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自适应光学技术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40(3) : 284-288.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801-00550
摘要

自适应光学(AO)技术能够实时测量和校正波前像差,使光学系统能适应外界条件变化,保持良好光学性能,在眼科领域逐渐受到关注。AO技术可以根据波前像差进行验光,提高主客观验光的效率和准确性;消除人眼像差对视网膜成像的影响,为视神经功能评价提供更精准的数据;改善视知觉学习训练的效果,为特殊人群提供视力保健和治疗方法;模拟和预测术后视觉效果,为屈光手术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个性化方案选择提供依据。AO与光相干断层扫描技术、光学扫描激光检眼镜、共焦扫描激光检眼镜等结合,可以实现实时眼底成像和视网膜血管成像,提供更高的视网膜检测灵敏度和分辨率,分辨更精细的视网膜血管以及视锥细胞细节,表征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层拓扑和变形,其在眼后节激光手术、青光眼诊断与随访、色盲和视网膜生理活动研究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本文就AO技术原理及其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钱玖林, 廖萱, 兰长骏. 自适应光学技术在眼科的应用进展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3) : 284-288.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200801-00550.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自1609年开始使用望远镜观察天体以来,研究者发现大气湍流的动态扰动使星像不断抖动,成像光斑的形状也不断变化。为使观察更清晰和稳定,自适应光学(adaptive optics,AO)的概念在20世纪中叶应运而生[1]。人眼是特殊的光学系统,一般的眼科成像设备难以实现高分辨率眼底成像。利用AO技术可以动态地校正人眼像差[2,3],获得接近人眼衍射极限的高分辨率视网膜细胞图像,有助于从细胞水平研究眼病的发病机制、做出早期诊断、评价干预效果,为视觉科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1997年,Liang等[4]首次将AO技术与眼底照相机结合后分辨率提高了2.7倍,使视网膜成像的横向分辨率达2 μm左右,获得了活体人眼视网膜单个细胞图像。此后,AO应用于眼科学领域的研究日益广泛而深入。本文就AO技术在眼科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