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肠道微生物群在眼部疾病中的作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40(8) : 785-790.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0701-00281
摘要

近些年来,人体的共生微生物群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特别是人类微生物组计划和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的出现,进一步促进了与人类相关微生物群的研究。肠道微生物群是人体最庞大的微生态系统。一方面,正常条件下,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宿主免疫平衡,促进营养物质代谢和维持肠道稳态中起到重要作用。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与多种疾病有关,除影响肠道健康外,还影响肠外多种组织、器官。随着肠道微生物群与大脑之间相互作用的"肠-脑轴"概念出现后,研究者提出肠道微生物群与眼之间可能同样有"肠-眼轴"的存在。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物群在眼科疾病,包括角膜病、葡萄膜炎、视网膜病,以及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眼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肠-眼轴的存在提供证据,并为未来眼科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引用本文: 耿超, 李亚红, 张琰. 肠道微生物群在眼部疾病中的作用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8) : 785-790.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0701-00281.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微生物群是指定植在人体的古细菌、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种群的集合。共生菌群可栖息于所有与外界相通器官的上皮表面(如皮肤、眼表、口腔、呼吸道、肠道和阴道),并与宿主共同进化,互利共生。胃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微生物聚集地[1]。正常的肠道微生物群不仅可促进食物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保护其共生宿主免受感染,维持肠道稳态,也对宿主的免疫调节至关重要。肠道菌群可刺激抗体、细胞因子和抗生素等效应分子分泌,从而抵抗有害病原体的损伤而稳定存在于机体,同时又可向免疫细胞提供信号,刺激免疫系统发育[2,3]。肠道微生物群由于其广泛而重要的作用常常被描述成隐藏的"器官",这个"器官"主要包含有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疣微菌门以及梭杆菌门[4]。肠道微生物群包括有益菌和有害菌,在正常情况下,有益菌和有害菌保持平衡且有益菌起主要作用,维持肠道健康。然而,遗传因素、年龄、抗生素、饮食和感染均可诱发肠道微生物群平衡失调,使有害菌处于主导地位,继而引发炎症、代谢综合征、自身免疫性疾病、癌症和神经障碍等不同的疾病[5]。大量研究证明,肠道可通过交感和副交感神经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而且肠道微生物群在肠-脑轴中起着重要作用。肠道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5-羟色胺、γ-氨基丁酸、色氨酸前体、儿茶酚胺等神经活性物质与肠道常驻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进而通过神经环路或内分泌途径,向肠外细胞发出信号,靶向大脑内受体,调节行为与大脑功能[6,7]。同时,大脑也可通过神经系统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通过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以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调节胃肠道和肠神经系统。紧张、焦虑和抑郁等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状态,一方面可通过神经元或神经内分泌细胞释放到肠腔大量信号分子,直接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另一方面可引起肠道微生物所寄居的环境,如肠上皮通透性和肠粘液分泌改变,从而间接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7]。由此,考虑到视网膜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一些研究者提出了肠-眼轴的概念。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探索肠道微生物群在眼部疾病中的作用[8]。已有结果提示,角膜病、葡萄膜炎、视网膜病、以及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的眼病都与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有关,为肠-眼轴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本文就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物群在角膜病、葡萄膜炎、视网膜病,以及与系统性疾病相关眼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