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构建眼科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40(10) : 972-975.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0930-00425
摘要

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9(CRISPR/Cas9)系统是一种利用RNA指导核酸内切酶进行基因编辑的技术,具有操作简便、靶向精准、周期短、基因敲除效率高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多个物种的基因编辑及疾病基因治疗中。目前,采用该技术已构建了多种眼科疾病动物模型,如角膜营养不良模型(UBIAD1TGF-β R124C基因突变)、青光眼模型(MYOC Y435H、OPTN E50K和PMEL基因突变)、白内障模型(GJA8KPNA4c-MafAQP5PIKFYVE基因突变)、Leber先天性黑矇动物模型(KCNJ13LCA5基因突变)、视网膜母细胞瘤动物模型(RB1/RBL基因突变)和视网膜色素变性动物模型(HKDC1C8ORF37CERKLPRCDASRGL1LRATPDE6B基因突变)等。还有研究者采用该基因编辑技术进一步证实了MFRPCPAMD8Pax6FREM基因在动物眼部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本文就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构建眼科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引用本文: 马啸辰, 刘红玲.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构建眼科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J]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2, 40(10) : 972-975. DOI: 10.3760/cma.j.cn115989-20190930-00425.
参考文献导出:   Endnote    NoteExpress    RefWorks    NoteFirst    医学文献王
扫  描  看  全  文

正文
作者信息
基金 0  关键词  0
English Abstract
评论
阅读 0  评论  0
相关资源
引用 | 论文 | 视频

版权归中华医学会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本刊文章,不得使用本刊的版式设计。

除非特别声明,本刊刊出的所有文章不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本刊编委会的观点。

基因编辑是近年来眼科实验研究的热点领域。眼球解剖结构独特,角膜透明,借助裂隙灯显微镜、光相干断层扫描等仪器,方便对眼部疾病进行观察[1];另外,眼部缺乏淋巴管结构,眼球处于相对免疫赦免状态,对新抗原的免疫应答反应较弱,更适合外源性基因编辑治疗[2]。Ⅱ型CRISPR/Cas系统由前核糖体RNA、Cas9和反式激活CRISPR RNA(crRNA)组成,其中,Cas9经crRNA引导后与互补DNA靶序列结合,进而产生位点特异性DNA双链断裂,理论上可以在任何基因位点上实现DNA切割[3]。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不仅在目的基因设计合成筛选上更为简便快捷,而且可以在单个细胞内同时靶向编辑多个基因位点,成倍地提高了基因编辑的效率,但Cas蛋白的不稳定性和脱靶效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4]。基因编辑动物属于原发性疾病模型,其表型持续时间长,并可稳定遗传。对于已明确致病基因的疾病,构建基因编辑动物模型可真实地模拟疾病发生和演变过程。应用胚胎细胞克隆技术,还可批量制备基因型一致的动物模型,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5]。本文就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构建眼科疾病动物模型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关闭提纲
查看图表详情
回到顶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标签
关键词