对疾病干预和影响的新学科。通过网络药理学对药物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药物作用机制,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本课题组应用网络药理学分析二甲双胍对DR的治疗作用。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